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高脂乳制品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已有 3456 次阅读 2014-9-21 17:14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由于高脂血症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一般建议代谢综合症患者少摄取脂类食物,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以提炼成黄油,为减少脂肪摄取,我们把牛奶加工成为脱脂奶。因为从简单道理分析,似乎少吃脂肪类食物就可以减少我们自身脂肪的产生。但是这一建议和措施并不是正确,甚至是有害的,因为研究发现来自乳制品中的脂肪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这一研究和最近关于甜味剂促进糖尿病发生的研究具有类似性,或者我们一直相信的许多健康生活方式,恰好存在不健康的内容。这样的研究对优化饮食健康,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值得鼓励和称赞。不过这些研究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确认,也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尤其是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进行重复。

曾经听过一个报告,其核心思想是同样是肥胖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和种族存在很大关系,黄种人比白种人进展成为糖尿病的比例远远高于白人。或者说,白人胖一些问题不大,当东方人胖不起。也许和白人大多数都喜欢奶制品有很大关系。因为东方人普遍不爱好奶制品。现在看来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多吃黄油、面包和奶酪。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所谓植物黄油,和牛油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植物黄油和咖啡伴侣都属于将植物油加氢气氢化而成,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这种脂肪酸是最不健康的脂肪,非常容易诱发动脉硬化。绝对应该避免食用。现在许多点心和面包都用植物黄油,大家购买的时候一样要当心。反式脂肪酸是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

瑞典科学家研究发现,进食大量高脂乳制品可降低 2 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瑞典隆德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Ulrika Ericson 教授说,这项基于人群的研究中,与每天进食小于1 份高脂乳制品的人相比,每天进食超过8 份高脂乳制品的人发生 2 型糖尿病风险降低 23%。该研究结果公布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2014 年会上。

Ericson教授指出,“不是所有的动物脂肪都具有这种作用,肉类和肉制品摄入增加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有关。研究结果提示,与普通动物脂肪相比,乳制品中的特定脂肪可能具有预防 2 型糖尿病的作用。”

乳制品脂肪如何产生这种效应的具体机目前仍不清楚,但是Ericson 教授注意到,既往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增加乳制品摄入量可预防 2 型糖尿病。为了探讨乳制品摄入量与 2 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Ericson 教授对马尔摩饮食与癌症队列研究的 26930 例患者(45 70 岁)进行分析。并通过饮食历史法调查问卷(修订版)收集患者的乳制品摄入信息。在为期 14 年随访期间,这些人共有 2860 例患者发生了 2 型糖尿病。Ericson 教授发现,高脂乳制品摄入量增加与 2 型糖尿病发生风险显著降低相关。对各种不同类型乳制品进行分析时,发现,与每日摄入奶油小于0.3 ml 患者相比,每日摄入奶油超过30ml 患者发生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 15%。摄入高脂发酵牛奶效果更好,可使患者 2 型糖尿病风险下降 20%

最初分析发现,进食大量低脂乳制品也与 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但在进一步校正蛋白质摄入量后,这种相关性消失。与之相似的是,大量摄入低脂肉类可使患者 2 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 24%,但大量摄入高脂肉类仅可使患者 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9%

Ericson教授指出,高脂乳制品摄入增加可降低患者 2 型糖尿病,而低脂乳制品不能降低 2 型糖尿病风险,提示乳制品预防 2 型糖尿病作用至少部分与乳制品中的脂肪有关。

美国沃尔特里德国家军事医疗中心 Karl Nadolsky 教授指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应谨慎看待该研究结果。不过这项研究结果与越来越多的证明表面乳制品可能具有预防糖尿病作用相符。近年来 meta 分析研究发现,乳制品也具有降血压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29631.html

上一篇:语言相关的基因也与学习记忆相关吗?
下一篇:关于学术论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的访谈
收藏 IP: 112.64.63.*| 热度|

8 张南希 孙爱军 周健 陆泽橼 郑永军 罗汉江 zhangling divingme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