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一个人会患癌症,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当患者被诊断为癌症后,最先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个。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合适达答案,或者最合理的答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肿瘤遗传学家Bert Vogelstein一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最近他和数学博士朋友合作试图给这个问题一个合理满意的答案。
最新文章发表在今天《科学》杂志上,Vogelstein 和Cristian Tomasetti利用数学公司解释了癌症的遗传基础。首先估计出器官的细胞数量,计算出这些器官中干细胞的比例和干细胞分裂次数。干细胞每次分裂,子代细胞中都有可能出现导致癌症的突变。那么,拥有干细胞分裂次数多的器官,出现癌症的几率就大。当Tomasetti将这种数学计算预测和实际癌症的统计学数据比较后发现,这个理论能解释大约2/3的癌症。
哈佛大学数学和生物学家Martin Nowak曾经和Vogelstein合作过,他认为,使用数学方法确实能预测癌症。细胞分裂次数和癌症发生的几率存在相关性。这一思路来自Vogelstein办公室内的一次头脑风暴,他们提出一个古老的问题,导致的癌症因素中,环境和遗传各占多少比例。Tomasetti认为,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清楚计算各自概率。Tomasetti指的这个概率是细胞每次分裂的癌变风险。这种风险是排除环境致癌因素如吸烟和放射性影响后自身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单纯遗传因素造成的。他对干细胞非常有兴趣,因为干细胞出现基因突变会导致癌变,而终末细胞因为很快会死亡,这种突变并没有意义。
Tomasetti对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每种组织中干细胞所占比例,然后对整个生命周期中干细胞数量分裂次数进行标记,然后用这一数据对31种不同器官的癌症风险进行预测。结果发现,组织干细胞分裂次数和癌症发生几率呈正相关关系。
例如大肠癌比十二指肠发生癌变的几率大许多,即使一些携带突变基因的患者,也同样如此。Tomasetti发现,人类大肠干细胞分裂次数大约为(1万亿)1012次,而十二指肠只有(1百亿)1010次,相差100倍左右。相反,小鼠小肠的分裂次数比大肠多,其小肠癌变的几率也大。
基因突变和癌症的发生并没有线性关系,剑桥大学癌症学家Bruce Ponder认为,基因突变并不必然发生癌症,组织的其他一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导致癌症发生。荷兰Hubrecht研究所干细胞学家Hans Clevers认为,这个理论是很吸引人的思路,不过他指出目前掌握的有关干细胞的数据仍然需要优化。
Tomasetti知道有一些已经发表的数据并不一定正确,所以这个模型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不过结果仍然令人鼓舞,数学计算发现相关系数可达到0.81。Vogelstein觉得癌症是无法预防的,因此应该在更早起确认,美国癌症研究所主任代表Douglas Lowy同意早期发现的重要性,但他强调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发生癌症并不是患者的错误,是几率造成的,或者是运气差的因素。
http://news.sciencemag.org/biology/2015/01/simple-math-explains-why-you-may-or-may-not-get-cancer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