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曾经的灭鼠药,不仅能预防心脏病,也是抗癌神药 精选

已有 9351 次阅读 2017-11-8 15:0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华法令可降低癌症发生风险,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临床上华法令用于预防心脏病或中风发作,挪威流行病学家通过对过去服用这种药物的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服用这种药物能减少癌症发生的风险,这一研究内容最近发表在《JAMA内科杂志》上。

华法林一直是临床上抗凝治疗的基础性药物,但是这种重要的临床常用药物也是一种老鼠药,其杀死老鼠作用机理和人类治疗疾病的机理完全一样,因为这种药物治疗剂量能抗凝血,剂量过大可以导致大出血甚至死亡,毒杀老鼠时候就是用大剂量。虽然华法林具有很多缺陷和出血的副作用,也有许多类似作用的新药希望取而代之,但华法林具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大量的临床使用经验以及低廉市场价格,短时间内华法林的江湖地位还将会延续。

1920年代,美国牧场主发现自己家的牛羊在受到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甚至死去。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畜牧业因此受到重创,给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受到很大影响。奇怪的是,这些牛羊没有细菌感染的表现,是什么导致牛羊出血不止?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最终发现由于当地天气潮湿,牧草发霉,牛羊食入发霉牧草中一种双香豆素类物质而导致出血。此后人们对这种物质进行了改造,终于在1948年筛选出毒性最强的一种衍生物,并根据能导致牛羊中毒的现象,把这种毒药作为老鼠药使用。由于双香豆素的分离以及衍生物研制是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Foundation(WARF)基金会资助,所以这个老鼠药被称为Warfarin (华法林),华法林的另一个名字叫杀鼠灵。1954年,美国FDA批准华法林作为临床药物。比较曾经是老鼠药,用在人类身上多少有顾虑。1955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突发心梗,医生给总统使用了华法林,给华法林做了最有效的广告。从此华法林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华法林主要是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也用于心脏瓣膜病和心房纤颤预防血栓形成,也可以治疗心腔内血栓。华法林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IIVIIIXX)的活化发挥抗凝作用,故华法林可以被维生素K拮抗。

华法林最常用人群是心脏病、中风、深静脉血栓等血栓相关疾病患者。也经常用在一些容易产生血栓的疾病如房颤、心跳不规则、人工心脏瓣膜等患者。华法林是预防血栓的金标准,过去研究表明,这种药物也具有预防癌症发生的作用。研究表明,华法林可以通过抑制与维生素K有关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发挥作用,也具有抑制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受体酪氨酸激酶是癌症靶向治疗的经典分子靶点。以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为例,EGFR活化包括EGFR受体与配体结合,激活受体后EGFR配体发生二聚化,胞内区酪氨酸激酶相互磷酸化后,磷酸化的的酪氨酸部位与胞内信号传导蛋白结合,形成信号传导蛋白复合物,同时信号传导蛋白被激活。持续活化的EGFR通路将向肿瘤细胞内传递生长、增殖和抗凋亡信号。

根据过去研究,研究人员开始考虑华法林是否真正具有降低人类癌症发生和转移的风险。研究对来自挪威国家处方数据库数据研究,分析了1256725份老年患者的数据,其中有92942人服用华法林。研究发现,使用华法林可将所有癌症发生的风险降低16%,其中前列腺癌风险降低31%,肺癌风险降低20%,乳腺癌风险降低10%。总体来说服用华法林的人不太可能发生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

真所谓,要想活得好,吃点耗子药!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9989.php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266170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1084325.html

上一篇:海豹能潜水90分钟得益血液中大量一氧化碳!!
下一篇:《科学》子刊:应激可导致肺癌治疗失效
收藏 IP: 183.192.38.*| 热度|

12 杨正瓴 蒋新正 王从彦 唐小卿 周洲 谢平 刘钢 白龙亮 徐长庆 冯大诚 晏成和 黄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