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再谈解决研究生招生规模不足的手段 精选

已有 6225 次阅读 2010-11-9 13:36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研究生

昨天本人写的《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不如提高研究生待遇》,已经跻身科学网头条,受此鼓励把昨天晚上想的再整理出续篇。

研究生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许多科研单位发展的紧迫问题。实际上过去也一直存在这个问题,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已,主要原因是现在科技投入逐渐增加,而同时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许多大学的导师用在本科教学上的时间也随之增加,一方面对研究队伍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研究队伍在相对缩小,这必然导致“研究生荒”现象。当然导致这种情况出现也有另外的一些原因,例如研究生素质、研究生招生政策和培养模式和制度不够合理等。即使扩大招收规模,对目前正在闹饥荒的科研单位,仍不能立刻解决问题,因为现行政策修改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即使政策已经允许扩大招生规模,能把扩大招收的研究生投入到科研过程也需要一个前期培养阶段,因此这个问题不能马上解决。在没有解决招生规模的情况下,如何尽快解决当前的问题,有没有可行性解决方案?

根据个人最近几年的观察和思考,我觉得最可靠的方法是与其他单位联合培养。虽然许多单位研究生数量不足,但也有不少单位的研究生过剩。导致研究生相对过剩的原因有许多,例如在医学院校中的临床科室,因许多导师临床工作非常繁重,没有时间看文献,没有时间和精力具体指导研究生,导致临床研究生相对过剩,那些有充足课题和时间的导师不妨去找一些与自己方向相关的临床科室进行联合培养,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就是所谓基础结合临床模式。又如一些科研条件相对较差的单位,这些单位有的导师即使没有充足课题经费但研究生数量仍有许多,原因是这些单位的本科学生数量庞大,但研究生导师数量比较少,不少学习成绩不太好不能考到更好学校的学生往往会选择考自己学校的导师,这些导师因为没有充足的课题经费、系统完好的科研技术平台和导师组队伍,很难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许多导师也愿意把学生送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培养自己的学生。

利用上述两种方式,我在最近10年内协助其他单位培养了10多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给我们的科研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也间接提高了联合培养单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我还发现,同样基础的学生,外单位来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往往比我们自己的研究生更努力,多数情况下培养效果更好。甚至我们过去有这样的模式,我们帮条件差的单位培养研究生,我们把自己的研究生送到中科院或国外联合培养,这样可能是更理想的模式。

为什么进修或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更努力?我与一些老师就这个现象也多次讨论,最后大家都认为有这样的几个原因。一是研究生对获得这样的机会比较珍惜,因为能到其他单位去联合培养一般是到远远超过导师单位的条件,能去外单位做课题是许多学生都希望的,因此存在一定的竞争。二是这些愿意到外单位进修的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愿意做科研的,如果是单纯混日子混文凭,也不会费这功夫出去。三是这些学生出门在外,生活住宿条件都比较差,总有尽快完成课题,早日完成学业的愿望。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是一支重要的队伍,是有效解决目前研究生招收规模相对不足的有效手段,但许多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并没有把这作为重要科研力量来看待。例如没有住宿条件,没有上网资格,没有正常身份等,导致他们在生活待遇、学校内社会地位和培养管理上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规范化管理和尊重。这个问题非常值得作为当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现象来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382014.html

上一篇:做学问应该懂点著作权法
下一篇:如何有效解决研究生数量不足
收藏 IP: .*| 热度|

11 赫英 陈儒军 唐小卿 吕喆 苗元华 李学宽 许培扬 刘安金 唐常杰 龚永洋 刘庆丰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