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201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简介 精选

已有 24470 次阅读 2014-10-6 21:52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今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约翰奥基夫、梅布莱特莫索尔和爱德华莫索尔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梅布莱特和爱德华莫索尔为第五对被授予诺贝尔奖的夫妇。

根据诺贝尔委员会的介绍,1971年伦敦大学的O‘keefe发现,老鼠海马分布着一组定位有关的神经细胞。这些细胞会随老鼠空间位置不同而被相应激活。O‘keefe认为,这些神经细胞为“位置细胞”,它们分布在海马内,构成脑内地图。

2005年5月,布里特和爱德华夫妇发现,海马区这些位置细胞的作用更像脑内的航海图。这些细胞以网格形式分布,类似于地球经纬度,这些细胞的激活可帮助大脑判断距离和空间位置,具有引导方向的功能。他们的发现进一步解释了大脑是进行位置定位的细胞机制,有助于解释老年性痴呆患者为什么不能识别环境的原因。


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


1939年11月1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都是爱尔兰人,O'Keefe大学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Donald O. Hebb系攻读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Ronald Melzack教授,1967年他作为美国NIMH博士后项目和英国伦敦学院大学Patrick Wall一起工作,此后一直在这里工作,1987年获得教授职位,他拥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在这里他学习了记录动物单个神经元电活动的技术。然后他在英国伦敦学院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87年成为这里的教授(纽约人在伦敦)。

John O’Keefe最重要的发现是位置细胞,他系统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海马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发表了许多在位置细胞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论文(高引用论文)。他和LynnNadel共同编写了一本很有影响的专著The Hippocampus as aCognitive Map《海马是一个认知地图》。在书中,他们将海马比喻为一种内在的全球定位系统,这一专著成就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地位(要建立学术地位,写专著十分重要)。

·布莱特·莫索尔May-Britt Moser


1963年1月4日生(今年51岁),挪威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家家,挪威科技大学Kavli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中心奠基人,过去10年,她和丈夫Edvard Moser是大脑空间记忆机制研究领域的领先人物。1996年,Edvard和May-Britt博士毕业1年后就被挪威科技大学任命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副教授,他们在2002年建立了记忆生物生物学中心和Kavli研究所,Kavli系统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目标是从神经回路和系统水平上理解大脑功能,主要集中于空间记忆功能的研究,希望深入解析哺乳动物大脑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May-Britt Moser1990年获得奥斯陆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1995年获得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Per Andersen教授。Moser 1994年-1996年他在爱丁堡大学师从神经科学中心Richard Morris作为博士后,并作为访问博士后在伦敦学院大学John O'Keefe实验室工作,1996年Moser回到挪威被挪威科技大学任命为心理生物学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神经科学正教授。她和丈夫一起和他们的导师John O'Keefe分享2014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Moser


出生于1962年4月27日,挪威科技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他和妻子在2002年共同创办了记忆生物生物学中心和Kavli研究所,2014年他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4年诺贝尔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33475.html

上一篇:2014年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公布
下一篇:201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的两位师傅
收藏 IP: 112.64.63.*| 热度|

25 王树松 张红光 赵序茅 蒋永华 王启云 黄永义 周波 刘敏 陈冬生 唐凌峰 李颖业 李伟钢 张卫 许培扬 韦玉程 葛琳 谢蜀生 薛宇 董洁林 温世正 印大中 Editage意得辑 biofans loyalSciencefan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