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再谈美中合作揭开拉夫洛克华工墓地的神秘面纱

已有 3113 次阅读 2017-5-8 08:19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再谈美中合作揭开拉夫洛克华工墓地的神秘面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5月8日发布

 笔者和李炬合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2015年8月中国铁道出版社)中B开路先锋的 B2 内华达州铁路沿线部分有三页半专门谈及拉夫洛克华工墓地和守墓人拉里 迪利奥的故事。

 对于揭开拉夫洛克华工墓地的神秘面纱,2015年11月30日在笔者的博文《期望美中合作揭开拉夫洛克华工墓地木板背后的故事》中写了如下一段话:

 是迪利奥先生一直在努力保护中国墓地,他除去荒草并在在墓地周边搭建金属围栏,还按照中国人的祭祀习俗砌了一个烧纸用的砖池。李问问他这些墓地埋葬的是谁?有没有记录?他说没有查到数据,应该是150年前修铁路的中国人。多年来每到清明节前,他就在加州和内华达州的几个报纸上刊登启示,邀请华人来这里共同祭奠华人先辈。

 在拉里陪同下,李炬在墓地看到了一块很可能是写有墓碑主人名字的木板,并且将这一信息提供给《金山梦·追寻道钉的记忆》摄制组,摄制组按照李炬提供的路径找到拉里并由拉里带领他们来到无名的华工墓地。

今年八、九月在美国南加州和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先后举办了《金山梦·追寻道钉的记忆》三集系列片的首发式,其中第一集开始就将我们引向了拉夫洛克墓地,镜头还特地将木板上的汉字显示在观众面前:三村李四个字,旁边有清晰可见的光绪两字, 下面的年代不是很清晰,而三村上面有两个字,有人说是开平,也有人表示存疑,究竟是那两个字有待甄别。

 我不清楚,专家学者是否注意到这块木板的意义和需要查清的问题。首先,是否是墓碑?其次,是何时何地的物品,第三,这三村李是谁?来自那里?是否来自开平或者广东侨乡某个村?不管怎样,这实物却不是美国土生土长的,而且外来的,且在华人墓地发现的(如果没有人和挪动的话),第四,这是迄今在这里发现的汉文实物,急需作为文物保护。在美国即使百年历史建筑物件均受到保护,这块木板理应受到保护。

 那么怎么来厘清这个疑难问题呢?显然亟待美中双方学者和志愿者共同协力突破。

  就美国方面来说,需要查清木板发现的来龙去脉,需要查证相关文献报刊等文字材料,需要进行必要的田野和采访调查。

就中国方面来说,需要侨乡学术机构、媒体、自愿者以此为突破点来查找(开平)三村李在哪里?哪里有三村,有无李其人。”

迄今,我们尚不知道,美中双方是否就此展开合作研究和考察。但是迄今没有突破是事实。笔者注意到最新出版的一部《金钉寻找中国人的美国记忆》(2017年1月,广东人民人民出版社)中仅用2页(71-72页)来叙述“内华达沙漠的守墓人”,更没有提及很可能是写有墓碑主人名字的木板三村李四个字。

揭开拉夫洛克华工墓地的神秘面纱,需要美中学者合作来进行攻关研究。如果我们不能就难点、疑点和重点来攻关突破,否则无法真正揭开神秘面纱的。

展开来说,在美国方面需要查清这无名墓地是怎样设立的,美国的民政部门是否登记过,有无相关人物专门前来扫墓,这三村李四个字的木板发现是受否被挪动过,最初是在哪里发现的,是谁立的木板,当地报刊上有无这方面的报道等。目前需要保护好这块木板,避免遭到损坏。

最重要的是三村李四个字的木板需要在开平等五邑侨乡地区来普查,下死功夫普查,排查最多可能的村庄在哪里,结合县志、乡志、村志、家谱及同时期赴美的华工来了解。

通过美中合作,兴许有机会取得重大突破,破解难题。

下面是《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中有关拉夫洛克华工墓地的叙述:

B134进入访客中心,贝丝·里德(Beth Reid)女士知道李炬是为太平洋铁路而来时,热情地介绍了这个铁路车站的历史,介绍陈列的历史资料。图为两人合影。

来源:李炬摄影


B135拉夫洛克访客中心橱窗里有一张中国人墓地的照片。2005年草木枯黄季节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天地肃杀、万物凋零,华人墓地里仅有的一个围栏略有残损。远景美国人墓地里石碑密密麻麻,与华人墓地中间隔着一排树木,显得华人先民在异地他乡的孤苦伶仃。这张照片深深触动李炬要去更多地了解长眠在这里的华人历史,并去祭拜他们。

