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以会为家 治学报国 探索美国 情系中华

已有 1563 次阅读 2020-9-24 08:25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以会为家, 治学报国, 探索美国, 情系中华

以会为家 治学报国 探索美国 情系中华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924日发布(第26087

 

【按:本文发布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的《美国史研究通讯》2019年第2期第21-27页,2020923日收到纸质版。】

 

197942126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筹备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决定由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代表组成的七人筹备小组,负责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笔者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代表列席了这次会议。19791129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武汉正式成立。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由13名理事组成。理事长为黄绍湘,副理事长为杨生茂、刘绪贻、丁则民,刘绪贻兼任秘书长,聘请宦乡、陈翰笙、陈翰伯为研究会顾问。会议讨论和通过《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章程》。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约翰.霍普.富兰克林(John Hope Franklin)在成立大会上作书面发言。  

自那时以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走过了四十年,中美建交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从拓荒奠基铺路时期走向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新阶段,中国的美国史研究队伍开始成长和走向世界,也开始传递了不断发展中中国学者的美国史观,这是一个已经超越历史而无法回避和忘却的四十年,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从武汉大学秘书处(1979-1990)、南开大学秘书处(1990-2002)、厦门大学秘书处(2002-2016)、上海大学秘书处(2016--   )的四十年。

回顾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走过的历程,我们迎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已故黄绍湘1915.5.10-2015.11.28、杨生茂1917.09.26—2010.05-04、刘绪贻1913.5.132018.11.10、丁则民(1919.7.22-2001.2.26)、刘祚昌(1921.5.--2006.3.10)、张梦白1910.10.22-2002.7.26、黄德禄1913.1.15--1986.7.10、李慎之1923.8.152003.4.22、李道揆(1919.1.19—2007.10.19)、曹德谦1923.1.12019-06-10罗荣渠(1927.8.29--1996.4.4.)、冯承柏(1933.7.232007.1.10)、严四光(19322008.8.19)万心蕙(1918.4.15-1996.10.11) 1936.42000.7武文军1940.3-2010.10.17、任东来(1961.5--2013.5.2)等等以及未逐一列出名字的已故先生。我们深情祝愿96岁高龄的邓蜀生先生、93岁高龄的方生先生、91岁高龄的顾学稼先生和85-89岁间的张友伦、齐文颖、华庆昭、李世洞等先生,还有80岁以下的美国史研究会顾问们健康长寿。

 

                以会为家 治学报国

在拓荒、奠基、铺路时期的老一代美国史研究专家和美国史研究会理事及秘书处工作人员,为新时期美国史研究者竖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和继承他们致力于学科研究基础工程建设的道钉精神、研究单位之间协作攻关的合作精神、学术为公交流切磋争鸣的科学精神、以会为家勤俭办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会为家、治学报国八个字。把中国美国史学会当作自己的小家、大家和美国史学术共同体的学术家园;将个人和学会的美国史研究和报效祖国联系起来,弘扬家国情怀,为改革开放和发展中美友好交往、深度了解和认识一个真美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具体说来:

 

第一,致力于学科研究基础工程建设的道钉精神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成立是和我国的改革开放相同步的,在初期美国史研究领域拨乱反正的同时,以极大的精力开展学科研究基础工程建设,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就。例如组织有条件的院校编著中英文美国史和美国问题图书书目、编译出版美国史译丛、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演说集、开展我国高校美国史教学研究基本情况的调查等有的会员还积极从事中国美国史论著的资料汇编工作,嘉惠于学界。这些工作是在没有立项经费、没有使用电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甚至完全是通过手工卡片抄录、校对、铅字排印下进行的。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的,如果没有为学科建设发展铺路的道钉精神,要做好是很难想象的。继续科学研究中的基础工程在当今依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领域。

 

