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氢气可治疗支气管哮喘

已有 8042 次阅读 2013-5-7 06:45 |个人分类:氢气生理盐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氢气, 支气管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被哮喘夺去了生命。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但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失常、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及其相互作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原之后发作,夜间和(或)清晨症状也容易发生或加剧。哮喘患者若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时可能致命。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气道炎症几乎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特征,也是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虽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所谓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就是尽量不要让疾病加重发展,或者慢性给药。所谓缓解,就是尽量能在急性发作的时候控制针对支气管痉挛,通过扩展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控制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抗IgE抗体及其他药物等;缓解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

http://www.europeanreview.org/wp/wp-content/uploads/1033-1043.pdf

氢气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炎症作用,但过去没有人研究过用氢气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最近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的学者最近在《欧洲医学药理学综述》发表文章,证明氢气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本研究采用小鼠卵清蛋白诱导的哮喘模型,具体就是用6月大的BALB/c小鼠先腹腔注射3次(1815天),然后将动物分成三组,对照组、低剂量组5ml/kgd 和高剂量组10ml/d。治疗采用腹腔注射,动物每天一小时呼吸连续2月。从实验设计上看,这个研究是在模型产生过程中使用氢气治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也就是说是在没有发病前就开始治疗,可以理解成预防。不过,预防有效也有一定意义,但更值得期待的是确定疾病形成后再治疗是否有效。他们通过分析支气管灌流液,肺组织形态学(常规病理和组织化学)和组织蛋白和基因表达的改变,证明氢气治疗后,哮喘动物支气管增生、肺组织炎症表现明显缓解,说明氢气治疗有明显的对抗哮喘的作用。哮喘是中国学者首先证明的氢气治疗疾病的类型,但是动物实验毕竟是动物研究,不能作为人类疾病有效的证据,希望将来可以获得的临床研究证据

当然除该研究属于预防性研究,也是典型的描述性研究,基本是采用经典的研究手段,围绕炎症开展的研究,而且缺乏肺顺应性等功能学指标。显然,支气管疾病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是呼吸给药,动物完全可以在模型制备过程中采用呼吸氢气的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另外,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也完全可以尝试把呼吸氢气作为一种偏方(毕竟目前没有被研究证实)使用。

也许将来有一天,支气管哮喘患者身上携带一种小型的氢气储存器(已经有这样的产品),通过一个小鼻管呼吸氢气,并解决了患者的痛苦。不过这种东西也许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因为发现对雾霾的危害也有效果(本段纯属演义)。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Hydrogen-richsaline reduces airway remodeling via inactivation of NF-κB in a murine model ofasthma

M. XIAO, T.ZHU, T. WANG, F.-Q. WEN

Division of Pulmonary Disease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therapy ofChina, and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Chin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687356.html

上一篇:衰老竟然是因为下丘脑发炎
下一篇:小事情体现中日差距
收藏 IP: 101.95.4.*| 热度|

7 许培扬 张南希 史彭慧 zhangling geltern luofalai xiangjianhuan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