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怎看审稿人要求补实验 精选

已有 34699 次阅读 2013-7-9 14:53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白头研究所的Hidde Ploegh博士在他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Endthe wasteful tyranny of reviewer experiments》中专门评论到评审员通常要求些对结论没什么重大影响的实验,而不好好评审眼前的研究论文,他将这些实验称作评审员实验reviewerexperiments,而高分期刊似乎要求更多这样的实验,好似他们需要透过这样来提高期刊的水平。Ploegh博士指出评审员研究增加实验室成本,却对科学没有任何实质益处,虽然这已经成为发表界接受的模式,他认为评审工作应该更负责任的进行。从道理上,我非常支持支持Ploegh博士的观点,也就是审稿专家不应该强迫或变相强迫作者补充实验。但这种作法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理直气壮,作者在许多情况下处于弱势,只能有限度地反抗这种不公正。这里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看法。

过去曾经多次遇到这样事情,从实际操作角度,我们一般的比较靠谱的作法是尽量满足这种虽然无理,但是得罪不起的要求。我曾经听一个修回大师级人物的报告,他有一个观点,认为遇到要求补充实验的意见,如果你很在乎这个发表机会,应该高兴,因为如果能按照审稿意见增加所建议的实验,可以发表的机会至少是90%,虽然极少数情况下,也有被拒稿的可能。其实非常普通的杂志一般很少会要求补充实验的。越是高档次期刊,这种无理要求的可能性越大,似乎不这样不足以说明评审人的水平似的。这绝对是一种国际学术不正之风。

杂志组织稿件基本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杂志编辑确定型,就是不经过再次审稿,杂志编委确定是否接受型;第二类是原审稿人再审型,就是修回后再请原来专家审阅的;第三类是重新选择审稿专家审阅型。针对这三种类型,建议采用不同的策略。

对第一类,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在修回时,对审稿意见进行非常聪明的回答,对是否补充实验一方面恭维,另一方面可提出不执行的理由,并声称将来会考虑这种建议,哪怕你觉得意见是无理取闹,也尽量不要去争论和反驳。

对第二类杂志,最理想的方法是按照要求补充实验,当然如果觉得意见不合理,可以进行详细地解释,耐心地劝说专家放弃其看法。

对第三类杂志,因为会送到不同的专家手上,虽然过去的意见仍会被后面的审稿人看到,如果简单补充实验,仍会遇到更麻烦的要求,甚至让你补充更多实验,因此要尽量不那么痛快补充,可以选择相对容易的内容补充。或者进行详细解释,说不定下一个审稿人被你说服,就可以顺利过关了。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数年前在加拿大亲身经历的例子。有一博后朋友,德国人,他把多年的工作投稿到一个本领域的顶级期刊,因他提供的免疫组织化学图片写着来自2只动物,审稿人认为2只动物太少,一般不够说明问题(这是最重要的质疑)。这老兄认为自己一直都这么做的,坚决不同意补充实验。其实就是重复一下实验,把n改个数字这么简单,或者如有的投机分子直接把样本数改一下就可以。但这位坚决不干,估计得罪了审稿专家,最终导致辛苦多年本来很有希望的文章被拒稿,并间接导致后来失去工作。我虽然在道义上支持他,但对他的作法仍有费解。有次私下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坚持。他说这是他的做人准则,因为补充实验并不能只补充这一个就符合规范,应该全部进行重复,包括其他统计学分析,理论上应该全部重做,那简直就是灾难。因为这样补充的内容就破坏了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的统计学原则了。我不得不表示赞同,因为他说的有道理,而审稿人才是胡搅蛮缠。


相关阅读

如何应对审稿人的无理要求(摘录 作者:王晓明)

 

