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普活动中遭遇的尴尬

已有 3815 次阅读 2014-4-3 15:02 |个人分类:氢气生物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自从本人开展氢气生物学效应研究以来,我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科普工作,主要是通过写一些科普文章、跟踪进展并在科学网介绍、也开展一些科普讲座等活动,总体上效果是不错的,但在这期间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

氢气生物学效应研究也确实发现了许多潜在治疗效应,人体实验也在脑缺血、糖尿病、巴金森病、尿毒症、肿瘤放射治疗副作用、类风湿关节炎、代谢综合征等取得了初步临床证据,但并非非常确定性的临床依据。虽然许多便秘、结肠炎、醉酒、皮炎、疲劳等效果非常不错,但都没有学术上的证据。所以我一直强调不能过分宣传氢治疗疾病,只能作为一个保健手段,否则不仅对这个领域没有好处,还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

1、北京电视台曾经电话采访过我,说有一家电解水机公司声称我是他们的顾问,但我和这家公司接触的唯一一次是在上海举办会议上同意他们参加会议,他们购买了我100本《氢分子生物学》书,因为这个公司是山东的,因为老乡关系相对比较照顾,专门打电话给出版社谈价钱。但并没有任何其他关系,但该公司不仅公开说我是他们的顾问,甚至在其销售场地挂上我的大幅照片。有人说应该通过法律手段,但我觉得大家都不容易,推广这个概念都应该支持,只要他们不继续这样,也就不追究了。

2、一位老化学工作者,说是有自己的生物研究所,专门从事干细胞研究,最近希望自己开发出相关产品,问我可否用小胶囊包裹氢气,然后吞服,我说理论上是可以的,但现在这种方法没有研究证据,我不能肯定一定有效果,至少不能说比其他手段更有效果,因为没有任何实验比较。并给他一些如何制作这样的产品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采用外包装避免存放过程中的气体泄露问题,氢气运输安全性的一些建议。不久,老先生开发出这种产品,并说已经申请了专利。又问这个产品是否比其他产品更优越,效果更好,我说我真不知道。然后问我,这个是否比其他更容易定点吸收,在肠内吸收是否比胃里吸收更好一些,我说真不知道,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证据,不过应该可以开展比较性研究。此老先生每次电话都反复问几个重复的问题,而且电话时间非常长。我有些失望,但又不希望太直白,就告诉他如果有具体问题,我回答了,或无法回答,就请不要反复追问了,我也只了解一部分这方面的进展,并不是什么都明白。可是老先生听我这样说十分生气,质问我“你是什么专家教授,原来什么都不懂,原来是个冒牌货,不就是拿别人的研究忽悠人?我算看明白你了!”。我理解他认为我可能是故意不想回答他才这样生气。可回头想,既然是要咨询请教,为什么就必须按照你的思路来回答问题,为什么就符合你的要求,而且不满意就生气,这真是难以让人接受。

3,去年某天接到一个电话,说自己公司已开发出饱和氢水,其他企业的都是富氢水,他们才是真的饱和氢水,因此效果更好。并说自己已经开展大量临床研究,一名子宫内膜癌患者完全治愈,我说这一个患者并不能作为氢气治疗肿瘤的依据。他十分生气,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是学术机构才不能被认可,只有学术机构的研究才算。这其实也没有错,他们擅自开展研究本身就不合适,还自己很有道理。其实我并没有指责他们的无知,只是想告诉他们个案并不能作为有效的依据。而且说其他一些老年患者没有明显效果,分析主要是因为年龄大了,本来就不容易治,年轻的患者才有效,我说这样的看法也不妥当,氢气治疗肿瘤并没有任何依据。另外她说自己过去专门研究用尿制造氢气的技术,我说是否需要通电,回答不通电不就违背了能量受恒原理了,这是对的。他说尿液中有四个氢(估计是说氨离子有四个氢),而普通水只有两个,所以才用尿作为制造氢的原料,这是新能源技术。我说你是否懂医学,偶懂技术。回答说不懂技术,也不懂医学。能不能让你的技术人员和我沟通。此时该同志十分不礼貌,立刻放下电话。也许我没有面对面交流,没有明白和体谅他的感受。

面对这些,我只能无奈,我不会因为这些不高兴而不继续开展氢生物学效应的宣传,但我希望任何将来咨询我的人能理解,我确实不是什么都明白,也不愿意说任何不负责的话,如果不满意,请不要咨询就可以。故事为虚构,且勿对号入座。不知道各位是否也遇到类似情况,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该如何处理才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81710.html

上一篇:氢气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治疗脊髓损伤
下一篇:美国宣布脑研究计划一周年<自然>发表两篇重要文章
收藏 IP: 101.95.4.*| 热度|

13 孙爱军 张南希 武夷山 强涛 文克玲 吕喆 尤明庆 王启云 王树松 叶水送 唐常杰 zhangling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