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国外大学为什么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 精选

已有 22653 次阅读 2017-7-5 09:46 |个人分类:管点闲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学研究, 聪明人

著名作家刘震云最近告诫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有两句话千万不要相信:一句是“世界上是不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是可以投机的;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句话不成立,世界上是有近路可走的。他用数据说话:“投机分子走近路,因此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是你做这些事情,只对你自己好。”由此得出结论:“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大学老师应该都有体会,刘震云先生的告诫不适用于科研人员,因为与科研人员人人都烂熟于胸的两句关于科学研究的名言明显背道而驰。一句是:“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另一句是:“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来不得半点虚假”意味着完全没有投机空间,而“没有平坦的大道”意味着哪有什么近路可走?

机缘巧合,老文在读到刘震云先生的演讲之前,恰好读到英国《卫报》网站发表的一篇洋文《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的压力驱动太多千篇一律的研究》Pressure to publish in journals drives too muchcookie-cutter research)。洋文作者以自己在科研圈子的亲身经历,细数科研人员拿项目、写结题报告、发论文等等的高明做法,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联想:原来国外大学也是“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

既要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项目,又不想影响自己发论文,怎么办?那篇洋文介绍了一个案例。一个科研人员获得了当地一个城市的地方公共资助基金,该城市福利机构担心16岁和17岁涉毒青少年,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同龄群体是如何影响这种冒险行为的。在一次研讨会上,这个科研人员的报告显露了他如何鱼和熊掌兼得的套路。首先,根据文献而不是实情来设计研究,即调查关于年轻人冒险的社会学文献,而不是采访当地的任何年轻吸毒者。其次,根据希望发表论文的目标刊物来实施研究。这个科研人员使用了与他希望发表论文的刊物中的其他关于风险的论文相匹配的风险行为定义,并把他的受访者的年龄跨度设为12-24岁,而不是引起当地关注的年龄组。针对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的潜在有用的研究,就这样被一项主要瞄准目标杂志发表论文的研究所取代。

如何给资助机构提交四平八稳的结题报告?洋文作者透露了其上司传授的秘笈。一是删除细节,言多必失;二是不作任何明显的探讨性解释,不是板上钉钉的东西坚决不说,以防不确定性被某个评审专家视为是一个不足。三是最好不要提及某些可能让评审专家产生联想的用词,因为这会导致他们认为你的研究未能涵盖相关领域,从而给你的研究打低分。经验表明,最容易结题的报告往往都会拿掉使其有用的信息。因此,政府可能支付了成千上万纳税人的钱,但最终得到的是一个空洞的、故意相当于什么也没说而评审专家又很难找到岔子的报告。

如何让一项原创研究换来尽可能多的论文?这里的窍门懂的人就更多了。作者说,在他们单位,报道原始研究发现有时也会受到上司的阻止。虽然原始发现对杂志很有吸引力,但也有被拒绝的风险。著名杂志选择审稿人,首先考虑的自然是目前该领域的权威,这些权威如何看待与自己不同的发现?给杂志提供审稿人熟悉的研究结果是使工作发表的最保险策略。作者的一个同事说,聪明的研究者都知道如何为他们的研究选择十足老套的设计:每次增加一点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新花样。这样一来,你的研究工作就会被接受,因为人人都知道它们应该怎么样。你固然可以去做一些原创研究,但如果你想要过一种更轻松的科研生活,你通常要写别人写过的东西。不过,作者进一步透露,如果你按照他的前任女上司关于分析研究结果的省时省力宝典去做的话,新发现的发表风险会大大降低。在开始分析之前,她说,先决定拟投稿的刊物,然后为这些刊物量身定制论文的主题。也许正是这种策略帮助她获得了一串长长的论文清单。

国外大学为什么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理论上,真正的科学研究需要笨人,但由上可见,大学真正需要的不是科学研究,而是论文。大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如果追求论文从而把它作为各种考核、奖励和晋升的最重指标,老师们便不得不把论文作为其科研工作的如果不是唯一、至少也是第一目标。而论文尽管是科学研究的产物,但不是科学研究的目标,目标已转移,再像笨人那样做科研就无异于刻舟求剑,所以很难成功。正如洋文作者所说,在一些大学里,通往有价值、有趣研究的道路与大学本身发展(例如提升排名)和其教师上升的方向相反。追求论文,才与大学发展和其教师上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追求与“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是你做这些事情,只对你自己好”,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就难怪国外大学也是“投机分子走近路,因此成功的人起码占8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064671.html

上一篇:满面笑容者最可能写出最有影响的论文
下一篇:本科转专科制度可激励学生更努力学习
收藏 IP: 115.157.213.*| 热度|

51 黄仁勇 刘立 周洲 张波 强涛 侯沉 岳建军 史晓雷 郭战胜 周贤永 陈楷翰 黄永义 刘吉斌 杨正瓴 王从彦 麻庭光 武夷山 文克玲 高友鹤 徐明昆 晏成和 汤俊 张江敏 张海权 王恪铭 戴德昌 蒋永华 韦玉程 白龙亮 冯兆东 郭向云 石磊 姬扬 左小超 樊采薇 何金华 李宁 李毅伟 孟庆勋 陈南晖 陈波 李广瑞 loyalSciencefan xlsd shenlu taoshl DreamScientist guhanxian luxiaobing12 biofans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