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读黄安年教授新著的题外话【《美国史研究通讯》(2015.2.总115)】

已有 958 次阅读 2019-10-23 07:07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读黄安年教授新著的题外话【《美国史研究通讯》(2015.2.总115)】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GWH 767)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0月23日发布(第22800篇)

 

8月5日-9月16日,笔者在纸媒报刊上发表的个人文章总共364次篇(GWH101-464,截止2008年),陆续发布在个人博客上。“次篇”表明某篇文章有可能在不同纸媒被发表或转载。个人在纸媒图书上文章目录78种(GWH001-GWH078)中的近百次篇未计在内。部分个人报道和论文打印稿、纸媒对笔者的书评和报道、个人译校文章也未计算在内。此前2019年1月6日-4月2日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US001-US538号)。4月5日-5月28日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

为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改革开放以来在纸媒报刊的个别文章暂不发布。个人藏书书目工作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整整八个月多了。书目力求穷搜,目录检索是我国固有的学术传统,也是学术传承和历史记载的必要平台,个人藏书目录的完善将为集成为一个微“数据库”创造条件。

完整保存这些纸媒论著、译、评学术资料,反映了笔者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从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

  916开始发布纸媒评论个人论著文章(GWH501起编号)、|个人部分论文稿(GWH601起编号)、个人撰写的部分报道(GWH7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译文(GWH8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校文(GWH901起编号)

这里发布的是邓蜀生先生撰写的《读黄安年教授新著的题外话》,载《美国史研究通讯》2015年第2期(总115)第13-14页。收入黄安年文存2015年卷。

照片6张,拍自《读黄安年教授新著的题外话》

1

 DSCN7577.JPG

2

 DSCN7578.JPG

3

 DSCN7574.JPG

4

 DSCN7575.JPG

5

 DSCN7576.JPG

6

 DSCN7579.JPG

读黄安年教授新著的题外话


邓蜀生

           在我面前放着两本书,《道钉不再沉默》和《沉默道钉的足迹》。这两本书,都是黄安年教授的著作,不到五年之内他就完成了。特别是第二本,《沉默道钉的足迹》,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从内容到装帧,都非常地道。这是黄安年教授与著名摄影家李炬合作的产物,都是谈的中国华工在150年以前帮助美国修铁路的事情。黄安年教授为写这个题目,准备了多年,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如果让我现在对这两本著作发表评论,显得不够尊重。因为我对这个主题并没有很深的研究。但是我把这两本书草草地看了一遍之后,倒是有了一个感觉,有一点题外话想讲一讲。

    首先,黄安年教授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方向,而且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向。我认为,现在我们中国研究美国的人很多,也很普遍,但是偏重于现代的美国,对于美国史的研究,并不很深入。我想做一个小小的提议,我们今后应该开展一些对于美国历史的专题的研究,类似黄安年教授对美国铁路的兴建与华工的关系这样的研究。我觉得美国在200多年的时间之内,能够成为一个世界头号的超级大国,其中有他的道理。现在中国研究它的人很多,但是我觉得要对美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应该划分得更细一些,专题一些。比如对美国人物研究中,研究正面人物的比较多,事件也很多,但是事件一般都偏向于国内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大题目,小一点的题目就比较少了。

    另外我们再想一想,美国为什么能崛起,道理何在,讲大道理已经很多了,现在要细化。有什么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和扬弃的地方,如果要谈这方面的问题很多,除了人物,有一些历史上的转折点,特别是我们现在重视的种族关系,人人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移民,就不称其为美国。美国原来的土地上生活的印第安人现在已成为少数民族,印第安人的历史不是美国的历史,美国没有古代史,只有近代史、现代史。美国的种族关系十分复杂,现在研究美国白人黑人关系的著作很多,谈到美国的种族歧视一般就是指白人歧视黑人,但实际上种族问题远远不止这一个方面,比如白人和拉美裔的关系,非法移民的问题,再比如华裔原来在美国被称为沉默的少数,但实际上美国历史与华裔是分不开的,我觉得我们的美国史学会在这方面的研究应该更细化一些,在“史”方面多做一些文章。大家在闲聊的时候经常会说,为什么总是要以美国做标准,比如一提电影就是好莱坞,一提金融就是华尔街,它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知者甚少。还有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称得上是铁哥们,犹太人在美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势力,其来龙去脉,我们研究的不够。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我只是简单提一下。我并不是说所有研究美国史的朋友,一开始就要搞专题,我认为应该先花一年到四年时间在美国通史上,把通史搞清楚。其他国家有断代史,美国历史很难断代,可以立一个标准,以南北战争做分界线,或以一战做分界线,或以二战做分界线。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之后,再攻专题。

    黄安年教授就做得很好,原来他的涉猎很广,很渊博,但他渐渐就把重点放到了美国华工专题上,这段历史很多人知道,但忽略了它的重大意义。在150周年的时候,黄安年教授出版了这两本书。我认为这是两本可以传世的著作。倒不是说是如何经典,而是说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它都不会失去自己的价值。将来谈到这些问题,这是两本很重要的参考书。

    这些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如果认为对,可以采纳一些,认为不对,就不必理会。我不能对这两本书本身的内容发表过多意见,虽然我过去研究美国移民问题时对华工问题有所涉猎,但只是浅尝辄止,没有什么学术价值。现在黄安年教授这两本厚厚的著作就放在我面前,我应该对他表示敬意。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也算是抛砖引玉。因年事已高,我采用录音的办法,由我孙女帮助打出来。如采用还请编辑费心。

    (邓蜀生,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审,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本文原载2015108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http://www.ahrac.com/yjhjj/3578.html,同日,黄安年的博客受权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926646.html 我在按语中写道:我和李炬合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美国铁路华工》于826出库,随即通过特快专递送到已经92岁高龄的邓蜀生先生家中,当时他正住医,并未看到此书。9月初在和他通话中,他说已经知道收到此书,但要出院后回家才能看到。其后,在他出院后不久的一次和他通话中,他说已经看到新书,认为这本书从内容到装帧,都非常地道。是可以传世之作。对于通过实地考察来撰写史书印象尤其深刻,还说自己一定要写评论,但是眼睛实在不好,已经不能自己亲自写了,每天还要去医院打六七个小时的吊针。我说,您就不用费心写了,如果一定要写就可以口述录音由他人整理后经您过目发表。后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韩宇专门打电话给邓先生说,秘书处要电话采访。而邓先生说,不用了,我自己口述找人整理后再发给秘书处。这就是邓先生撰写这篇文章的一些背景的细节。我要说的是,我事前并不清楚邓先生写的这些内容。现在博客转发的是韩宇转来的,已经发在2015108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网站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03075.html

上一篇:中轴线上寿皇殿建筑群内展品(二)
下一篇:公众史学领域的一枚闪亮“道钉”——评黄安年、李炬著《沉默道钉的足迹》【《美国史研究通讯》(2015.2,总115)】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