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胖人血压高的元凶是瘦素 精选

已有 6901 次阅读 2014-12-8 19:21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肥胖是心血管病得危险因素,和血压高存在关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得肥胖患者都有高血压,为什么会有这样得区别(这种情况似乎和有一些肥胖患者不容易患糖尿病的情况很类似)。最近科学家发现,导致这种区别得关键是瘦素。将动物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血液中往往伴随瘦素得明显增加,同时这种动物血压也明显升高,如果动物缺乏瘦素或缺乏瘦素受体,即使肥胖也不会出现高血压。重要的是,人类也存在类似情况。研究发现瘦素或受体基因突变导致该蛋白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非常肥胖,也同样不会出现高血压。瘦素是通过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回路产生的血压调节作用,下丘脑背内侧核是血压调节的重要部位。使用特定抗体、阻断剂或减少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元瘦素表达受体可以产生快速降低血压的作用,这种作用和体重没有关系。让瘦素受体缺陷动物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元重新表达瘦素受体,高脂饮食可诱导出高血压。这些研究说明,瘦素对血压的调节作用和体重的调节作用无关。


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其前体由1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N末端有21个氨基酸残基信号肽,该前体的信号肽在血液中被切掉而成为146氨基酸,分子量为16KD,形成LeptinLeptin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其中较重要的是作用于下丘脑的代谢调节中枢,发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研究表明编码基因ob,缺失ob基因的大鼠,食欲旺盛,体重显著增加,导致病态肥胖。瘦素的生物学作用就好像其名字,主要是瘦。最新这一研究发现瘦素能调节血压实在有一些意外,而且在人类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说明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果不是人类的证据,这个研究或许被认为纯粹是猎奇,几乎不太可能发表在《细胞》杂志上了。

肥胖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和主要诱因,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实验发现,饮食诱导肥胖能提高动物交感神经活跃程度,从而导致高血压形成,使用ab受体阻断剂和切除肾脏神经能治疗这种高血压,但不影响体重,这说明体重和血压调节是独立表现。但是过去对导致这种现象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肥胖动物循环中来自脂肪组织的瘦素水平明显增加,控制体重可以降低瘦素水平。根据这些证据,作者提出瘦素可能是导致肥胖后高血压的原因。瘦素的经典作用是调节能量代谢平衡,其作用部位是通过下丘脑神经元上的瘦素受体。瘦素和下丘脑神经元瘦素受体结合后能降低食欲增加能量消耗。瘦素能提高交感神经元活性,导致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加。瘦素能刺激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促阿片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的表达,提高POMC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各种POMC肽,如abg促黑激素,促黑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室旁核等中枢部位促黑激素受体神经元,产生兴奋交感神经元的作用。但奇怪的是,肥胖动物POMC神经元失去对瘦素的反应,说明肥胖动物瘦素能作用于非促黑激素途径产生效应。这种非促黑激素途径的瘦素兴奋交感神经的机制需要研究。下丘脑背内侧核是瘦素调节褐色脂肪、体温和心血管系统作用的重要部位。

 本研究首先建立肥胖诱导高血压动物模型,这种动物血液中瘦素水平和心率血压的提高相关,阻断下丘脑背内侧核瘦素神经回路能纠正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考虑到丧失瘦素或受体功能的人即使肥胖血压也保持稳定,提示瘦素是肥胖导致人类肥胖后高血压的内在原因。

关于为什么肥胖诱导高血压不是胰岛素的问题,作者也进行了分析。和肥胖相关的激素如胰岛素也可能参与其中,但本研究作者发现,和瘦的动物相比,肥胖动物血液中胰岛素全都升高。首先研究发现,胰岛素升高和血压心率的变化没有相关性,这说明胰岛素升高对肥胖诱导高血压的形成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有研究发现,促黑素4受体缺乏的人胰岛素敏感性虽然和普通肥胖对照组类似,但血压并不升高,血液中儿茶酚胺代谢物降低。因此,这些研究不支持胰岛素是血压升高的原因。

PIIS0092867414014305.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49431.html

上一篇:酪氨酸磷酸酶与神经再生
下一篇:美国富豪爱玩科学
收藏 IP: 112.64.63.*| 热度|

21 贾伟 郑永军 董侠 陈爱玲 王正全 袁军法 苏力宏 李土荣 张云扬 谢蜀生 李颖业 李桂顺 曹元兰 zhoutong rfm2007 rosejump gyhit shenlu jxg912 aban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