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愿为铁路华工鼓与呼【《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已有 1059 次阅读 2019-10-24 07:24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愿为铁路华工鼓与呼【《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GWH 77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0月24日发布(第22811篇)

 

8月5日-9月16日,笔者在纸媒报刊上发表的个人文章总共364次篇(GWH101-464,截止2008年),陆续发布在个人博客上。“次篇”表明某篇文章有可能在不同纸媒被发表或转载。个人在纸媒图书上文章目录78种(GWH001-GWH078)中的近百次篇未计在内。部分个人报道和论文打印稿、纸媒对笔者的书评和报道、个人译校文章也未计算在内。此前2019年1月6日-4月2日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US001-US538号)。4月5日-5月28日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

为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改革开放以来在纸媒报刊的个别文章暂不发布。个人藏书书目工作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整整八个月多了。书目力求穷搜,目录检索是我国固有的学术传统,也是学术传承和历史记载的必要平台,个人藏书目录的完善将为集成为一个微“数据库”创造条件。

完整保存这些纸媒论著、译、评学术资料,反映了笔者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从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

  916开始发布纸媒评论个人论著文章(GWH501起编号)、|个人部分论文稿(GWH601起编号)、个人撰写的部分报道(GWH7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译文(GWH8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校文(GWH901起编号)

这里发布的是李炬撰写的《愿为铁路华工鼓与呼》载《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从沉默的道钉到沉默道钉的足迹》2017年华艺出版社,第11-14页,收入黄安年文存2017年卷。

照片9张,拍自《愿为铁路华工鼓与呼》

1

 

2

 

3

 

4

 

5

 

6

 

7

 

8

 

9

 

愿为铁路华工鼓与呼

李炬

华工建设美国铁路的历史,是一段在白人中心话语权下被压抑、隐没甚至歪曲的历史,华工这一群体被形象地称作“沉默的道钉”,他们用汗水和生命铸就了铁路,成就了美国,被评价为“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丰碑”。今天我们彰显华工参加美国西部铁路建设历史的丰功伟绩,弘扬华工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让两国人民更多地了解那段历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开始关注美国第一条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纯属偶然。曾经计划沿着美国19世纪驿马快递之路(Pony Express)或威廉·亨利·杰克逊(William Henry Jackson)探险西部时的路线考察,我在规划旅行路线的时候,发现华工修建的美国第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的一些资料,特别了一批当年拍摄的历史照片,引起了我更大的兴趣。

2012年秋天,我驾车旅行到犹他州盐湖城,从金道钉国家历史纪念地开始,沿华工修建的铁路线,一路向西寻访。主要目的是沿铁路线游览风光胜地,寻找19世纪60年代美国摄影师哈特拍摄老照片的地点,观看150年的沧桑变化,对铁路沿线地理状况有所了解。最初并没有想到以后再走多次,也没有想要深入探究这段历史。

两个星期沿铁路寻访下来,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一是这条铁路沿线很好玩,地貌多样,场景壮阔,山川河谷风光秀丽,沿途小镇历史遗迹保存完好,还有早期华人在这里生活的痕迹,是适合在美国深度旅游的理想路线之一,仅仅两周时间很多值得去的地方还没有走到。二是在铁路建设最艰难的地段有纪念碑记或标牌,记载了华工的丰功伟业。在寻访铁路沿线遇到的人们,都对华工事迹有所了解并交口称赞,促使我想深入了解华工修建铁路的历史。我发现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专门研究北美铁路华工的学术机构,便与斯坦福大学联系并把我拍摄的照片分享给他们,很快得到了回复和高度评价。

之后我与黄安年教授建立联系,对我做的探寻也给予指导和鼓励。

2013年秋天,我从旧金山沿太平洋铁路第二次寻访,一路行进到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从西向东对19世纪60年代修建的太平洋铁路作了一次全线寻访,了解到这条铁路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看到铁路运输大动脉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次沿着太平洋铁路寻访,拍摄了一批照片,随着对这段历史的深入了解,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20145月,有前两次太平洋铁路寻访的经验,黄安年老师促成我第三次沿着这条铁路探寻,推荐我为南方日报记者赴美沿线采访太平洋铁路历史做志愿者,兼做向导和特约摄影师,为他们高效采访和报道出一分力,《南方日报》就这一专题连载数星期,系列报道了铁路华工建设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媒体的报道使北美铁路华工的事迹在中国特别是侨乡广为传播。在510金道钉节的纪念活动中,我结识了多位铁路华工后裔和为宣传华工事迹奔走的摄影家和各界人士,恰在此时,铁路华工作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劳工群体,进入美国劳工部的“荣誉堂”,我预感到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用图片可以展现给更广泛的两国民众。