前面以审稿人的角度写了一篇博文,貌似反响不小,这里以作者的角度再写一篇。大家给学术期刊投稿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审稿人的无理要求。经常有人抱怨说,审稿人提了一堆意见,但其实啥也不懂,净是外行意见,没法回答。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张晓晔下策是撤稿,换个期刊再投。也许换个期刊,换个审稿人,就没这个无理要求了。
中策是据理力争,在给审稿人的回复中严正说明不合理之处,指出自己是对的,审稿人是错的,希望编辑能够做个裁决。这种解决方案,很多人都采用过,也有效。很多人的文章就是在力争之后,又发表了的。但这仍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上策是什么呢?如果你认为你是对的,审稿人是错的,你仍然可以在给审稿人的回复中说明不合理之处,但是要回头仔细想一想,审稿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无理要求呢?用我老板的话来说,审稿人就是文章读者的代表,而且是读者里面对你的研究比较感兴趣的那批人的代表。所以,如果审稿人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观点,就说明相当一批读者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观点。作者是要为读者服务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我们如何让这批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呢?我们是否应该在文中对相应问题做出解释?我们的某些段落是否应该写的更平实易懂一些?我们是否应该加上更多的背景介绍?
总之,尽管审稿人错了,但是据理力争之余,把文章相关的部分认真重写一遍,争取类似背景的读者读到文章的时候,不会产生跟这个无理的审稿人类似的疑问,这,才是上策。

 

如何应对审稿人的各种Comments and Judgements

从念博士,毕业,到现在成为一名教师,我发觉至少有1/4时间是在与各个审稿人的Comments and Judgements进行各种周旋(是不是很无聊?)。除非这辈子发横财,不干教师这个行当了,估计还需要提高本领和审稿人们继续周旋下去。同时做过20来个期刊的审稿人,提出过不少刁钻的问题。既然斗争和被斗争了6年多,自然积累了一些阶级斗争的经验,先总结如下(SCI论文老手们就别看下去了):

(1)审稿人是上帝,不管是挖苦还是赞美你的工作,先虚心接受,来一句:Thank the reviewers for these preciou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2)所有comments,必须一一响应: Point by point: comments and response

(3) 当能容易满足审稿人要求时,必须尽量满足,补充实验,补充结果比较,补充文献参考,补充实验描述,补充各色各样的内容。

(4) 当根本无法满足审稿人要求时,比如要你比较算法性能,而你实在无法操作,你得说你已经努力的实施这个实验,但是因为很多的客观原因而无法实施,把过程和结果在报告里列出来,而且我已经在论文里review了相关于比较对象或者相似实验的论文给读者提供更多参考性意见,同时列举在Responding Report里,需要说明将来一旦可行了,必然完整进行这个实验。

(5)当审稿人质疑你的模型和实验结果时,就需要旁征博引(其他文献),补充过程和实验细节,额外的在Responding Report里增加一些容易实现的实验结果来增强审稿人信心。

(6)当审稿人需要你验证某些方法和结论时,而你无法说明的时候,除了补充一些引用说明外,还需要特别指出:This is an interesting open issue, and we will continue to …...。

(7)当审稿人指出你的英文质量有问题时(发表了几十个文章,我还是经常被质疑):需要在文章里尽量找错误,但是同时要在response report里一一列出来,使得审稿人认为你已经尽力了(我是中国人,洋文能看懂就可以了)。

(8)尽量把revision part一一列在response report里相应的地方,而不要让审稿人到文章中去找你修改的地方。

(9)尽量使得文章格式符合该期刊格式

(10)顶级期刊往往有多于3个审稿人,必须认真对待,留足够的修改时间,1年1-2个顶级期刊(专业前五,非NSC之类)发表足矣,就少费点心思在次点的期刊上吧,或者就放弃(这个需要等到了一定层次,呵呵)。

(11)字体一般11号和1.5倍行距刚好,大了或小了都感觉累,累了自然就给刁钻的Judgement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06652.html

上一篇:抗生素副作用的分子基础是氧化损伤
下一篇:科学研究追求细节合适吗?
收藏 IP: 101.95.4.*| 热度|

37 武夷山 张鹏举 陈辉 李平康 张南希 张学军 Editage意得辑 曹建军 罗晓敏 陈福强 陈桂华 王峻晔 何承林 高建国 王云泉 许培扬 张焱 秦逸人 陈孔发 邢东义 水迎波 唐凌峰 田云川 吕喆 罗淼 唐常杰 任立伟 连宇顺 王贤文 李俊彬 zhangling liuzhan001st dailiangren neilchau idealist xqhuang williamli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