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这些年的科研真白做了?

已有 3975 次阅读 2013-4-16 12:2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王德华老师“我这些年的科研白做了吗?”注定会引起广泛关注,昨天晚上看这文章时,没有被精华,已经有大量推荐,说明引起大家的共鸣,也体现出对这个观点的关注,虽然有许多不同看法,但支持的相对比例更大一些。

   回想一下自己科研的经历,也有类似的感觉。基本上同意王老师的观点,但觉得科研工作仍是有不少用处的。

我们开展所谓的科研工作,许多研究内容如果说是讲个故事,组织一个相对比较平淡的故事,一般都没有问题。例如,曾经作过用高压氧预先适应来治疗各类损伤的研究,当时只是觉得世界范围内大家都在广泛使用,但对其作用有效的道理并没有讲明白,例如因为高压氧有毒,不可以持续呼吸,而不持续呼吸,氧气又不能长期停留在体内,这无法解释为什么对一些持续性缺氧,如一氧化碳中毒这类疾病为什么有治疗效果。当时就觉得,高压氧呼吸可能存在一些间接效应,最后我们证明确实高压氧呼吸可以诱导机体自身产生保护效应,这个研究先后培养了10多名学生算是收获,也引起国际上一些同行的关注和不少引用。但这些只不过就是有意思的部分,没有意思的是现在仍没有哪个单位把这种方式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式,只是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用这个内容作为解释现象的道理而已。总体上确实觉得,这些科研确实没有太大用。

最近几年开展氢气治疗疾病的研究,其实总体上是用不同的疾病模型反复证明2007年日本学者提出的观点,氢气可以通过抗氧化治疗某些氧化损伤类疾病。这期间虽然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但并没有突破,由于个人不完全接受这种解释,希望有一天可以找到更可靠的机理来说明氢气的效应。期间唯一值得骄傲的是采用氢气饱和溶液注射,因为这种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受到不少学者的肯定和关注。但是,这一方法本身并具备特别大的创新性,就象是吃一种药物能治疗疾病,我们只是开发出注射液而已,证据就是申请的发明专利以没有明显创新而不给授权。这期间发表SCI论文将近50篇,培养和联合学生20多名,算是收获。如果从是否有用的角度,在科学网上写的一些科普材料和在一些科普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氢气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介绍更有用。吸引了不少企业找我寻找合作。也是促使我抓紧时间写成第一部真正是写出来的书《氢气生物学》的原因。这本书最近要出版,许多企业为了宣传氢气生物学知识,已经提前预定,一方面解决了我出版的费用问题,另一方面也让自己感觉这些年的研究工作没有白费。

也许不同的科研领域存在不同的情况,建议大家都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这对解开大家的心结,找到我们勤奋工作的依据,提高工作效率十分重要。

相信这个内容可以引起一些关注,刚才用了5天翻译整理的一份关于氢气医学研究的回顾性文章,一如既往地受到科学网的冷遇《氢分子医学革命》,科学网原来不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680658.html

上一篇:空气、水、土壤污染,最终将是人体污染
下一篇:Editorial Policies (BMC)
收藏 IP: 101.95.4.*| 热度|

14 张南希 叶威源 吉宗祥 刘建兴 李明阳 史彭慧 赵凤光 王德华 陈儒军 张云扬 孙峙 zhangling biofans luofal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