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观后记(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11月7日发布
10月28日上午,我们以十分浓厚的兴趣参观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展示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专题类博物馆。
依据介绍2001年2月8日,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金沙遗址被发现。遗址分布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遗址内已发现祭祀区、宫殿区、墓葬区、居民生活区等。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以后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也是3000多年前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沙遗址是以遗址所在地的地名来命名的。在遗址发现之前,这里就被人们称为“金沙村”,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介绍称:金沙遗址出土文物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器等6000余件,还有数以吨计的象牙、金器和玉器。
金沙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00年,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也是中国先秦时期极为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
金沙遗址的发现,拓展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研究古蜀文化的起源、发展、衰亡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古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证据。金沙遗址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并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这段历史填补了古蜀文化的重要缺环,与成都平原的宝敦文化、三星堆文化、战国时期的蜀文化一道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而这一切,都让我们了解到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佐证。
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因此,金沙遗址是最古老的成都城。它为成都书写了一段最古老的历史,也让成都成为了中国3000年来唯一没有迁移过城址,没有更名的城市。
金沙遗址文明给我们一个极其重要的启示,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以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唯一于黄河流域的见解事站不住的。金沙文明在长江的源头,河姆渡文明(浙江余姚)在长江下游,就是有力的证明。
照片(一)26张,(二)18张是随机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同义词金沙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般指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展示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专题类博物馆。
博物馆于2004年底立项建设,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由遗迹馆、陈列馆、游客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金沙剧场、园林区等部分组成。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地理位置
四川成都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级别
AAAA级
门票价格
门票80元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地 点
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路2号
类 别
遗址类博物馆
博物馆级别
国家一级博物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2001年2月8日,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金沙遗址被发现。遗址分布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遗址内已发现祭祀区、宫殿区、墓葬区、居民生活区等,据考证,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以后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也是3000多年前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年,金沙遗址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列为成都市的三大文化品牌之一。
金沙遗址是以遗址所在地的地名来命名的。在遗址发现之前,这里就被人们称为“金沙村”,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2002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国际竞赛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及中国的9家知名设计机构的参与,最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以其新颖的理念和对遗存恰当的尊重被确定为中标和实施方案。
2005年10月17日,以“太阳神鸟”为题材的蜀绣制品,搭载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后返回地球。
2005年12月18日,“太阳神鸟”纪念性雕塑作品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揭幕,并设置为景区。
2006年6月,文物陈列馆开馆,耗时8年的时间直至2009年1月文物保护中心基本建成。[1]
金沙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成都市区的摸底河自西向东从馆内流过,两岸的河岸风光构成了博物馆的横向景观轴;游客则从南自北依次参观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和陈列馆,这条南北向的开放空间又构成了博物馆的纵向文化轴。环绕在博物馆建筑周围的,是植被茂盛的园林区,游客在领略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可在林间感受自然之趣。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为遗迹馆和陈列馆,外形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的冉冉升起。遗迹馆为近圆形,陈列馆为方形,一圆一方象征着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两座建筑分布在摸底河的南北两岸,与园林区融为一体。当飞机飞过成都的上空,人们会看到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座建筑就像两片叶子飘落在绿色的草地上,而博物馆也成为了成都市的地标性建筑。
遗迹馆位于博物馆东部,摸底河南岸。馆内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也是金沙遗址最早发现文物的地方。
遗迹馆为近圆形的全钢架建筑,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米。由于发掘现场的泥土中还埋藏着金沙遗址90%的文物,因此,由15根钢柱支撑而成的巨大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考古发掘现场。
据考证,在3000多年以前,遗迹馆所在地是古蜀金沙王国专用的祭祀活动场所,拥有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埋藏最丰富的祭祀遗迹。
金沙遗址祭祀区