第二,致力于研究单位之间协作攻关的合作精神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从根本上说是从事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志愿合作的学术共同体,在唯量化机制尚未突显的时期,对于组织中国美国史研究者协作攻关重大学术课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杨生茂、刘绪贻先生为总主编、邓蜀生先生为责任编辑的《美国通史》,来自不同院校的数十位学者参与编撰,历时22年六卷本总共300万字,是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发起和组织的。这项工作和如今量化机制下以署名单位立项学术带头人领衔组织大型学术活动是有区别的。显示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改革开放初期初创条件下发挥的组织协作攻关的合作精神。又如研究会成立初期组织出版的几部专题译作,都是学者和单位之间精诚合作的结果。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集中了全国大量专门研究美国历史的专家学者包括已经退休多年的学者,相比集中于一个单位的力量立项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潜能优势。我们还注意到仅仅1980-1983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就出版了《美国史论文集》、《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两部共86万字(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她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学者的美国史研究热度和论文成果。我们在协作攻关重大学术课题时,充分发挥研究会的学术优势不仅没有过时,还可有所创新。

 

第三,致力于学术为公交流切磋争鸣的科学精神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美国史研究队伍人数不多,但生机勃勃,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活力,学术争鸣和相互切磋气氛也很浓厚,例如在历史人物评价、南方奴隶制评价、罗斯福新政等问题上各抒己见。学术争鸣是越辩越明的,有利于推动美国史研究的深入思考和发展。这种学术切磋不仅在有学术影响的学者之间,而且也体现在师生之间、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反映在研究生游学或参与学术会议期间向导师以外学者的主动讨教,表现在少有学派门户之见、转益多师的学术共同体氛围、在学术会议中还专门安排时间交流和讨论美国史教学中共同关心的问题,推动教学和研究的良性互动。定期举行学术年会和专题讨论会确是推动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四十年间我们举行的年会总共是18次。从1979年到1993年武汉秘书处期间举行了六届年会。学术为公的科学精神、治学报国的爱国情怀,是学者间共同坚守的准则。此外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现象,与会学者无论大专家还是小人物,老中青集聚一堂,展开充分和沟通,不走形式,不讲套路,与会学者十分珍惜这个难得机会,极少有中途退场者或“华威先生”与会的。

 

第四,致力于以会为家勤俭办会无私的奉献精神

绝大多数老一代美国史研究者和学会理事们以会为家、热心为学会、献计献策志愿服务于学会,他(她)们不计报酬,不谋私利,具有自觉的无私奉献精神。举例来说,权威的《美国历史杂志》最早中国特邀编辑之一邓蜀生先生主动退出并推荐较为年轻的学者参加,已经成为学界传颂的佳话。在1992-2007年整整15年以上的时间里,中国特邀编辑杨生茂、刘绪贻、黄安年三人只获得美方赞助300美元的费用,但却坚持完成了向美方推荐三人一致的中国学者数以百计的论著和博士学位论文目录,而三人之间仅和美方通信的费用就超过了300美元,从事这项工作的所有费用全部是我们自掏腰包的,这还不算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我们从三人之间的往返数百封通信中看到,所用的信封不少是将旧信封反过来重复使用的,信纸往往是双面手工书写的。

再举一个例子,美国华裔学者万心蕙先生用她和王霈先生平日省吃俭用结余下来的钱,在1992年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研究生设立了一万美元的万心蕙奖学金,如今经过五届颁发已有过半百人受惠,通过代理人和秘书处的有效运转,在捐赠人没有增加基金数额和存款利息较低的情况下,目前奖学基金数已经增加到15万元人民币,为27年前的一倍多。此外,她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和九江师专(今九江学院)设立了两个奖学基金,又为九江师专亲自选购了数千本美国史图书资料。如果没有无私奉献精神,显然是做不到的。

这里还想提到万心蕙先生在与晚期癌症病魔的痛苦搏斗中,断断续续用了八天时间(1996514-21日),给我写了一封七页的长信专门就改革学会风问题建言,信中说:“呈中国全国美国史学会,建议领先改革学术会议中的官僚主义习气”“希望贵会有勇气,改除官僚习气”“领先严守政府法纪, 开小康会议, 保持中华人民的骨气。”“重质量,不重数量,不要那些无学,无德的人来” “恕我这临近生命终点的炎黄子孙,冒昧呈词,我本是愤世嫉俗的刻薄人,到现在也无须掩盖,说一些别人心中也有,而不敢说的话,何惜千秋辱骂!人类物质文明在飞跃, 精神文明在腐烂!”这封信的临终遗言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在这方面早期的武汉秘书处、南开秘书处工作人员以会为家、勤俭办会的奉献精神,也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研究会的经费当时主要来自会员自觉交纳的会费,主管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的拨款是很有限的,如果不是精打细算,勤俭办会,要做好那么多的学术工作是难以想象的。

