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STAP细胞暂时无法确认,发育生物学中心将被撤销

已有 5453 次阅读 2014-8-27 23:05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今天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的科学家说他们无法明确STAP细胞真实存在,但这并不是最终结论,说明STAP细胞的重复研究仍然需要继续重复。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议上,发育生物学中心发育生物学家Shinichi Aizawa说:“这属于阶段性结果,并不是最终结论。”但是,日本理化研究所也同时宣布,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被压缩和换名,将在11月任命新的管理机构。


4月开始,理化研究所成立一个小组对STAP细胞的进行重复性研究。这一小组由Hitoshi Niwa负责,他也是小保方STAP细胞论文的共同作者。用不同细胞类型和应激处理后,该小组没有发现干细胞特征性的绿色荧光标记,Niwa强调说使用的实验动物为C57小鼠,为保险起见,他们也使用了其他种系的小鼠,并给小保方机会重复她的实验结果。他们希望将在明年3月完成所有实验。

理化研究所主席Ryoji Noyori说,在发育生物学中心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研究机构大约需要250名科学家,其余人员将分流到其他研究所。根据2013年的年度报告,发育生物学中心当时共有工作人员541名。新的研究机构暂时命名为“Multicellular System FormationResearch Center.多细胞系统形成研究中心”,新的中心主任不久将会被任命。此外,为避免重蹈覆辙,重新获得日本公众的信任,Noyori宣布了一项系列行动计划,他们将加强管理、成立新的学术规范办公室、强化学术伦理学意识、规范学术研究记录和研究数据保存等

http://news.sciencemag.org/asia/2014/08/japan-official-effort-replicate-stap-stem-cells-comes-empty

 昨天网络预测消息有部分差异。

2013年1月29日,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小保方在《自然》发表两篇论文,由于这一研究提出了非常简单的诱导干细胞STAP的一种方法,理论上STAP细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发表后迅速引起关注,但很快论文受到许多学者质疑,因为发现存在图片伪造文字抄袭等问题,而且不久许多学者发现这一研究无法重复。理化研究所成立调查委员会经过调查并最后认定这些论文作者小保方存在明确的学术不端,随着故事的发展,最后论文全部被《自然》撤回,更意外的是8月5日小保方的指导老师部分因为这一事件自杀身亡。论文被撤回前,日本理化研究所已经指令发育生物学中心对STAP细胞的真实性进行重复,开始小保方被拒绝参加这一重复STAP细胞实验,但后来又接受她帮助进行实验,不过所有过程都在录像监督下进行。又人认为,这一验证实验被认为是小保方能咸鱼翻身的最后机会。不过最新消息似乎让这一愿望落空。


小保方的指导老师和论文共同作者之一笹井芳树8月5日自杀身亡,自杀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相关论文因被发现学术不端最终遭受《自然》撤稿。根据日经网报道,日本利华研究所重复小保方STAP细胞的实验宣告失败。在论文第一作者小保方亲自帮助下,重复STAP细胞的实验仍然没有获得成功。

据说实验中观察到微弱多能干细胞标记,在iPS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会表达这种多能干细胞标识。但是,原论文中声称的STAP细胞不仅具有多能性,而且是全能性,能发育成胚胎。这一证据可能成为理化研究所最终宣布STAP细胞不存在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国际上许多学者早就是这种结论。对这一最新消息人们已经不再感到意外,不过这将给这系列故事中再增加点情节而已,虽然许多人都希望能早日给这一灾难画上句号,但悲剧可能会继续延续。

STAP细胞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发育生物学中心完成,明天理化研究所将会宣布对发育生物学中心进行重大改组的决定,这意味着发育生物学中心的许多科学家将会失业,这显然非常不公平,许多受到波及的科学家和STAP细胞研究没有任何瓜葛,这一预期中被大量裁掉的许多无辜科学家将成为这一悲剧的另一情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22847.html

上一篇:人类发育为什么比其他灵长类慢?
下一篇:细菌可能具有治疗食物过敏的作用
收藏 IP: 58.247.243.*| 热度|

6 水迎波 张南希 戴德昌 曾庆平 刘学武 divingme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