来源李炬摄影

B136按照贝丝的指点,找到了位于寞山(Lone Mountain)脚下的华人墓地。铁网栅栏围起来的一块墓地里,两排大约40位客死异乡的华人墓地可以辨识,实际在这里安息的华人远不只这个数字。

来源:李炬摄影

B137天气晴朗但秋风带来寒意,附近没有人迹,试图发现墓碑或文字记录,但墓地没有墓碑,没有姓名、没有祖籍地和生卒年月。这里很可能是150年前来自广东五邑地区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及后来定居此地的华人墓地。

来源李炬摄影

B138B39墓地显然经过整修,没有访客中心橱窗照片上那种悲凉的感觉。李炬履行了承诺,几次经过这里都要来祭奠缅怀客死他乡的道钉们。

来源李炬摄影

B14020145月李炬和《南方日报》再寻沉默道钉采访组记者来到拉夫洛克,拉里·迪利奥(Larry DeLeeuw)先生准备好蜡烛、燃香和烧纸,并特意戴上装饰着长辫的帽子,陪同我们来到墓地。他讲了一句极富哲理的话,“哪天我们来这里祭奠,哪天就是清明节。”他的这种白求恩式的优秀品德,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来源李炬摄影

说明:参见《南方日报》2014520A05版对拉里·迪利奥先生的专访报道,题为《内华达拉夫洛夫镇留有至少37个华人荒冢:七旬“中国迷”守墓八年如一日》。他对记者说,其实这里埋葬的可能不仅仅是37人,因为有一些墓隆起的土包早已经被风沙削平。这些无名荒冢已经存在了百余年,他们很有可能是修筑太平洋铁路华工的集体坟墓。“如果不是因修筑铁路而来,这些中国人怎么会进入美国中部小镇,最后葬于铁路附近呢?”2006年,他在这片墓地上建起了大香炉,焚纸钱的石槽,以及一个小墓碑。他逢清明节焚香烧纸,祭奠亡灵。为了动员更多人一起来纪念,他甚至8年来都在几家报纸上注销启事,邀人们清明节来此祭奠。他还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批在里诺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来此参加过祭奠,偶尔也有一些华人前来。这里地处偏远地带,所以来此进行祭拜并不容易。每次有人来,利维都会陪同前往,并免费提供香与纸钱。他说他会用自己的余生守护这块墓地,宣传中华文化,直到他躺到这片墓地的旁边相伴而眠。

B141是迪利奥先生一直在努力保护中国墓地,他除去荒草并在在墓地周边搭建金属围栏,还按照中国人的祭祀习俗砌了一个烧纸用的砖池。我问他这些墓地埋葬的是谁?有没有记录?他说没有查到资料,应该是150年前修铁路的中国人。多年来每到清明节前,他就在加州和内华达州的几个报纸上刊登启示,邀请华人来这里共同祭奠华人先辈。

来源李炬摄影

B142迪利奥还带我们看了他的老朋友弗兰克·张(Frank Chang)的墓地,张先生1918年出生在这里,是一位在拉夫洛克成长的华裔,二战中曾参加美国陆军在太平洋岛屿的对日战斗。战后回到家乡,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华人陆续都搬走了,他是居住在这里的最后一位华人。

来源李炬摄影

说明荒野里寂静的寞山,华侨先辈们在这里静静地安息了一百多年,今后他们不会寂寞,有热心中国文化的拉里·迪利奥先生无私地奉献,越来越多的华人知道了这里,由衷地感谢这位富有博爱之心正直善良的美国朋友。如今寞山与湖北咸宁的九宫山成为姐妹山。


B143回到拉夫洛克镇里,参观了迪利奥先生创办的中国博物馆,是一间库房专门改造的一个小型博物馆,其实是一个大橱窗,里面陈列着一些来自中国的物件。

来源李炬摄影

B144拉里·迪利奥(Larry DeLeeuw)先生70多岁,在拉夫洛克和老伴经营着一家不到10个客房的小旅店。这位美国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狂热的激情,客厅里摆满了中国瓷器和文物。拉里凭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老朋友的忠诚,独自承担了对华人墓地的维护,并用心收集了许多华人使用过的器物,还从旧金山唐人街及拍卖会上收购了一些,虽然不算很名贵,但它们见证了过去的历史。他很热心传承中国文化,曾无偿捐赠收藏品给周围几个县博物馆和内华达州立博物馆。