学会召开年会,费时、费力、费钱,在早年几次办会中,我们不会忘记各地对于承办年会的主动和热心服务,他们是:孙宝珊等先生承办的山东烟台年会;张梦白等先生承办的江苏苏州年会;顾学稼,罗徽武等先生承办的四川成都年会;武文军等先生承办的甘肃兰州年会;万松玉、霍光汉等先生承办的开封和郑州年会;刘祚昌、祝明等先生承办的山东威海年会12等所做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这些同样是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们以会为家,志愿服务,辛苦我一人,方便研究会的奉献精神。

 

探索美国 情系中华

我退休已经整整二十年,对于迄今四十年来我国美国史学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感同深受,尤其是学界新人辈出、学术成果叠现、研究手段先进、探寻课题广泛、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这里不再赘述。我想就迎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中国美国史研究开创新局面的期盼,说几句,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探索美国 情系中华。具体来说就是期盼探索美国史研究的中国化;期盼探索美国史研究的信息化;期盼探索美国史研究的大众化。美国历史需求真,探索美国无穷尽,美国建国时间不到250年,美国还在继续发展变化,美国在全球影响力首屈一指。探索美国需要情系中华;情系中华,赋予对美国的探索以新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情怀。

 

先说期望探索美国史研究的中国化

中国学者探索美国需要符合中国国情是不言而喻的,立足中国,放眼美国和世界,尊重美国历史真实、总结美国历史经验、揭示美国历史规律、把握美国历史趋势,探索美国史研究的中国化,才能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中国的话语权。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社会化趋势加快。了解、认识、探索美国的最终目的并非为了中国的美国化,并非为了中国土地上复制一个美国化的中国,而是立足中华,根据中国的国情广泛了解、深度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探索和借鉴美国道路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国特色的美国史研究、中国化的美国研究,绝不是按照中国的一时政策需求改写美国历史、解读美国历史,而是探索一个真实的全方位的美国,深度解读美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发展机制、发展政策、发展特点、发展经验、发展问题、发展趋势、发展环境,为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为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合作与优势互补服务,使得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更加五彩缤纷。1979年美中建交之初是这样,40年来尽管美中两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们研究的初衷不变。我们突出中国特色既不是要美国化,也不是将美国历史中国化,不是以论代史、以论带史,而是论从史出,实事求是,尊重美国历史发展的真实。

杨生茂先生等老一代学者曾经对某个全球影响的杂志提倡的美国史研究“国际化”提出了的质疑,认为不能将美国史研究的“国际化”解读为“美国化”。这个提醒迄今依然具有启迪意义。此外,新时期中国的美国史研究需要更加注重美国现代和当代历史的最新发展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研究,需要在现代尤其是当代美国史研究领域中认真补短板,这是应有的时代之问,也是中国美国历史学家的责任担当。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大对于美中关系历史的深度考察,这是美中合作共赢的需要。今年正是华工参与建成美国太平洋铁路的150周年纪念,当年一个新型发展中的美国和一个在大洋彼岸衰亡制度的中国能够合作共建的历史经验,迄今依然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深度研究美中关系史上三波移民潮的课题,显然是美国的中国历史工作者也是中国的美国历史工作者共同关注与合作研究的话题。

 

其次,说说期望探索美国史研究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代世界快速发展大趋势,即由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民主化、文化思想多样化的“三化”发展到“三化+信息化”的最新趋势,在信息化领域美国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时下,我们独立自主开发的美国历史数据库几乎空白,运用大数据、多媒体、网络、视频、历史画面、手机屏幕等手段传播美国历史信息已经突出地提上了研究和社会生活进程。历史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协作开发是新一代美国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中国的美国史学需要吸纳几千年重视传统中国史学的优长,还要借鉴新社会史学、计量统计学、图谱学、方志学、人口学、妇女学、经济学、公共史学、信息学、影视学等手段,开展跨学科研究,拓宽中国美国史的研究思路和手段。加快信息化将推动中国美国史研究手段的升级和深度探索。为此需要加快掌握信息技术并且加强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合作开发研究。

 

