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向真理投降》2004)

已有 1580 次阅读 2019-6-17 09:26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向真理投降》2004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022)】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617发布(第21816篇)

 

自2019年4月5日-5月28日起,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GH042-GH071)、黄安年书稿和讲稿目录(GH072-GH168)等总共编目168种。现在开始发布的是黄安年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目录(自GWH001起)。主要汇集发表在书籍中的个人文章和报刊上的个人文章,最先发布书籍中的个人文章。

 

楼均信教授主编的《向真理投降刘宗绪叙述思想道德风范论集》一书,在刘宗绪先生逝世周年之际,由岳麓书社2004年7月出版,32万字,ISBN7-80665-422-4/G.372。主编受北京十大大学历史系、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委托编撰成书。书名以刘宗绪先生在《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自序》“在学术研究中,一旦发现真真理,就应当也必须向真理投降”中“向真理投降”为题。该书前言写道:“本文集在正文之前,收录了刘宗绪教授生前多幅生活与学术活动的珍贵照片,以及几位史学前辈的题词。文集全书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刘宗绪教授的生平及几位前辈著名史学家的纪念文章”,“第二部分,选录多篇刘先生的同行、各界朋友、弟子及家属的回忆和追思文章”,“第三部分,选录刘先生逝世后,学界沉痛哀悼的唁电、唁函及遗体告别的场景”。“第四部分,选录多篇专题论文,都出自国内名家之手”。

  该书收录了笔者撰写的《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读刘宗绪教授<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第180-192页)、《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吕启祥研究院从美国发来唁函》(第151页)。

下面是笔者撰写的《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读刘宗绪教授<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照相件13张。

1

 1 DSCN8593.jpg

2

 2 DSCN8594.jpg

3

 3 DSCN8595.jpg

4

 4 DSCN8596.jpg

5

 5 DSCN8597.jpg

6

 6 DSCN8598.jpg

7,

 7 DSCN8599.jpg

8,

 8 DSCN8600.jpg

9,

 9 DSCN8601.jpg

10,

 10 DSCN8602.jpg

11,

 11 DSCN8603.jpg

12,

 12 DSCN8604.jpg

13,

13 DSCN8605.jpg

***************************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读刘宗绪著《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220发布

本文写于2003428SARS病魔肆虐北京之际,以《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读刘宗绪著〈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述评》为题,载《向真理真理投降——刘宗绪学术思想道德风范论集》第180-192(楼均信主编,岳麓书社,20047月第一版。)现在我的博客上发表。

*********************************************8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月出版的《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史学研究与历史教育论稿》,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教育家刘宗绪教授是在重病缠身中定稿的个人代表性成果的选集。这本著作概括了他半个世纪以来毕生求索务实,实践学术创新、与时俱进的学术历程和可贵精神。刘宗绪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世界近代史和法国史的教学与研究,90年代以来又特别关注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对于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历史界有着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该书自序坦言在学术探索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难,甚至要承担某些阻力、压力和风险。不过,自己总还有一些把握,即坚持以生产力发展作为社会演进的终极动力,以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治史之道。笔者和刘先生共事四十多年,对于他的史学思想和态度有着多方面的接触和了解。本文就书中关于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的史学思想和方法谈些体会。

一. 阐述历史科学的根本标准

通观《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全书,充分体现了刘宗绪先生所阐述的历史科学的根本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

在《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一文中,他强调:必须如实地把握住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第3页)认为人类文明的演进,重要文明成果的取得,都是是生产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和生产力推动的结果。”“既然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那么,它也是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除此之外,那些伦理的、道德的、情感的评价标准,都能说出不少理由,但是决难以引出科学的结论。(第2页)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总纲;实事求是、注重实践是基本原则;强调生产力是评价的根本准则;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条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尊重时间检验的结果。(第6页)

