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学家揭示石榴抗衰老秘密 精选

已有 12423 次阅读 2016-7-13 22:0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鞣花酸是广泛分布于石榴、草莓、黑莓及胡桃等众多水果或坚果中的天然多酚类抗氧化剂,其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缩合形式—鞣花单宁存在。人体及动物实验表明,鞣花单宁和鞣花酸均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性病变等慢性疾病具有潜在的预防或治疗功效。然而,鞣花单宁和鞣花酸的生物利用度极低,最终分布于组织及血液中的鞣花酸浓度往往低于其发挥生物学功效的有效浓度,部分未被吸收的鞣花酸则在哺乳动物胃肠道菌群的作用下代谢成更易吸收的尿石素类物质。

尿石素A和尿石素B最早是从羊肾结石中分离得到的鞣花酸代谢产物。天然尿石素在自然界中并不常见,但作为鞣花单宁或鞣花酸的代谢产物却广泛分布于人、大鼠、小鼠、牛、猪等哺乳动物的尿液、粪便和胆汁。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研究发现,石榴鞣花酸能够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一种可延缓肌肉细胞衰老的分子尿石素Aurolithin A)。以线虫和老鼠为研究模型时,证明尿石素A的抗衰老效果惊人,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从文章的摘要就可以看出,该研究思路是根据过去许多浆果和坚果含有对健康有作用的物质,本研究是对这些物质对线粒体自噬诱导作用为指标开展的研究,从线虫抗衰老到小鼠肌肉运动能力增强角度证明这种物质代谢产物的独特生物作用。只是一种明知故作,角度不同的研究。

线粒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非常重要,不仅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也是调节细胞凋亡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产生的活性氧也是调节和影响细胞功能的重要信号分子。但是线粒体自身也容易受损和衰老,为了维持正常功能的发挥,受损伤或衰老的线粒体必须被及时清除,才能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线粒体自噬就是一种选择性清除受损伤或多余线粒体的重要过程。一旦线粒体自噬失效,破损线粒体不能及时被清理,反而在细胞内累积,会影响细胞功能。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过程故障与帕金森症和老年性痴呆等疾病有关。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尿石素A能够恢复线粒体自噬过程。文章作者神经科学教授PatrickAebischer表示,纯天然化合物尿石素A的这一作用独一无二,是目前唯一被证明能够重启线粒体自噬的分子。

Aebischer等选取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从细胞水平首次验证了尿石素A的功能。发现体内生成尿石素A的线虫,其寿命平均延长45%。尿石素A能阻止损伤线粒体的恶意累积。随后选取老鼠进行了类似试验,取得了相同的结果。相比于同年龄对照组,试验组老年鼠(≥2岁)跑步耐力提高了42%。年轻老鼠的运动耐力也能改善。

石榴并不含有尿石素A,只有鞣花单宁和安石榴甙等分子,鞣花单宁和安石榴甙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可以转变成尿石素A。石榴中的鞣花单宁和安石榴甙在消化道内首先水解为鞣花酸,然后在肠道菌的作用下分解成尿石素A。如果肠道菌群不含有尿石素A生成的必要微生物,食用石榴也不会产生抗衰老分子。验证尿石素A延缓人衰老作用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启。不仅石榴,许多坚果和浆果中都含有鞣花单宁前体物质。

备注:文章参考自“Pomegranatefinally reveals its powerful anti-aging secret”和“Gut bacteria unleash anti-aging power ofpomegranates”。Ryu D, Mouchiroud L, Andreux PA, KatsyubaE, Moullan N, Nicolet-Dit-Félix AA, Williams EG, Jha P, Lo Sasso G, Huzard D,Aebischer P, Sandi C, Rinsch C, Auwerx J. Urolithin A induces mitophagy andprolongs lifespan in C. elegans and increases muscle function in rodents. NatMed. 2016 Jul 1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90506.html

上一篇:副炎症与癌症发生
下一篇:今日《自然》关注疼痛
收藏 IP: 112.64.63.*| 热度|

17 张南希 印大中 蔡小宁 晏成和 高建国 黄永义 胡敏 张云扬 郑小康 汤伯杞 zhangling zjzhaokeqin loyalSciencefan xlianggg aliala shenlu liuhaoa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