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评教授如买房子,出手要早要快 精选

已有 23876 次阅读 2012-5-1 15:53 |个人分类:无所事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职称, 教授, 房子

媒体报道,武汉大学一位47岁的男副教授疑因“没能评上教授职称”而对着一位48岁的女教授评委的右脸就是重重一拳,女评委的“眼镜被打飞了,人当时就晕过去了”。作为副教授的同龄人,不齿其打人行为的同时,也理解其“年龄大了,再不评上就没机会了”的绝望心情。

“年龄大了,再不评上就没机会了。”这句话既反映了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严酷现实,更折射出职称晋升制度的种种弊端。职称晋升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人事制度,理应相对成熟和稳定,特别是教授晋升标准,它既是指引大学教师努力前行的灯塔,更是大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如果它总是处在摇曳动荡之中,势必造成老师们的迷茫、焦灼、心寒乃至绝望,即使不打人,也会很郁闷,对老师和学校的发展都不利。试想,当一所大学的老师都感觉没什么奔头了的时候,它还有发展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相对稳定的职称晋升制度下,有人先评上,有人后晋升,本来很正常,但奋斗到“知天命”,结局却是“再不评上就没机会了”,这就是一种吃人的制度,至少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制度,以人为本的制度总是催人奋发、令人充满希望的。事实是,我国高校的职称晋升制度就不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之上的以人为本制度,它一直就没稳定过,很多高校评职称,想评就评,想怎么评就怎么评,时而开闸放水,时而严防死守,不仅造成了如今教授职称泛滥成灾和良莠不齐的局面,更打造了一种炒股般的学术风气,所谓学者一家欢喜一家愁,凭的全是“机遇”,而不是实力。

特别是近年来,评教授就像买房子,出手早出手快的,既买到了廉价房,又悠闲地享受着房价猛涨带来的增值利益。看国内各高校的教授晋升标准,其提升速度一点不比房价上涨速度低,工薪阶层拚了老命挣钱的速度是永远赶不上房价增长速度的,同样道理,对照原有教授标准不断努力,掐指盘算多少年后可当上教授,无异于刻舟求剑。再看看那些已当上所谓教授者,水平不见得比现在的副教授甚至讲师高,但由于人家出手早出手快,理应享受因教授晋升标准抬高而带来的教授增值红利,理应在大学校园闲庭信步、惯看春月秋风,理应有资格对年轻后学颐指气使或为学校发展指点江山。这莫非也是一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国人时常听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口号。行政主导下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就是一个不断创造“机遇”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学术人应有的“拚老命”是拚不过“抓机遇”的。书呆子们在笃信“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智慧者都深知“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相信打人副教授就是个智慧者,因为一个即将跨过“不惑”边境、进入“知天命”领地的人,理应达到了一种既“不惑”又“知命”的境界。只是,智慧者开窍晚了点,打人也算是反正也不想活或活不了了之后的壮举吧!

在学术圈子不断创造“机遇”并号召或引导学术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浮躁、急功近利和追名逐利。学术人的万恶之源就是学术评价!道理就是一条简单而朴实的人生哲学:人的痛苦是比较出来的!职称晋升作为一种学术评价,牵扯到学者的敏感神经,尤需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作保证并让学者心悦诚服,“机遇”观只能引发不和谐。个人认为,职称晋升标准不宜人为调节,而应自然发展,不宜从时间上纵向比较,而应在校内外横向PK

参考国外很多大学的一些做法,提出如下方案:评审意味着PKPK就要找参照者打擂台;某君要申报教授,TA可自行找3位近两年晋升的同行教授PK,逐一证明自己已达到这3位教授的水平,再由校内外同行专家评议TA的证明是否成立;3位被PK教授的来源分布是,1位校内同类学科或同学部教授、1位校外国内同档次及以上高校同行教授、1位海外同档次及以上大学同行教授(可考虑副教授)。这种方案,既相对稳定,又符合发展,同时又让老师们有参照、有目标,如有不服,不必挑战规则和评委,而要挑战同行教授。

作为一位已在大学校园闲庭信步、惯看春月秋风的不腰疼者,对我的同龄打人副教授说句实在话:评不评上教授,一样过日子,但打不打人,过不过日子、过什么样的日子就很难说了。前几天在首堵机场买了一本梁晓声写的书《郁闷的中国人》,感觉梁先生观察很到位,咱中国人,无论职位高低、贫贱富贵,“普遍之中国人的心情几乎可以由‘郁闷’二字来概括”。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书,因而没有从书中找到咱中国人郁闷的原因,照说中国人现在更有钱、更有地位了,应该更开心才对呀!我自己琢磨出来的答案是,上帝是公平的,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外在的财富名利达不成公平,那就让内心的感受尽量公平吧!在这样一个社会,人心的躁动和不平,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什么,而是眼睁睁看着别人又得到了什么。打人副教授没评上教授,自己并没失去什么,但眼睁睁看着别人也不过如此却堂而皇之地当上了教授,孰可忍孰不可忍!这是副教授的悲哀,更是制度和社会的悲哀。

打架出手要早要快,评教授更是如此!要让中国的教授多打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搞一些评比、评审。当权者都懂得这个道理。

红色段落被辑录于《中国科学报》2012年5月4日第3版“职称评审不能崇尚例外



职称评审惹的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565565.html

上一篇:学术论文:作者太多创作者太少
下一篇:大学里的“说教课”“弱智课”“扯淡课”
收藏 IP: 222.247.53.*| 热度|

68 刘全慧 方晓汾 张志东 陈龙珠 王鹰 齐伟 曹聪 彭真明 徐耀 梁建华 郭保华 吕喆 何学锋 王善勇 强文丽 李学宽 王伟 陈列尊 侯雄坡 李欣海 徐迎晓 褚昭明 陈儒军 张杨 潘恒 吴锦宇 牛丕业 张一帆 曹敏 褚海亮 唐小卿 王启云 曹裕波 吴旭峰 杨海涛 刘世林 李孔斋 李璐 梁进 王号 张玉秀 李延云 杨秀海 赵美娣 贾伟 赵凤光 闫安志 周建华 梁俊红 余志伟 徐晓 翟远征 陈齐风 李学友 kexuegzz yxh3161 ultraq zhouguanghui neilchau qianxun1991 crossludo luyouwen cmhuang kaicn louiexp mathqa xsongy htli

发表评论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