在《人力文明演进的历程(论纲)》一文中,他认为: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所取得每一项成就,都是生产力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从根本上说,都是生产力推动的结果。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的全部历史的基础的结论以及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的结论,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第23页)人类文明演进的快与慢,取得的文明成就的大与小,主要看对生产里发展的适应程度如何,对生产力的容量如何。所以,这也就成为认识与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其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的积极能动作用是一切积极因素中最具有决定性的。自我调节机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政策行为,看政策是否妥当。”“社会形态、基本政策等等,都是生产力发展到某种程度时的产物,但反过来又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生产力是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道理就在于此。(第25页)生产力标准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尺度(第30页)

20028月,刘先生在和刘北成教授关于《热月政变学案》的对话时谈到: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历史,更宏观、境界更高。在这之中,有三条原则不能缺少。第一条是生产力标准,文明演进的基础是生产力。它的终极动力就是生产力。文明的演进、社会的转型、某种社会内部的自我调节,都是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果还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条是实践标准。看人是否比过去活的更文明了。”“第三条原则,从方法论上讲,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第602页)

在谈到阶级斗争标准时,他说: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除去自然科学与技术外,一切社会现象都有阶级性。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存在绝对化的误差。社会上有许多现象用阶级斗争的理论是解释不通的。把一切社会现象都归结为阶级斗争,既不科学,又无法做到。(第1-2页,参见第24页)从更深的层次上讲,阶级斗争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派生物。(第24页)主张认同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继承这笔遗产,不强行对一切都划分出阶级属性。(第54页)

刘先生的上述指导历史科学的根本标准的思想,在我们平时的学术交往中不止一次地深入探讨过。在他和徐天新教授、于沛研究员共同主持的《世界大通史》的编撰中更明确规定为指导原则,并且在20卷大通史各卷中力求充分体现出来。依据总体思路在笔者寿命主持当代世界部分三卷(经济卷、政治卷、思想文化卷)中提出了在当代世界史编撰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1.体现全球化趋势加速和多样化发展加强相统一的特色;2.体现广义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第一的标准;3.体现社会实践是检验当代历史发展客观性和科学性唯一标准;4.体现当代世界和当代历史学的整体和综合发展趋势;5.体现宏观综合研究和微观深入考察的统一; 学术性和通俗性的统一; 综合论述和历史发展的统一;6.体现与大世界通史总体思想、构思和体例的协调及当代部分的特色相统一;7.体现国内最新水平, 反映国外的研究成果, 总结和开创相衔接。这些思路都得到了主编们的赞同和全力支持。

二. 构筑世界近代史的科学依据

在《〈世界近代史〉(1999年)修订版前言》一文中,提出了修订原则中的第一条是:应确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同时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与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虽然历史上并不是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与生产力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但从宏观的、长远的视角上看,却`决然脱离不开这个总的规律。(第54页)在《论世界近代史的学科体系》一文中,刘先生认为苏联《近代史教程》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客观规律,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归纳起来说,就是不够实事求是。之所以如此,主要的原因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特征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判断失误之处。他提出: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着实事求是精神,我们将世界近代史概括为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取代前资本主义制度,又经过自身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世界连成一气,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使得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模式基本成型。这时,近代时期即告终结。(第32页)在谈到世界近代史的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三个阶段时说:这里基本上是根据生产力标准划分的,但同时也如实地反映了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生活和国际形势上演变的阶段性。(第33页)上述思想在他接受北师大历史系《春秋》杂志记者采访时也一再强调研究历史一定要时时刻刻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并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划分为三个阶段: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第608607页)。

在谈到垄断组织的出现时,刘著认为:生产力如同野马脱缰似地大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其发展的要求。于是,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历来都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由小到大的演进,从简单协作到手工工场,再到使用机器的大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垄断组织同样是适应生产规模和产品制造程序日趋复杂的需要,适应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适应新设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科学管理企业的需要而诞生出来的。这并非是人为主观的设计,而是符合规律的生产关系上的调整。”“在主导方面,垄断的产生适应并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以科学技术为依托,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求得发展,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进入垄断阶段,意味着资本主义正走向成熟。(第48页)由于刘先生主要从事世界近代史研究而我则主要从事世界现代史研究,所以对于近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包括由近代自由市场竞争转向现代垄断组织产生等重大问题也就议论更多,一致认为遵循生产力标准来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生产力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化、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的转化作为区分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界标,更加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实际。如果用一种崭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作为划分世界近代和现代的界标,则与历史实际不相符。

