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lsc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lsci

博文

载人航天不只是“形象工程” 精选

已有 10011 次阅读 2012-6-19 15:2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载人航天, 工程, background, 形象, initial

看到同人于野的一篇文章《载人航天的确是形象工程》,文章写得不错,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是觉得有一点需要补充。

文章转载如下: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651

载人航天的确是形象工程

同人于野

关于载人航天,我想说两个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或者不太愿意承认的事实。

第一,载人航天主要是个形象工程

航天很有用,但真正有用,能带来大规模经济效益和科研应用的航天活动,是卫星、太空望远镜和深空探测器,这些都是不需要载人的。

有人可能说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修复望远镜,NASA可能对外也会这么说。但有科学家(比如 Richard Muller)认为,这种行为的实际意义并不大。望远镜坏了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发射一个新的。载人航天,是一个非常贵而且也非常危险的活动。

有人可能认为航天员可以做实验。但事实是并没有多少实验非得让人上去做不可。Freeman Dyson 在一次演讲中说,他曾经加入一个政府委员会,审查48个要在空间站上做的实验,来证明发射空间站的必要性。结果他们发现其中46个实验在实验室或者卫星上做更好,根本不许要空间站。剩下的两个的确不得不在空间站上做,因为它们是关于“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存问题”。

中国神舟九号上做的实验,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也是为了“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存问题”。换句话说搞载人航天做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继续搞载人航天。

实际上,如果不是关于宇航员生存的实验,那么即使不考虑载人的成本和风险,不载人也比载人好。宇航员的存在会产生热辐射等噪音,对太空实验来说是一个干扰。不但如此,很多科学家抱怨为了等载人任务,实验或者被延误,或者成本变高。

有人说登月可以开采核聚变原料氦3,这个借口找的,就如同一个小学生说他看《黑客帝国》是为了将来学习编程一样。要知道我们现有的技术连最简单的氘氚聚变都遥遥无期!而氦3聚变要困难得多,而且就算100年后真实现了,也未必值得开采的成本。

所以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前苏联,载人航天的都是形象工程。这三个国家的区别是前苏联理直气壮地就要搞形象工程,而中美两国政府总觉得搞形象工程很不好意思。

其实形象工程也有很多实际的利益,比如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科研的进步,培养一大批人才等等。这还不算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这个形象工程拖垮了苏联。

但我要说的是,就算没有这些“实际利益”,也应该搞形象工程。

第二,搞形象工程就是搞民生

有人认为任何一个花了很多钱活动,如果最后一算投入产出比没赚到钱,那么就是形象工程,就是不应该搞的。比如中国举办个奥运会,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证明最后赚钱了,否则公知们就会骂。

但事实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举办奥运会也好,建个体育场也好,投资足球俱乐部也好,就算你把所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全算上,本来就不赚钱。每一个申办国和投资者心里都明白这一点。Soccernomics 这本书,就引用了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来说明这一点。

干这些事情的最主要好处是让人民(包括纳税人)高兴。更多的金钱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幸福。越是发达国家,金钱跟幸福之间的关系越不明显。但是经济学家调查发现,举办世界杯却可以显著提高一个国家的幸福度。我们的确会看到有人抱怨说这比赛使我们城市交通不变了等等,但大多数人的情绪是高兴的。向荷兰和法国这样的国家,想让国民获得跟举办世界杯同样大的幸福度提升,需要让他们每月收入增加数百美元才行。

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因为老百姓喜欢看载人航天。

有人一谈论自己,就说对我来说金钱不是一切,精神生活比金钱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宁可花那么多钱出国去看演唱会。可是一谈到别人,就成了只认钱的底层。如果中国政府说这次神州九不发射了,把省下来的钱平均分给全国每个人 — 你怎么就知道人们就会更高兴?

假设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两个都不怎么富裕的家庭。一个家庭有点钱就吃喝了,另一个家庭却省吃俭用,买了一台通常只有富人才会买的电脑。我觉得这第二个家庭才是真有出息的家庭。

首先,文中的两个主要观点:载人航天主要是个“形象工程”,搞载人航天这样的“形象工程”就是搞民生。虽然一下子不是很认同,但仔细想想这种观点还是有道理的。

仔细想想,觉得有两点值得补充一下。也欢迎大家讨论。

不把人送上去,怎么知道有些工作是由机械做得好呢还是由人工操作好呢?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总需要实践来检验。如果载人航天是一种探索性质的实践活动,那么就没必要要求一定要有什么一定要由人操作的实验才能搞载人航天。载人航天工程个人认为可以看做是一种科研活动,既然是科研那么就不需要一定要有直接的用途。

说起科研中的“形象工程”,前一阵读过一本讲述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书,书名是《完美的证明》,书中介绍了一些苏联数学界的事情。在作者的眼中,苏联官方支持数学研究、允许中学生出国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就是一项形象工程,通过支持数学研究,苏联官方可以用最少的投入赢得苏联的国家声誉。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苏联官方的这种做法的确是把数学研究当做一种形象工程,但是苏联的数学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许多的数学成就是在这种形象工程中产生的,这一时期苏联也出现了众多的数学家。

与载人航天类似,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同样也可以看做是符合同人于野“形象工程”的标准。曼哈顿工程这样的原子弹研制工程产生了一系列的与原子弹无关的成果,比如洛斯阿拉莫斯在核武的研制之外还支持了许多与核武无关的科学研究,而与核武直接相关的工作据说影响了后来对于黑洞等问题的研究,这样的大型科研项目对于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的带动是很明显的。

其实同人于野在文中的最后一段中讲到的电脑的例子已经有这样的意思了。这个例子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91-583746.html

上一篇:科普需要普什么——答fateface
下一篇:不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学生还能怎么办?
收藏 IP: 222.190.117.*| 热度|

19 陈景飞 朱志敏 刘宏 武夷山 钱磊 刘旭霞 黄顺谋 吕喆 刘洋 刘建国 佟冬 陈震 杜南 张骥 李银生 马磊 彭雷 zje2009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