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kunhui 关注人类思维的信息加工机制和复杂系统研究方法

博文

问题解决的系统构成模型

已有 3994 次阅读 2010-7-21 15:02 |个人分类:创造性思维研究|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要素, 系统模型



说明:1、问题解决首先涉及的是面临特定问题的主体,即回答是“谁”在面临问题。没有面临特定问题的主体,就无所谓“问题”,因为“问题”总是特定对象的“问题”。

2、是什么样的问题。“问题”指主体达到特定目标面临的“障碍”、“困难”、“需要完成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特定操作……。问题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A,问题解决的当下状态,称为初始态,是问题解决的出发点;B 问题解决的中间态,是从初始态达目标的中间环节,在问题解决未完成的情况下,中间态表现为达到目标的“障碍态”或中间态项目的“未知”或“缺失”状态,或是初始态达目标态的“差距”大于0的情况。当问题解决完成的情况下,从初始态到目标态的差距为0,即目标态达到。所谓问题解决就是不断消除障碍(填补中间态)使问题解决从初始态达到目标态的过程。

3、主体拥有的解决问题的资源。主体解决问题的资源又可以分成四部分:其一,主体当下拥有的可以用于问题解决的资源(问题解决的应答域)用集合{B1, B2, B3,…, Bn}表示。其二,主体内部生成的解决问题的新资源,如果主体当下拥有的问题解决的资源不够解决问题,就需要产生和输送新的资源以满足问题解决的需要,主体内部生成的资源是其中之一。其三,来自主体外部的解决问题的新资源,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的学习过程,通过吸收外部的资源来完成问题解决,如果系统是封闭的,则没有这个功能。其四,主体内部的资源和外部资源结合产生的新资源。

4、主体对问题解决资源的调动、搜索、与输出控制。

5、主体对问题解决资源的新的补充和输送。

问题解决涉及复杂的主体和客体关系。主体拥有的问题解决的资源决定了他面临的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或不能解决。客观上相同的问题(初始态、中间态和目标态)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主体不同,主体拥有的资源不同就决定了问题解决的难度或是否能够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还涉及主体对问题解决的资源的调动,搜索、输出的方式,虽拥有问题解决的资源但如果不能将其搜索到,并输出到中间态中,对问题解决是无用的。

蓝线框表示问题对象,红线框表示主体情况,主体用I表示,主体面临特定问题用:

IA?C表示,?表示从初始态A达目标态C存在障碍或缺失中间态B不能顺利通达C。主体面临的问题已经解决用: IABC表示,从初始态到达目标态的障碍已经消除(缺失的中间态B已经插入)目标态可以实现。这里的智能主体,可以是指“人”是其他动物或是机器智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9757-346056.html

上一篇: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六阶段模型
下一篇:问题解决的基本类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