来源李炬摄影

说明,拉里告诉我们,多年以前他从加利福尼亚州马里斯维尔搬到拉夫洛克,在这里他与镇上唯一的华人后裔弗兰克·张(Frank Chang)成为好友,开始对华人历史有兴趣。拉里刚搬到这里时,华人墓地长期没人维护,样子就像2005年拍摄的照片那样,没有围栏,杂草丛生,一片凄凉。他发现华人是太平洋铁路西段建设的主力军,1868年下半年铁路建设经过这里,之后开始有华人在这里定居下来,20世纪初期华人社区曾经非常繁荣,镇上还有唐人街,后来逐渐搬走了。自从弗兰克·张2004年底去世后,这里已没有华裔居住,


B145在拉夫洛克还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县法院后面小公园里,有专门安放同心锁的围栏,虽然这里名叫拉夫洛克(Lovelock),中文意思为“爱之锁”,但以前没有这种民俗,在一个说明牌上明确写着,是跟中国人学的。

来源李炬摄影

说明很多人结婚时在这里放一把锁,祈望白头偕老,永远相爱。我刚好见到一家人在这里,夫妻带着两个女儿来寻找多年前结婚时放置的同心锁,经过一番搜索,那位先生兴奋地大声宣告找到了!他的两位女儿欢呼雀跃,之后全家人拥抱在一起。那一刻我深受到他们的感染,祝愿他们家人永远生活在爱之中。

B146告别拉夫洛克镇继续东进,有一张老照片拍自小镇东边几公里处,水塔后面的帆布帐篷也是华工的临时营地。

来源阿尔弗雷德·哈特拍摄 No. 318: Lower crossingHumboldt River, 254 miles from Sacramento,国会图书馆图片编号1s00619

照片14张中前10张拍自《沉默道钉的足迹》,后4张拍自《金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下面这篇短文收入黄安年编著《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从沉默的道钉到沉默道钉的足迹》(华艺出版社2017年2月版第238-240页)。

期望美中合作揭开拉夫洛克华工墓地木板背后的故事

(20151130)

《沉默道钉的足迹》(黄安年、李炬著,中国铁路出版社20159月版)第79-81页中的图B135-B142,第155页图C83,及文字说明显示,2012年李炬在内华达州拉夫洛克访客中心的橱窗里,看到有一张中国人墓地的照片,引起他寻找的极大兴趣。他注意到华人墓地里仅有的一个围栏略有残损。远处的美国人墓地里石碑密密麻麻,与华人墓地中间隔着一排树木,显得华人先民在异地他乡的孤苦伶仃。这张照片深深触动李炬要去更多地了解长眠在这里的华人历史,并去祭拜他们。按照访客中心贝丝·里德的指点,李炬找到了位于寞山(Lone Mountain)脚下的华人墓地。铁网栅栏围起来的一块墓地里,两排大约40位客死异乡的华人墓地可以辨识,实际在这里安息的华人远不只这个数字。附近没有人迹的,李炬试图发现墓碑或文字记录,但没有任何标记,没有姓名、没有祖籍地和生卒年月。从拉夫洛夫正是当年铁路华工活动的地区来判断,这里很可能是150年前来自广东五邑地区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及后来定居此地的华人墓地。

20145月李炬和《南方日报》再寻沉默道钉采访组记者来到拉夫洛克,拉里·迪利奥(Larry DeLeeuw)先生准备好蜡烛、燃香和烧纸,并特意戴上装饰着长辫的帽子,陪同我们来到墓地。他讲了一句极富哲理的话,“哪天我们来这里祭奠,哪天就是清明节。”他的这种白求恩式的优秀品德,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南方日报》2014520A05版发表对拉里·迪利奥先生的专访报导,题为《内华达拉夫洛夫镇留有至少37个华人荒冢:七旬“中国迷”守墓八年如一日》。他对记者说,其实这里埋葬的可能不仅仅是37人,因为有一些墓隆起的土包早已经被风沙削平。这些无名荒冢已经存在了百余年,他们很有可能是修筑太平洋铁路华工的集体坟墓。“如果不是因修筑铁路而来,这些中国人怎么会进入美国中部小镇,最后葬于铁路附近呢?”2006年,他在这片墓地上建起了大香炉,焚纸钱的石槽,以及一个小墓碑。他逢清明节焚香烧纸,祭奠亡灵。为了动员更多人一起来纪念,他甚至8年来都在几家报纸上注销启事,邀人们清明节来此祭奠。他还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批在里诺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来此参加过祭奠,偶尔也有一些华人前来。这里地处偏远地带,所以来此进行祭拜并不容易。每次有人来,利维都会陪同前往,并免费提供香与纸钱。他说他会用自己的余生守护这块墓地,宣传中华文化,直到他躺到这片墓地的旁边相伴而眠。

