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想拿基金就好好过年 精选

已有 15763 次阅读 2018-2-11 09:44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基金, 过年

北风吹,雪花飘,年来到,各大学又向老师们吹响了基金申请的号角。

三年前的马年,老文写了篇博客《想拿基金就别想过年》,回想起来,感觉有误导之处。狗年即将来临,眼观众多老师仍在为基金“无夜不相思”,老文忍不住友情提醒下各位基金战友:想拿基金就好好过年,想拿旺旺大基金,更要好好过狗年,这才是正确而有品位的拿基金之道。

这几年,老文冷眼旁观,对拿基金有了新观察——不冷眼旁观,一心埋头苦干的时候,很难有这种新观察。容易拿到基金的主要是两类人:一是劳累过度的人,二是闲暇有余的人,前者拿小钱和小项目,后者拿大钱和大项目。

劳累过度的人就是一年365天天天奋斗在工地(大学老师的工地就是“三室”: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从早干到晚,节假日也不休息的人。“想拿基金就别想过年”的人算是典型的劳累过度的人。天道酬勤,基金也不例外,所以这类人拿到基金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可以说构成拿基金的主力军。

何谓闲暇有余的人?这话不好说、不便说。老文借村子里乡亲们的说法举个例吧。乡亲们说,世界上最好玩的事情是坐飞机。在乡亲们看来,经常有飞机坐的人就是闲暇有余的人。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从未尝过坐飞机滋味的乡亲们的说法固然不足信,但你若仔细环顾下四周或回顾下事实,不难发现,大学里拿大钱和大项目的,基本上是飞机坐得多的人,真还不假。

为什么劳累过度的人拿小钱和小项目,而闲暇有余的人,特别是飞机坐得多的人,反而拿大钱和大项目?

随便扯几点吧……权当笑谈。

其一,如果把拿基金看作是打仗——从基金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老师们为拿基金的奋战程度看,把拿基金看作是打仗不为过——那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谋”(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科学贵在思想),在今天也越来越依赖“交”(合作交流),成天只伐自己的“兵”(手下和学生),只攻自己的“城”(所谓的一亩三分地),是上策、上上策么?没有帷幄之中的运筹,难有千里之外的决胜。不坐飞机,运筹难抵千里之外,决胜难入帷幄之中。

其二,这与乡亲们关于挣钱的切身体会也有相通之处。乡亲们说,现代社会,只要你想做事,挣点小钱似乎不难,但挣小钱其实比挣大钱更辛苦,因为挣小钱的人必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否则立马断炊,生活乃至生存就成问题了。马云漫天飞、到处逛,每年坐收无数个亿,我们一年到头累到死充其量几万元。马云比我们辛苦吗?他为什么挣得多?狗伢子说:“坐飞机就像坐轿子,有什么辛苦的嘛!就算辛苦,总不比抬轿子的人辛苦吧!辛苦的事情不挣钱,挣钱的事情不辛苦。”

其三,有成就的大牛或名人的名言中有玄机和答案。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天天干,连过年都不放过,根本没有业余时间,这虽然从根本上保障了不可能生产懒汉、酒鬼、牌迷、赌徒,但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很难生产老爱眼中的人才。经常飞,虽然坐飞机不一定像乡亲们认为的那样是闲暇,但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工地”却是事实。如果说远离“工地”算闲暇,那么依老爱所说,高低优劣也许正源于此。

梁实秋也说过:“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当我们累得不像是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在挤压发展智慧与才能的机遇期,这注定不是拿大项目、出大成果、成大人才的思维。

想拿基金,特别是想拿旺旺大基金,该过年时就好好过年吧!坐坐飞机,看看世界,会会朋友,据说许多大项目、大成果的大想法,就是在这样的闲暇之中产生的。

(写于南方小年之夜)




2018国基申请冲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099394.html

上一篇:提问使人快乐
下一篇:学术界普遍存在内群体偏见现象?
收藏 IP: 119.39.93.*| 热度|

27 罗民 熊建华 张士宏 胡荣桂 王洪涛 黄仁勇 王启云 吴斌 杨正瓴 罗汉江 许海 刘立 黄永义 王伟 姚伟 李哲林 路运才 马志超 张启峰 周健 郑永军 贺泽龙 汪晓军 吕喆 Editage意得辑 郁志勇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