金沙遗址“祭祀区”是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年代约当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50年),它沿着古河道的南岸分布。古蜀人很可能最初是在河岸上进行祭祀,祭祀仪式结束
之后将祭品埋在河滩上,上面用土进行覆盖,下次祭祀仪式之后又将祭品掩埋,经过长约500余年的祭祀活动,至春秋早期,河滩基本填平。这里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等。
金沙人的祭祀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甚至同一个阶段里所使用的祭祀用品也有较大的差别:
第一阶段的祭祀用品以象牙、石器为主,还有一些陶器、漆木器和极少量的玉器,时代约当殷墟二、三期(约公元前1200前后)。
第二阶段大量使用玉器、铜器、金器作为祭品,第一阶段使用的象牙仍大量使用,但石器和漆木器则很少使用,时代约当殷墟三、四期之际至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100年--前850年)。
第三阶段大量使用野猪獠牙、鹿角、美石和陶器,前一阶段大量使用的玉器、铜器、金器象牙的数量骤减,时代约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850—前650年)。
金沙第1号遗迹
该遗迹年代为商晚至西周早期,平面呈长方形,发现时部分遭破坏。坑内器物分层摆放,上层堆积象牙,最长者近160厘米,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8层,放置极有规律。下层放置大量玉器、铜器和金器等。一号坑是金沙遗址祭祀区目前为止发现的形状最规整、埋藏文物最集中的祭祀遗存。
金沙建筑基址
金沙建筑基址占地面积逾10000平方米,其规模巨大,布局上的规律性,在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根据房址的面积、布局结构和周边的出土文物综合分析,推测应该是商代晚期至西
金沙遗址大型房屋建筑基址
周早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金沙遗址的宫殿建筑。
大型建筑基址区位于摸底河以北的黄忠村“三合花园”地点,在该区域共发现房址17座、窑址17座、灰坑300余个、墓葬13座等重要遗迹。该区域房屋的墙体是挖基槽埋柱子的木骨泥墙式结构,基槽宽约0.5米,槽内小的木骨洞排列规整而密集,大柱洞间距约1.4~1.5米。其中最大的一座单体建筑宽近8米,揭露长度54.8米,至少有5个开间,面积430平方米以上。
金沙生活区
金沙遗址一般生活区
金沙生活区一般居址区位于金沙村的“兰苑”、“金沙国际”、“博雅庭韵”等地点内,分布较广,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居址内通常有房址、灰坑、陶窑、墓葬等遗迹。房址基本上为西北-东南向,构筑方式均为木骨泥墙式建筑。这类房屋的面积不大,多在20平方米左右。由于没有直径较大的木柱支撑,房屋容易垮塌,重建的次数较多。考古发掘时我们只能看到沟内密集的木(竹)骨洞。最大的居址区发现于遗址西南部的“兰苑”地点。
金沙遗址墓葬区
金沙遗址发现的大量的墓葬,既有成片的墓地,也有零星分布的墓葬。说明一部分人死后就埋在居住区的附近,更多的则埋入集中的墓地。根据墓葬情况分析,当时已有明显的社会分层和等级划分。
金沙遗址居址区附近已发现了1000余座墓葬,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这些墓葬大多数是居址区废弃之后形成的,因此墓葬大多打破居址。各墓区内都有一定的规划,排列有序。以“燕莎庭院”地点的墓地规模最大。墓葬均为西北-东南向,头向西北或东南,以东南方向为主。墓葬分一次葬和二次葬,盛行二次葬。葬式大多为仰身直肢,也有少量俯身葬和屈肢葬,还有的死者双手抱于胸前。约半数的墓葬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数量也不多,一般随葬的为陶器和石器,极个别的也有一定数量的铜器和玉器。从发掘的墓葬情况看,随葬品规格、数量、等级等不算高,但仍可看出当时的社会有明显的分层与等级划分。
陈列馆位于摸底河北岸,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建筑,建筑面积160
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
屋顶的设计被建筑师融入了金沙和考古的元素,大大的圆形标志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围绕着太阳神鸟图案的正方形则象征着考古中使用的探方。陈列馆也采用全钢架结构,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陈列馆中的主题陈列名为《走进金沙》。由“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五个展厅组成。
第一展厅:远古家园
远古家园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采用高8.7米、长57米,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包含有金沙晨曦复原景观、大型遗迹套箱展示、定向查询系统、击拍式查询系统。
第二展厅:王都剪影
王都剪影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社会生活。展馆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等。堑刻、模冲等多种技法。出土的铜器系范铸而成,多为小型器物及大型礼器上的附件。
第三展厅:天地不绝
天地不决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场景。集中展示的
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文物来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有。入口用铁纱网分割出一条长长的通道,运用灯光营造出时空隧道的感觉。
第四展厅:千载遗珍
千载遗珍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阳神鸟”金饰为主的30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精华之最的文物。
整个展厅的展陈设计都是围绕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展开的。以陈列“太阳神鸟”金饰的圆形展台为中心,周围围绕四组扇形展柜,将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富有层次地展示。
第五展厅:解读金沙
该馆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秦以前的发展脉络,让游客了解金沙遗址的来源和去向。
中央沙盘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区域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紧密联系。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的文明历程通过图片展板和出土文物表现得淋漓尽致,金沙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背景豁然开朗,文化发展的真实脉络日渐清晰。
园林区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园林区以“自然之美,草野之趣”为设计理念,绿化覆盖率高达80%,是博物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园林区中,树木和植被根据不同的特点划分为不同区域。主要游览道路两旁栽种了四川盆地非常古老的树种银杏、水杉、针楠等;樱花林、桃花林、梨花林、芙蓉林、腊梅林等点缀在园区各处;竹林、灌木簇拥在博物馆建筑周围。
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
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
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南大门至陈列馆主通道旁,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是游客由南至北参观必经之路。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源于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鸟”金饰。2005年,“太阳神鸟”金饰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这件雕塑作品在原物的基础上放大了近30倍,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纪念性雕塑,游客们常在此合影留念。各类活动也常在此举行。