最后,说说期望探索美国史研究的大众化

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社会大众关注美国的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外国,对于美国的了解和宣传及认知程度已经大众化和普及化。然而人人都有一个自己心目中见仁见智的美国。专业的美国史学者有责任在大众化、普及化阶段推动公众了解和认知一个真美国,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美国史研究的大众化就是要走出学院式殿堂,通过大众化的手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美国历史知识,普及美国历史故事,通过大众化,服务民众,立足民众,从民众中吸取营养,滋润和丰富美国史的深入研究。在我看来美国史研究有通过书本和文献资料研究的渠道、有在美国工作实践的渠道、还有在美国基层社区生活体验的渠道。我们看到了大众化进程中许许多多通过在美国工作实践、在美国社区生活体验的文章以至图书面世,有的是纸质的,有的是网媒的。以我所在的科学网博客群里,就有上千篇有关美国的博文,内容丰富,视野独特,多数是有感而发的。作为专业的美国史研究会及其成员需要心系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把深度探索美国史和推动美国史大众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探索美国的中国化、信息化、大众化做好了、做扎实了、做深入了,相信我们的美国史研究将会登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

                     黄安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前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照片10张,拍自该通讯。

1

 

2

 

3

 

4

 

5

 

6

 

7

 

8

 

9

 

10

【附记:笔者2019722日博文发布《以会为家 治学报国 探索美国 情系中华----“传承与创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立40周年暨丁则民学术与研讨会”发言》(2019722日上午),写有按:下面是笔者2019722上午在《纪念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稿。

今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的40周年、美中建交40周年,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立40周年。今天100多位美国史和美国问题学界老中青代表云集快速发展中的东北师大,举行-“传承与创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立40周年暨丁则民学术与研讨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二任理事长张友伦先生传来录音讲话,历任理事长时殷弘、李剑鸣、王旭、梁茂信理事长均在今天的大会上讲话,充分显示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四十年来的传承与创新。写于20194月至65,721改定。

文后有注释。

1】《参加19794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筹备会议的印象》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526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5844.html);《补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筹备会议》,黄安年的博客/201848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0052.htm;《一点感受 两者兼容 三点期望》 ----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上的闭幕词(2018年6月10日下午) 黄安年的博客/2018618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9500.html

 [2]参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纪录(《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第一期), 黄安年的博客/2019714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9415有感于刘绪贻先生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诞生记》,黄安年的博客/2019714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9429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历届年会合影集锦》,黄安年的博客/2019714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9449

小议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成立日期》黄安年的博客/2019714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9495

3】《黄安年有关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博文目录》黄安年的博客/2019627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7025

4】《我撰识25位中国美国史研究者博文目录》黄安年的博客/2019628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7140

笔者撰写《奠基开创念师友》的目录(待修改后纸媒面世)如下:

*当代演义体史家第一人——祝贺曹德谦先生九十华诞(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一)

*沉痛哀悼  谦先生(1923.1.1—2019-06-01

*美国史研究会和美国史教学研究的引路人——纪念丁则民先生百年诞辰(1919-2019)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二) 

*新中国组织出版美国史著作“第一人”邓蜀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三)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学家之三)

*毕生翻译美国著作的资深编审方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外之四)

*痛失知音——沉痛哀悼冯承柏先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五)

*相交40年的美国史研究拓荒人之一顾学稼先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六) 

*永远怀念黄德禄教授(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七)

*研究生导师的榜样黄德禄老先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七)

*从黄绍湘八十华诞合影到悼百岁老人逝世(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八)

*忆美国政治制度史资深学者李道揆先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学家之九)

*怀念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创始人李融校长(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

*读李世洞著《拾贝栽刺集》有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一)

*痛悼只唯实“不唯上”的李慎之先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二)

*学界之幸人间之福——祝贺刘绪贻先生百岁华诞(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三)

*我和刘绪贻先生的通讯交往(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三)

评《杰斐逊全传》——纪念刘祚昌先生逝世一周年(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四)

*我和刘祚昌先生书信交往三十余年(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四)

*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读《美洲史论》(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五)

*读罗荣渠教授遗作《历史学怎样迎接新世纪》(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五)

*走向世界的北大美国史学研究----兼贺齐文颖先生八十华诞(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六) 

