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中国园林博物馆掠影(六)

已有 2220 次阅读 2017-6-16 18:03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中国园林博物馆掠影(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6月16日发布

中国园林博物馆是2013年开始运营的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目前免费对观众实名制开放。这样规模巨大的国家博物馆要维持其可秩序发展,并非易事。

中国园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绿色环保导向的时代和中国在中上发展中国家前行道路上园林建设呈现纵向横向混合型同步发展时期。中国的园林博物馆具有前瞻性的功能。

下面的照片是我们在6月14日随机参观过程中拍摄的。

(一)26张;(二)18张;(三)36张;(四)38张;(五)39张;(六)20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中国园林博物馆

中国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鹰山脚下,永定河畔。自2010年开始筹建,于2013年5月开馆运行。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950平方米,由主体建筑、室内展园与室外展区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内28200平方米可用于展览展陈。园博馆作为公益性永久文化机构,是收藏园林历史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园林艺术魅力、研究园林价值的国际园林文化中心。园博馆以广大市民、中小学生和国内外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兼顾园林专业工作者,将全面展示中国园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元的功能以及辉煌的成就。中国园林博物馆以"中国园林--我们的理想家园"为建馆理念,旨在展示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艺术,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本信息

  • 占地面积

6.5万平方米

  • 开馆运营

2013年5月

发展历史

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生态发展带,以鹰山为依托,北引永定河,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负责筹建。是北京又一园林景观精品和地标性建筑。中国园林博物馆是全国范围内首家以"中国园林"为主题、体现国内最高水平的博物馆。

自2010年开始筹建,于2013年5月开馆运行。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950平方米,由主体建筑、室内展园与室外展区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内28200平方米可用于展览展陈。园博馆作为公益性永久文化机构,是收藏园林历史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园林艺术魅力、研究园林价值的国际园林文化中心。

中国园林博物馆

建设布局

建筑方式

展现多种类型园林

中国园林博物馆规划设计方案选用了组群建筑方式,整体建筑注重表达园林空间自由灵动与博物馆功能需求的融合。

注重展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等多种园林类型,形成了平稳周正、藏风聚气的山水骨架格局,体现了园博馆到园博园、城市到自然、现代到传统的过渡。

展厅设立

拟设10个展厅

中国园林博物馆以室内展陈为主,以室外展园和室内庭院为辅,三者相互穿插、渗透,成为一个展陈整体。在采用传统展陈手段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的现代化展陈手段,突出具有季相变化和空间艺术特征、体验式的园林展品,彰显园林博物馆的展陈特色,达到博物馆展陈与园林环境相融合的效果。

中国园林博物馆拟设置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拟设置6个固定展厅和4个临时展厅:以中国古典园林厅、中国现代园林厅构成基本陈列;以园林互动体验厅等构成专题陈列;以临时展厅展示国内外园林文化和艺术精品。

数据数说

位于丰台区鹰山脚下,永定河畔,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950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0685平方米,室外展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绿色科技

会呼吸的中国园林博物馆建筑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园林博物馆将采用多种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应用先进科技成果。

以节能技术为例,中国园林博物馆采用钢结构为主体结构形式,满足内部空间的灵活布置。屋面结构层为空气对流层,产生良好的保温隔热效应。局部打开以形成自然通风并为部分室内空间提供辅助的自然采光。这样的建筑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建筑。

https://baike.so.com/doc/6844895-706223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61193.html

上一篇:中国园林博物馆掠影(五)
下一篇:从定阜邮政所说起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