三. 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原则

在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中,刘宗绪教授一贯主张应当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强调不惟、不惟也就是要结合历史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时间证明了的东西立论,不要完全依赖某些已有的传统结论或书本上缺乏说服力的论断。换句话说,就是要追求科学性。(第609页)记得90年代中为准备修订1996年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有关部门编撰人员在西城区教研中心专门征询刘宗绪教授和我对于世界近代和现代史部分的意见,当时,我们反复强调需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20028月初,刘宗绪教授在接受刘北成教授的学术访谈时说:“90年代我接受教育部下属某机构的邀请,开始用较多精力研究中学历史教学问题,先在中学打开缺口。中学历史教师大量接受我的观点。他们认为我的观点更有道理。”“主要是我的这套观点与通用的教材有太多的不同。”“后来,我和黄安年写了《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发行七八十万。许多中学教师人手一册。虽然我面对的是中学教师,但内容是我们大学教材里面的观点。后来多次听到中学教师讲,你那个《30讲》改变了我的教学知道思想。(第604页)在《人的理性与发的精神》一书中收录了《30讲》中的相关文章。(第4页)

20033月岳麓书社出版了刘宗绪教授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他在主编赘言中写道:五六年前,笔者和黄安年教授合写了一本《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又续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承蒙读者垂青,两三年里就销售了数十万本之多,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后来,笔者曾与不少地方的中学历史老师接触,在谈起这本书时,大家纷纷表示,此书从历史观和史学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多数和传统的解释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这些新观点实事求是,言之有据,很有说服力,人们自然就欣赏并接受了。更有不少人说,这本书对提高甚至改变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起了极大的作用。

说起《30讲》正如刘宗绪教授所说:此书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应,确实是我们事先完全未曾料到的。”“笔者多年来在师范大学任教,面向中学、为提高中学教学质量服务,本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早该尽些绵薄之力,但却一直没有给予重视,想来实在令人汗颜。这本《30讲》似乎稍稍补了一点欠缺,但那毕竟是无意间搞出来的,全然由于编辑的诚邀,觉得盛情难却,并非作者的原意。据我所知,这确实实情。记得 19958月中旬,《历史教学》编辑部组织全国中学历史理论和能力研讨会岳阳会议,会上,刘宗绪教授就世界近代史教学作了一天的学术报告,笔者则就《美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和特点》和《世界现代历史的发展和主要特征》两个问题作了8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这些报告紧密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按照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报告期间,当时在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工作的历史编辑找我们商议,考虑到中学世界史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否撰写一部言简意赅的面向中学历史教师并且反应新观点的世界近代和现代历史讲座。这件事只是提了一下,我们并未上心。

其实,打从90年代以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们几乎一年两次总共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投身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相关工作,有时还朝夕相处,有更多的机会谈论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问题。大概是岳阳会议的影响和我们关于世界史教学的见解得到中学历史界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1996年的晚春和初夏,出版社编辑再次促议出版事宜,而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深切感受到需要借此机会,想中学历史教师公开表达我们的学术见解,于是很快达成共识,按照生产力标准、实践检验标准和不强行对一切都贴上阶级或主义的标签的原则,来撰写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近代和现代各15讲,每讲大体7500字,共3022万字。由于我们只是把我们平时的一贯见解以专题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顺利完成书稿了。刘宗绪教授在《30讲》的前言中坦言:我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包括高校与中学的世界史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进步尤为突出。不过总还有些现象不尽如人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史实叙述上,不够实事求是的事情还不时表现出来。为克服这种现象,我们愿与同行们共同努力。这就是撰写本书的立意。”“在动笔之时,我们明确了本书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确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其次,实事求是,还原历史,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最后,认同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继承这笔遗产,不强行对一切都贴上阶级或主义的标签。这些基本原则在《30讲》中是贯穿始终的。笔者在撰写的第28世界现代史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中第一原则就是坚持实践第一标准和社会生产力为主标准