是迪利奥先生一直在努力保护中国墓地,他除去荒草并在在墓地周边搭建金属围栏,还按照中国人的祭祀习俗砌了一个烧纸用的砖池。李问问他这些墓地埋葬的是谁?有没有记录?他说没有查到数据,应该是150年前修铁路的中国人。多年来每到清明节前,他就在加州和内华达州的几个报纸上刊登启示,邀请华人来这里共同祭奠华人先辈。

 在拉里陪同下,李炬在墓地看到了一块很可能是写有墓碑主人名字的木板,并且将这一信息提供给《金山梦·追寻道钉的记忆》摄制组,摄制组按照李炬提供的路径找到拉里并由拉里带领他们来到无名的华工墓地。

今年八、九月在美国南加州和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先后举办了《金山梦·追寻道钉的记忆》三集系列片的首发式,其中第一集开始就将我们引向了拉夫洛克墓地,镜头还特地将木板上的汉字显示在观众面前:三村李四个字,旁边有清晰可见的光绪两字, 下面的年代不是很清晰,而三村上面有两个字,有人说是开平,也有人表示存疑,究竟是那两个字有待甄别。

 我不清楚,专家学者是否注意到这块木板的意义和需要查清的问题。首先,是否是墓碑?其次,是何时何地的物品,第三,这三村李是谁?来自那里?是否来自开平或者广东侨乡某个村?不管怎样,这实物却不是美国土生土长的,而且外来的,且在华人墓地发现的(如果没有人和挪动的话),第四,这是迄今在这里发现的汉文实物,急需作为文物保护。在美国即使百年历史建筑物件均受到保护,这块木板理应受到保护。

那么怎么来厘清这个疑难问题呢?显然亟待美中双方学者和志愿者共同协力突破。

就美国方面来说,需要查清木板发现的来龙去脉,需要查证相关文献报刊等文字材料,需要进行必要的田野和采访调查。

就中国方面来说,需要侨乡学术机构、媒体、自愿者以此为突破点来查找(开平)三村李在哪里?哪里有三村,有无李其人。

 我本人虽然被知道是该片的四名历史顾问之一(张少书、黄安年、王智灵、虞容仪芳)和被特别鸣谢人之一,但是直到现在制作单位并没有给我任何信息通报,更没有将拷贝寄给我。前两天我发短信讯问开平电视台的小梁是否看过有部记录片(未说《金山梦·追寻道钉的记忆》的名字),尤其是知道写有三村李的木板,她很热心地问,是否《金山梦·追寻道钉的记忆》?并将凤凰卫视播出的视频传过来。我当即查看记录片里的木板,就回答她说,就是这块木板,并提出能否帮助查查开平有无三村。她说她父亲保存一本开平姓氏的书,答应回家后问他父亲,能否帮助查出来。当晚传来喜讯:确有其开平三村李姓的记载。

19744月开平县公安局编的开平县地名、姓氏册中有苍城公社附城大队三村其中有李姓。

如果前提确认三村的木板上面是开平,当然很重要,不然还要查其他地方有无三村。再者,这三村的历史演革,这三村历史上是否一直叫三村至少在光绪年间,这就需要查找开平或其他的县志,以及李姓的家谱,如果有家谱需要了解和华工的关连,总之这些需要中方来查找,还涉及美中双方的海关记录等等。

我也同时和五邑大学的梅伟强先生通了电话,希望关注这一值得重视和突破的疑点。112429,我和李炬两次就这一问题的突破交换了意见,他在座谈会上也提到了这件事。他特地为我拷贝了《金山梦·追寻道钉的记忆》,今天我又两次仔细看了片中这段的视频。依然存在一些有待破解的疑团。我注意到最近斯坦福大学组织了一个来到江门进行田野考察的团队,好像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总之,拉夫洛克华工墓地木板真相的揭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全文见2015年10月30日黄安年的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940022.html ,略去照片4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53568.html

上一篇:马克隆当选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说明什么?
下一篇:文化需要以色划线吗?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