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语言学习“折磨”大脑?陈世卿院士告诉你如何开发“第三脑”

已有 1121 次阅读 2021-9-16 10:0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语言学习“折磨”大脑?陈世卿院士告诉你如何开发“第三脑” 

2019-08-29 19:00


https://www.sohu.com/a/337368172_273163


“感觉每天摄入的信息量大,脑容量不足,我真想向上天再借五百个脑子。”

随着司法考试的临近,小吴变得日益焦虑。

当今社会,工作竞争愈加激烈,学习强度不断升级,像小吴这样脑力工作者的压力也日益加大,他们虽然体力劳动强度不大,神经却高度紧张,并常常有着“脑容量不足”的感觉。

1

脑容量不足,亟待开发“第三脑”

人之所以动脑痛苦,是因为人是“健忘”的。

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根据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研究发现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为了将短暂记忆变成永久记忆,我们只能不断地“温故温故温故再知新”,期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使得大脑超负荷运转。

如果多长一个“脑子”,我们的工作、学习会不会变轻松?

众所周知,人类的脑部分为大脑、小脑;小脑调节肌肉紧张度,大脑则赋予我们记忆能力、高阶思维及创新能力。

然而,在日前落幕的第二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第三脑研究院院长 陈世卿 提到:

每个人都有“第三脑”。它是大脑跟小脑的延伸,也可以称之为“外挂脑”。

原来我们多长着一个“备用脑”,只是还未开发。

2

合理开发“第三脑”,学习才不会是苦差事

陈院士的第三脑研究院专注于世界领先的研究脑、保护脑、开发脑和延伸脑的研发项目,其中对开发脑(发展脑机融合的高效率学习方法)的研究在语言学习的应用方面最为成熟。

陈院士做过大量实验后发现,“语言学习”这一高级行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学得好的人被知识所帮助,获得内心的宁静愉快;学习不好的人却被学习“伤害”,或自卑、或暴怒、或患抑郁症。

而这种现象,多发生于欠发达地区。在偏远的山村,师资力量薄弱,甚至出现教师“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些学生一年没有赶上,第二年就落后一半,第三年到小学毕业全部落后,继而厌学。

其实,种种痛苦的学习行为,都是因为过度使用“大脑”,却没有动用起来自己的“第三脑”。

陈院士说,以英语学习为例,传统的记忆方式(只利用大脑记忆)已经跟不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孩子们只能越记越慢,越多越忘,越来越烦;如果借助 AI 开动“第三脑”的话,孩子们只要很快乐地学一小时,就可以牢牢记住50个单词,就好像为他们的大脑架上了云端高速公路,脑力运动不堵车、省时省力、科学高效。

陈院士表示:“开发‘第三’,就是利用人出生就形成的智慧,培养人快速学习的能力,将来由 AI 第三方来陪伴学习,以后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能应用出来

3

AI牵引智能教育,驱动人类“第三脑”加速

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上,随着“智能教育零点行动”的开启,智能教育踏上了新征程。

现场发言的陈院士认为,“智能教育”时代面临的挑战不是“让现代技术代替脑力劳动”,而是“让现代技术把人类大脑延伸出去”。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指出:加快信息化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可见,智能时代的教育离不开平台,借助平台才能开发出脑力劳动者的“第三脑”。

翼课网全场景智能化学与教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以四大引擎构建翼课之“芯”,驱动“第三脑”加速,实现智能化英语学与教。

  • 学习大数据引擎 全程采集、存储、分析学习过程性数据及结果性数据,自动生成能力图谱,数据驱动精准学与教;

  • 智能语音识别与评测引擎 利用 AI 结合 ASR(自然语言识别)、NPL(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神经网络语音分析技术,实现智能语音评分模型,多维度口语评测反馈;

  • 智能学习批改引擎 支持口头答题、手写输入、答题卡识别等自动批改,可实现在线写作,即写即批,错误标注、纠正建议智能提示;

  • 内容智能化管理引擎 以“知识路由”驱动智能化内容管理,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个性化推送薄弱项,准确推送AI加持的优质训练内容,改变“温故温故温故再知新”的苦行僧式学习方式。

陈院士认为,“我们要把教育回归自然,把人类的教育系统高效化,现代的教育是统一化的,将人脑解放出来做创造性的工作,调用 AI 来快速学习有用的、重复性的和复杂性的知识点内容。通过这种创造性的(人)和重复性的(机器)人机融合方式,教育就可以实现高效化。

声 明

作 者:赵 旋

责任编辑:赵 旋

图片来源:第二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现场拍摄

图文校对田 姣

标题创意:赵 旋

审 核:贾丹彤

本文翼课网原创首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作为商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304416.html

上一篇:[转载]各种自幂数的名字由来——独身数 水仙花数 四叶玫瑰数 五角星数 六合数 北斗七星数 八仙数
下一篇:[转载]第三脑,又称仿生电脑,是认知神经科学和超级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最前沿综合性科学
收藏 IP: 124.207.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