四. 挑战唯书唯上的理论思考

刘著《世界近代史》的新体系和挑战传统的唯书唯上的思想窠臼是分不开的。他说:几十年来,一直以巴黎公社为界标,将世界近代史分为两个阶段,认为在第二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亡。无论于事于理,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可是,众所周知,这种划分是列宁、斯大林直接论述过的。”“这种理论,既解释不了近代世界的历史进程,也未必被历史和现实9的发展所验证。”“与传统的观念不同,我认为,垄断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联合体。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走向成熟和进入现代发展的时期。(第3-4页)

在《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一文中说道:与生产力标准密切关联的是实践标准多年以来,在对历史问题下结论时,常常困于若干传统的、带有权威性的论断。这些结论有不少是科学的、精辟的。但是,也有些不科学、不准确的内容,甚至包括某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结论。例如,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曾几次断言,资本主义很快就要灭亡,却没有应验。主张在依据时间检验的结果立论时,既要接受科学的结论,还要修正不正确的结论。(第4页)

刘先生还在1984年《世界近代史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一文中几已经提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者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问题。他说:引证一段马克思的话,未必就能完全解决一段历史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经典著作中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说法,弄得不好就会打语录仗”“面对这一情况,到底应听谁的?按哪本书里的结论去论述呢?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不要手个别结论的束缚。根本的一条是实事求是。他还认为:经典作家有些结论并不那么准确,也有一些失误之处。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就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这显然是对形势的估计出了差错,1895年恩格斯在他的最后一篇文章里也承认了这一点。”“其实,越是实事求是地讲,就越有说服力,就越使人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第380页)

关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基本观点,在《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全书各处都有阐述和发挥。在今年三月,有他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中又再次重伸。他在《主编赘言》中说:必须依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多年以来,我们在对历史问题下结论时,常常囿于若干传统的,尤其是带有权威性的论断。”“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人,包括最伟大的人物,在解释历史和推测未来时,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局限性,至少有时代的局限和认识上的局限。扎是不能苛求的。当然,科学准确的结论也是大量存在的。因此,在依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时,既要接受科学的结论,也要修正不正确的结论。着是学习和研究历史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影响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一书一再强调的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不仅对于历史研究和教学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学术思想界的社会科学研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等,都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笔者撰写的《30讲》中谈到这一标准的重要性时曾经作了以下概述:

需要指出早在延安时期,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已经被明确提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体现了实践检验标准,七大政治报告提出了生产力标准。遗憾的是,坚持这个标准经历了多次的反复。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再次证明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的极端重要性。这不仅科学阐明迄今人类文明演进的需要,而且是延续人类文明和建设发展人类文明的需要。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需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准确判断国际事务包括近年来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评估国际反恐战争、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单边主义战略等都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

至于历史研究和教学领域,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仍然有着现实意义。1999年以来在中学历史界围绕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及其内容展开了一场众所周知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积极后果现在已经逐渐表现出来。这场讨论同样涉及到在历史教学中要不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问题。刘宗绪教授在讨论中同样旗帜鲜明地坚持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跨入新世纪以来,围绕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高中课程标准以及依据新课程标准编撰的新世纪教材,仍然涉及要不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实践检验标准以及怎样体现生产力标准问题。迄今唯书唯上的倾向依然不容忽视,时而听到诸如没有突出阶级斗争之类的指责,这说明在历史研究和教学中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的讨论和坚持仍然是重要的。

写于2003428SARS病魔肆虐北京之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608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85395.html

上一篇:《向真理投降—刘宗绪叙述思想道德风范论集》(2004)
下一篇:《大学之道》(2003)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