20149月在广东中山大学举办了“北美华工与广东侨乡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在会上展示了部分拍摄的照片,引起与会专家的兴趣。特别是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项目的发起人之一邵东方博士,建议我认真整理图片,在适当的时候用图片展的方式展示出来。

201410月,我和黄安年教授受中国铁道出版社委托,合作编著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图书——《沉默道钉的足迹》。

在编写书稿过程中,我系统整理了几年来拍摄的图片,在交付初稿以后,又得到斯坦福大学提供的更丰富的历史图片,对其中一些精美的表现华工劳动生活的图片拍摄地,我还想再去补拍一些照片,这样促成了我20154月第四次沿着太平洋铁路拍摄。

2015510金道钉节,美国格律影视集团和广东电视台合拍电视纪录片《寻找·道钉记忆》,在美国金道钉纪念现场对我进行了采访,我向摄制组分享了有关的信息,该片今年8月在美国和中国分别举办了首映式,即将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20156月,洛杉矶时报(英文)报道铁路华工历史时,斯坦福大学铁路华工项目组推荐该报驻京记者采访了我,英文主流媒体以往对此做的报道较少,我认为应该更广泛地让美国民众知道,历史上华人为美国做出过突出贡献,把我所知的华工的事迹尽可能地提供给记者,该报621刊发了关于铁路华工的报道。

20158月底,黄安年教授和我所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在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引起各界很好的反响,该社主办的两期《旅伴》杂志节选书中的部分内容,在动车和高铁上广泛传播。

20159月,我受美国洛杉矶国际摄影家协会之邀举办讲座,介绍新书《沉默道钉的足迹》和我的拍摄历程,受到协会会员的欢迎并成为“洛杉矶国际摄影家协会”的荣誉会员,讲座前我接受了媒体采访,美国主要华文媒体《世界日报》、《中国日报》、《星岛日报》、《侨报》等报纸都做了详细报道,洛杉矶地区几家中文电视台也播发了视频报道。

201511月,邵东方博士提出的创意得以实现,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举办了《华工与铁路》图片展,引起媒体和华人社会高度重视,《世界日报》、《中国日报》、《星岛日报》、《侨报》、《China Daily》(美洲版)等中英文媒体均有详细报道,华语电视媒体也报道了开幕式的盛况。次日,我在旧金山中文电台黄金时段接受访谈直播,引起华人社会广泛反响,之后很多人去斯坦福大学参观了图片展。

今年是铁路华工赴美参与第一条横跨美洲大陆铁路建设的150周年,20159月习主席在访美期间,两次提到华工为美国建设铁路的历史,并高度称赞华工为“精神的丰碑”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随着《南方日报》的连载报道,图书《沉默道钉的足迹》的出版发行,电视纪录片的播映,图片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华工参与美国太平洋铁路建设150周年的纪念活动逐渐升温,相信到2019年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150年之际,还会掀起更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我们和媒体一起为华工的丰功伟绩鼓与呼,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我关注到美国近年所做的一些事:

20145月,犹他州长签署法令,将510定为金道钉节;同时美国劳工部将铁路华工群体列入名人堂,永久地确认了华工所做的杰出贡献。

20141112美国第113届国会上,美国众议院议员Grace Meng提出议案发行纪念邮票,以纪念铁路华工1865年至1869年建设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H.Res.751决议)

201525美国第114届国会上,众议院再次做出决议(H.Res.94),敦促邮政部门发行纪念邮票,以纪念铁路华工1865年至1869年建设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

由此看来,我国政府对华工做出了高度评价,美国政府已经做了实质的工作。我们不仅需更努力广泛宣传,而且在实际行动方面迈开大步,如拍摄具有历史文献、雅俗共赏的影视纪录片,在侨乡建立铁路华工纪念碑,发行铁路华工纪念邮票、纪念币、为铁路华工塑像等,将这段历史编入教科书……

黄安年教授多次谈到,要推出《沉默道钉的足迹》英文版推向国外,期望争取早日完成这项任务。

目前我正在与美国有关机构联系,在一些博物馆、图书馆做图片展览和讲座。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能停留在概念上,需要点滴实践和积累”。我们目前所做的这些,正是点滴的实践和积累,期望更广泛传播这段中美交往的历史佳话,为两个大国的民众相互了解做出贡献。

(李炬,《沉默道钉的足迹》的两作者之一、历史文化摄影专家,20151129《沉默道钉的足迹》座谈会的发言 2015121黄安年的博客/受权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940080),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同步联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03202.html

上一篇:愿《沉默道钉的足迹》尽快出英文版【《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下一篇:好书是磨出来的【《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