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的国际化和中国特色

已有 1745 次阅读 2018-6-20 07:10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的国际化和中国特色

--就《沉默的道钉》系列答台山台专访之十八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620发布(第19588篇博文)

5月20日上午在近180分钟内,专程来京的台山广播电视台吴世民、刘蓬勃先生就北美铁路华工问题对我进行采访,我逐一回答了他们提出的16个问题及其后的补充提问。这些问题通过17篇博文已经逐一做了答复。现在补充一个事前没有提到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是关系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全方位地研究和恢复美国铁路华工的本来面貌的问题,即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的国际化和中国特色。

   美国铁路华工研究不仅是美国历史研究的课题,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课题,还是美中关系史、美中文化交流史、华人移民美国史、全球铁路交通史等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由于关键词是美国、华工、铁路,主要涉及美中两国,历来研究的主要阵地和成果再美国,人们习惯地将美国的研究成果视为国际化的标准,然而国际化并非美国化,如果仅仅限于依据美国现有文献资料和论著来恢复美国铁路华工的真实面貌是很不够的。道理很简单,从广东侨乡到美国西部参加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以及建成后遭受排华和华工的走向,是一个完整的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这个链条的源头不仅在美国而且最早在中国侨乡,由于排华许多华工又回到了侨乡,许多难点、疑点、重点、对接点、断头点、短路点需要依靠美国两国的文献资料和专家、志愿者来协同合作探寻和解读。目前包括美籍华人在内的美国学者在探寻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美国大量的文献资料论著和数据库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资料,但是客观地说这些文献资料论著和数据库很少专门涉及中国国内的资料和论著,出现明显的文字资料了的短板现象,对于美国铁路华工的在中国的情况和活动轨迹不甚了了。

以数据库为例,我们不否则美国有海量的数据库开发,但是从美国铁路华工这个小宗的角度看,集中汇集和反映美国铁路华工专题数据库则尚属起步阶段,也许和开发的经济价值考虑相关。我在这里以CINFO-现代心系公司提供的《历史研究相关数据库目录》为例,不妨列出几个题目来:

1,有无19时期美国华人图片数据库?19早期美国华人图片照片是考查华人在美国的重要物证,由于早年的技术条件制约,照片造假的可能性很小,从而也增加了早期照片作为历史证据的可信度。问题是目前并无这方面的数据库,无开发商花大力气汇集这方面的“海量”照片。

    2,有无美国19世纪40-90年代的华人报刊数据库?这些报刊为我们提供华人的轨迹和活动的媒体视野。但是目前我们看到有《美国早期报纸(1690-1922)》、《美国少数民族报纸》,还有美洲印第安人、美国犹太人、非裔美国人的种种专题数据库(报纸、历史文化、生活、社会、文献印刷品等),但是专门涉及华人几乎没有,如果集中太平洋铁路沿线及其东扩、南下、北上、西拓进程中的华人报纸数据库,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3,有无在美国华人墓地数据库?考查华人墓地(含墓志铭)研究在美国华人活动的重物物证,而墓地研究是考查中国历史人物的研究方法的重要平台。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类数据库。

4,有无在美国的华人方志、家谱数据库?中国有着方志和家谱撰著的历史传统,这是正史的重要补充,这些数据库将有利于从地方和家族角度研究华人活动。我们知道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有各国家谱博物馆,如果汇集成数据库岂非嘉惠于研究者。

5,有无19世纪以来旧金山六大会馆的数据库?六大会馆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习俗资料,这类数据库无疑将有助于了解华人来到美国后的生活与工作联系渠道。目前数据库开发商尚无顾及这类专题。

6,有无19世纪华人保存的家书数据库资料?我们看到有《美国内战:信件与日记,1861-1865》数据库、《北美移民信件、日记与口述史》数据库,事在人为。华人研究在美国数据库开发好像尚未提上日程。

7,有无19世纪海关档案中的华人数据库?

8,有无早期论著中的华人数据库?美国有《美国早期图书,1639-1819》、《美国珍稀文献与手稿,1749-1900》、《美国政治史:政治报纸典藏,1803-1876》、《美国公报:报纸典藏,1796-1884》等数据库,如果有再起论著种的华人数据库多好啊。

9.有无美国国会档案中涉及华人的数据库建设?

10,有无美国太平洋铁路建设数据库?好像还没有看到由人开发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综合性数据库。

目前华人华工研究的日益重要,而现有数据库范围过于宽泛,如《移民史:全球移民史》数据库,主要收录移民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欧洲移民的经历,收录中国等亚洲移民的资料不多。我无法肯定是否有人投资开发这些数据库,至少目前没有看到,因为对于小宗需求的开发从经济上是不划算的,如果有朝一日,中国在美国的地位上升了,开发的能动性就相应增加了,就是说仅就数据库开发来说,潜力很大。何况在中国侨乡从事数据库开发还没有提上日程呢。

 

就我个人十多年来专注北美铁路华工研究的体会而言,首先这是美国史领域的课题,又是美国史研究中的小宗,还是美国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美中关系史研究等跨学科研究课题。我深感美国学者对于北美铁路华工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北美铁路华工来自中国广东侨乡,北美铁路华工历史的来龙去脉离不开侨乡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将充分吸收美国研究成果和发掘我国侨乡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这些成果反映在2015年我和李炬合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等书中,获得了美国学术界的重视与好评,或者说在这一课题上发出了中国声音。中国有深厚的方志、家谱研究的地方史学和民间史学的传承,有极其丰富的乡土资源,这一史学研究传统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元素。我们的研究既吸收了美国目前的研究成果,又充实了中国国内的最新成果,而这些国内新成果已经引起美国学者的注意。例如在探寻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足迹上,李炬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雇用的专职摄影师阿尔弗雷德 哈特当年拍摄的照片,用卫星定位在几次探寻足迹时寻找今日的场景,两者对比放在我们的书中,这种创新叙述既是国际化又是中国特色。李炬华工铁路摄影展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盐湖城等多地展出引发热烈反响就是很好的说明。

如今,美国铁路华工研究深入遭遇的许多瓶颈恰恰与美中研究的有机对接不够相关,美国学者对于侨乡资源重视不够,中国学者对于美国资源充分吸收欠缺,两者合作对接更差,如铁路华工的确认,华工姓名的确认,华工是怎样来到美国的,以及我在《沉默道钉的足迹》中提出20个有待深入研究和探寻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都与美中学者合作研究相关,不能只顾侨乡研究不顾在美国的足迹考查,也不能只顾在美国的足迹,不顾在侨乡的活动考查,从而造成脱节、断路、短路现象。以为只要研究美国的文字和资料及足迹就完整、完满、完善,就是历史的全部本来面目是一种误解和误读。再说,作为中国学者研究和解读美国华工,不可能照搬美国资料和价值判断,需要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发出中国声音和中国见解。中国学者不仅关注太平洋铁路建设的进程和影响,而且关注华工的参与、贡献、生活和遭遇,中国学者的研究视角将丰富和完善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面貌,也完善了中国近代史、中美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9846.html

上一篇:再谈心蕙精神 永载史册
下一篇:就美国铁路华工答台山广播电视台专访文字稿博文目录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