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看了这篇“如何对待读研期间生孩子的学生:导师的视角(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131509.html)”。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生孩子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对普通人来说,事业固然重要,家庭却更重要。特别是在二胎开放的今天,不可避免有的导师在指导学生期间会生孩子(或者男老师的爱人要生孩子),之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新生婴儿。即便是在其家人帮忙照顾新生儿的情况下,导师仍然避免不了会花大量精力在孩子身上,为父为母的天性使然。
作为学生,大部分人读研都想获得更好的指导。所以,如果遇到生孩子的导师,避免不了对自己的学业产生影响。所以,我建议,入学前先问问导师家里有没有婴儿,或者你在读研的几年导师是不是打算生孩子。你最好和导师签个协议,让导师在你读研期间不要生孩子,这样才能保证你获得更好的指导。
如果导师真的想生孩子,我猜所有的学生都不可能说服导师和你签协议,不招你换个人就行了,别真把自己当回事儿。
导师们千万别小看了你们的指导,因为你们的表现直接决定了一部分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我认识的一部分硕士毕业找工作的学生,都是因为导师指导失败导致学生对科研失去了兴趣,进而放弃了科研甚至厌恶科研(我本科的同学就有不少这种情况)。如果导师们因为生孩子而引起的不称职,进而把学生带偏了,让一个本来很有科研天赋的学生转行了,是不是也是罪过呢?
导师们,你们都做的到在带学生期间不生孩子吗?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学生在读期间不生孩子了。
正在读博的我今年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从妻子怀孕到现在,所有事都由我和我妻子完成,我们的父母都没能帮上忙。虽然孩子基本由我妻子照顾,你们也可以想象一下我要在孩子身上花多少精力。我很幸运,导师并没有因为我照顾孩子而不快,反而是让我优先照顾家人。其实,我导师家的小女儿今年也刚刚2岁多,在他女儿1岁之前,他经常要在家里照顾孩子而不能到办公室指导我们,我也从没有听到过组内任何一个抱怨导师因为照顾孩子而影响自己学业的。
这种不准生孩子的要求(或者协议)看似保证了工作效率,事实上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师生间最基本的人文关怀都没有了,师道还会在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9-2-20 2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