*怀念学者型领导干部和求真创新知己武文军同志(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七)

*心蕙精神 永载史册纪念美籍华裔教授万心蕙先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八)

*深切怀念严四光教授(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十九)

*怀念设计师、领航人和铺路者杨生茂先生——在追思会上的发言(2010522)(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二十)

*学术报国,不忘初心--纪念历史学家杨生茂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的发言(2017年9月23日)(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二十)

*我和杨生茂先生的书信交往(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二十)

*我和张友伦先生的学术和工作交往(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二十二)

*评资中筠新版《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二十三)

*融中外史学于一体的课程新体系——读《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外篇之一)

*任东来治学之路初探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外编之二)

5】以英文图书书目为例,有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美国史英文目录上中下三册1085)、武汉大学有关美国史英文书目(1988)、东北师大美国史藏书书目(19861988)、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西文藏书书目(1986)、复旦大学美国问题书目(1987)、北京师范大学美国问题英文书目(1988等。)江西美国研究中心图书馆书目四册(1990-1992

6《美国通史》6卷本提要,黄安年的博客,2007312(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19)

7《美墨战争专辑》(1984)介绍,【黄安年个人论著藏书书目(黄安年个人论著部分编号012 黄安年的博客/2019410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72408

《美墨战争专辑》内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黄安年个人论著藏书书目(黄安年个人论著部分编号012黄安年的博客/2019410-12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724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72853

8《美国史论文集》(1980年)提要黄安年的博客/2007年3月24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20.html

《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年)提要 黄安年的博客/2007年3月24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19.html

也包括杨生茂、林静芬编的《美国史论文选(1949-1979)》,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21.html

9】《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1980年年会(烟台)》 黄安年的博客/2010322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5133.html

《再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1980年烟台年会》,黄安年的博客/2010322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5942.html

《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苏州年会(1982)印象》,黄安年的博客/2018528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16068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苏州年会(1982)合影》黄安年的博客/2010320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04728

《怀念德高望重 一生劳碌命的学术前辈张梦白先生》,黄安年的博客/201046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9548.html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兰州)合影》黄安年的博客/2010324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05795

《西安、兰州、丝绸之路敦煌汽车行记事(19868月)》黄安年的博客/2010324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5904.html

《迟到近八年的沉痛哀悼痛悼武文军先生》,黄安年的博客/2018718发布(第19739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4703.html

《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的点滴回忆》,推荐李世洞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513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78692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1990年开封-郑州)合影》,黄安年的博客/2010325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06075

10】《杨生茂先生致信黄安年扫描目录(98封)》黄安年的博客/2016918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03601.html;《整理珍贵的130封杨生茂先生亲笔信想到的》,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683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994214.html

《杨生茂先生致信黄安年》,载《中国世界史学界的拓荒者—杨生茂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236-276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版。《我保存刘绪贻先生1982-2011年间写给我的91封信件》,黄安年的博客/20181111发布(第20237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45615.html

11《重发:开小康会议,除华宴之风----一位爱国华裔老教授的临终前呈词》,黄安年的博客,2010年5月21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891

12凝聚力量 倡导奉献 开创新局--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上的讲话201682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997678.html; 重提《网络时代和美国研究的普及与提高》的思考,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418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49586.html

忆《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会议》的筹备(1992-1993 黄安年的博客/ 20100413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1651.html

烟台、威海行照片(1993715-16日)》 ,黄安年的博客/ 20100413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1658.html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1993)部分照片》,黄安年的博客/ 20100413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1726.html

1993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威海年会部分照片》,黄安年的博客/201865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7458.html

13】《从美利坚民族共同体到移民国家命运共同体--提交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上海)论文》,黄安年的博客/2018616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9211.html;笔者受邀参加2019年6月6日于江门举行“北美铁路华工的跨国生活”国际研讨会。由于安排上冲突没有与会,提交了书面发言。铁路华工对于建设美国的历史性贡献及第一波华人移民美国潮是美国移民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谨以此文提交2019年7月于长春举行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立40周年暨丁则民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51848.html

上一篇:宏观微观 齐来笔底 鉴赏考据 相得益彰
下一篇:曹雪芹著、蔡义江校注《红楼梦》(单卷本)【浙江文艺出版1993年版】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