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再谈攻读博士学位和论文发表

已有 6317 次阅读 2009-5-23 11:07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论文发表, 攻读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再谈攻读博士学位和论文发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523日发布

 

近来科学网头条不止一次地提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生是否必须发表论文的话题引发议论。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两类:不必规定和必须规定。至于“博士期间应该发表多少文章”的见解是在肯定必须发表的前提下的话题。研究生期间重在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能力的培养和提生需要通过论文来体现,这是没有异议的,问题在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是否以发表学术论文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附加条件,或者说:在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是否必须有论文在相应级别的刊物(通常所说大核心期刊)上发表。

 

笔者在《茶余饭后话“博士期间”》(2009515日)博文中谈到:“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究竟该发表多少文章的讨论,依笔者之见,首先需要讨论的是该不该硬性规定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或者说得明白一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是否以发表学术论文作为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附加条件。据我所知,目前某些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已经取消或者正在酝酿取消这种没有必要的附件条款了,因为最重要的是博士学位论文能否通过,不管你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了多少篇学术论文,博士学位论文通不过,就是没法取得博士学位资格。再说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规定必须发表三篇论文,博士研究生可以将一篇文章拆成三篇发表来对付,发表多少文章有何实际用处,而这一篇或三篇文章很可能就是整个博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量化的苦头还没有吃够吗。”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82

 

我想展开来说两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02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8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修正)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29/info1429.htm

  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并无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附加条款。

  

然而相当一些学校却明确规定了发表学术论文的附加条款,例如下面举出的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及其学位论文答辩须知

  一、申请博士学位的基本条件

    (二)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必须通过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且博士学位论文已完成,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三)科研成果:理、工、医学学科(临床医学除外)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三大检索”(SCIEIISTP)源刊上的学术论文;临床医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三大检索”源刊上的学术论文或至少有二篇发表在“中华牌”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或至少有两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发表的学术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也可视为博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单位应第一署明“武汉大学”。www.golaw.whu.edu.cn/xiazai/uploadfile/2005042501dr.doc -

  

但是有些学校并无这种附加条款,例如北京大学

考古文博学院规定:

一、预答辩

学位论文成果全面审查——答辩前3~5个月;(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4~7人组成,可以没有校外专家,其中导师为组长。

二、学位论文匿名评审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答辩前一个半月;(一般为五一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封面用匿名评阅论文封面

论文外送:

博士学位论文至少应于答辩前一个半月交至院教务办公室,由学院研究生秘书将学位论文快件专递送交专家评阅(研究生本人不得送、取学位论文及评阅书)。评阅人应在收到学位论文2周内就对论文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将学术评阅书送给(或寄给)研究生所在的院(系、所、中心)的教务办公室。

论文评阅:

博士学位论文除了由导师审阅并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外,还必须聘请5~9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其中至少有2名校外专家。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5位论文评阅人中如果有1人不同意答辩,则需另聘1位论文评阅人进行评阅,论文评阅人有2人或2人以上不同意学位论文答辩,则该论文不能答辩,本次申请无效。

注意:评阅书中必须有“同意进行论文答辩”字样。

三、论文答辩报批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报批——答辩前一周,按每学期研究生院要求的答辩最晚日期,一般定于6月中旬之前

1. 学位论文答辩前,各答辩秘书要备齐(或从院教务办公室领回)答辩人在培养阶段的全部材料。

2. 研究生本人务必在校园网个人界面添入有关论文题目、选题类型、答辩时间等若干信息,此信息将自动与成绩单、学位审批对接。

3. 按研究生院要求,整理材料向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报送的材料,并在网上申请审批(具体见附件一《博士生答辩审批流程》)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向研究生院除报送一本博士学位论文外,还需报送:

1.博士研究生学籍表(教务提供, 贴彩照,照片不能复印使用)(2份)

2.博士研究生课程成绩表(包括直接攻博和硕博连读的硕士生阶段的成绩表)(2份,存档件、入档件各一,教务提供,多页的要加盖骑缝公章);

3.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1份);

4.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1份);

5.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审核表(1份);

6.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面审查表(预答辩)(1份);

7.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和奖励情况统计表(12份),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登陆校园门户,填写科研工作基本情况并打印该表。并附一份发表论文的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第1页复印件或论文被接受发表的证明函件;

8.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12份);

9.指导教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评语(12份);

10.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5份,校外专家不少于2份);

11.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人情况表(1份,教务提供)

12.论文学术评阅汇总和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表(1份,该表不能跨页);

13.硕博连读登记表(2份)

批准答辩后将材料取回,并取回相应的表决票。

注意:答辩报批时,这些材料因根据学校要求按AB类整理齐全。

http://archaeology.pku.edu.cn/Third.asp?id=141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没有能力和精力发表学术论文是研究生自己的事,规定必须发表则是政策导向问题。其实现在少量攻博研究生已经有了教授职称,但是本学校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年教授如果没有博士学位是难以招收博士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教授考博甚至攻博教授水平可能超过博导的情况,对这些教授攻博生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学术播种还是收获的问题了。

 

现在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种附加条款,愈演愈烈,有增无减?

这个问题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是否在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话题,这涉及自上而下推行的学术评价量化机制的评估,涉及高校的“量化”排名榜的荣誉和争当世界一流的利益驱动,涉及核心期刊和图书出版界的巨大经济利益,即使 明知不妥弊端众多也难下决心断然刹车。在笔者看来如果不认真解决和排除那些非学术因素,这样的问题恐怕说了也白说。

 

解铃还需系铃人。过度量化风是教育部吹起来的,现在教育部长称要建设质量导向型的学术评价机制(20093·15语),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需要调整一系列的相关文件、指示和统计表格……

我们将拭目以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233678.html

上一篇:红绸舞演练天通苑
下一篇:参谒海瑞墓(一)
收藏 IP: .*| 热度|

7 周可真 毛飞跃 曹广福 吴飞鹏 吴伟 吴卫华 王启云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