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的造型源于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鸟”金饰,该金饰外径仅12.5厘米,其造型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是中国商周时期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也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这件雕塑作品在原物的基础上放大了近30倍。游客们常在此合影留念。各类活动也常在此举行。
乌木林
乌木林
乌木林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东南角,由金沙遗址以及成都地区出土的近百根巨型乌木组成,是一道特色景观。
乌木的学名叫做阴沉木,专指埋藏于古河床下数千年的各类名贵古树,经过物理、化学等长期反应过程,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质地,其木质坚硬细腻,纹理清晰,非常珍贵。由于这种树木从表面到树芯都是乌黑色,四川人便将它们俗称为乌木。乌木的原木通常是有香味或杀菌特征的树种,如楠木、红椿木、香樟木等,在地下埋藏三千年至一万两千年才能够形成乌木,因此乌木是十分珍贵的资源。故说“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乌木一方”。并且由于木头中的有机质已分解完毕,因此乌木不变形
玉石之路
、不生虫,是良好的家具和艺术品的原材料。乌木埋藏时间长,是岁月沧桑、环境巨变的见证。金沙遗址、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出土的乌木众多,这些“树化石”充分说明了远古时代的成都平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反映了四川古代气候的变迁历程。
玉石之路
玉石之路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由大型玉石及若干小鹅卵石组成,是儿童喜爱的乐园。
金沙遗址已出土玉器2000余件,数量巨大,种类丰富。金沙玉器多就
西山水景广场
地取材,在制作上常融合多种技巧,精雕细琢,光润细腻,闪耀夺目,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最大程度地凸显了玉器的坚毅、细润及自然之美。
西山水景广场
西山水景广场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主干道以西的园林区内,广场占地10亩,地面由20吨金色洗米沙铺设而成。广场紧靠博物馆经典生态景观西山,与西山的花草树木相映成趣,西山高12米,山上有水杉、桢兰、茶花、杜鹃等常青植物。
金沙剧场
位于博物馆西北角的金沙剧场,外观呈水晶皇冠状,又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是中国首部原创大型音乐剧《金沙》驻演场地。同时,被誉为“成都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沙龙”的金沙讲坛从2011年5月起入驻金沙剧场。金沙剧场还经常举办与金沙文化、古蜀文明相关联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文艺演出。
《梦回金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倾情打造的四维立体电影,将引领您穿越3000年时空,为您展开古蜀王朝由杜宇到开明的壮丽画卷,特技效果,动感震撼,深度体验,宛如身临其境。
4D影院门票价格:20元/张,一座一票。4D电影播放时间为:上午:11:30,下午:1:30 2:30 3:30 4:30 5:00
2006年,金沙遗址博物馆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2011年12月,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确定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的核心图案。
2012年,金沙遗址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4]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
位于博物馆西北部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建筑风格肃静清幽,是对金沙遗址以及古蜀文明其它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进行抢救、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这里也为博物馆展览提供更多、更新、更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博物馆功能的有效延伸。
金沙遗址出土文物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器等6000余件,还有数以吨计的象牙、金器和玉器。
金沙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00年,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也是中国先秦时期极为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
金沙遗址的发现,拓展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研究古蜀文化的起源、发展、衰亡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古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证据。金沙遗址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并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这段历史填补了古蜀文化的重要缺环,与成都平原的宝敦文化、三星堆文化、战国时期的蜀文化一道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而这一切,都让我们了解到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佐证。
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因此,金沙遗址是最古老的成都城。它为成都书写了一段最古老的历史,也让成都成为了中国3000年来唯一没有迁移过城址,没有更名的城市。
音乐剧《金沙》
音乐剧《金沙》是由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广播电视局、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共同投巨资合力打造,由国内曲作家三宝主创的中国原创音乐剧。音乐剧《金沙》以金沙文化为背景,重现了古蜀国公主“金”和考古学家“沙”之间延续3000年的凄美爱恋。音乐剧博物馆版于2009年11月12日——14日举行首轮公演,并长期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剧场驻场演出。
金沙遗址博物馆设有3处售票房,分别位于博物馆东大门、南大门、北大门。开放时间为:8:00――17:30。门票价格:80元/人。金沙遗址博物馆对持相关证件的离休人员(可带陪护一人)、退休人员、残疾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常年免费开放,大中小学生团队集体参观的,凭预约单免费参观,持老年优待证的老年人实行免费参观政策。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金沙遗址博物馆在这一天对游客免费开放。
路线1:南大门-太阳神鸟雕塑-遗迹馆-陈列馆-北大门;
路线2:东大门-遗迹馆-太阳神鸟雕塑-陈列馆-西山-玉石之路-南大门。
金沙遗址博物馆制作有博物馆简介、展览品介绍、文物藏品介绍等多种宣传资料,放置于游客中心、总服务台等游客集散地,供游客免费取阅。此外,在博物馆的游客中心、遗迹馆、陈列馆还配有电脑触摸屏20余台,内容包含博物馆景区简介、馆内服务项目和成都旅游等相关服务的介绍,供游客免费查阅。
市区乘坐公交5路、79路、83路、111路、123路、147路、163路在“青羊大道北”站下车即可,或乘坐7路等公交线路在“金沙遗址路口”站下车即可。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http://baike.baidu.com/item/%E6%88%90%E9%83%BD%E9%87%91%E6%B2%99%E9%81%97%E5%9D%80%E5%8D%9A%E7%89%A9%E9%A6%86/7432729?fromtitle=%E9%87%91%E6%B2%99%E9%81%97%E5%9D%80&fromid=20493&type=sy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