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颇为诡异、然而却又科学合理的人体设计,促使我们不得不改造我们的认知

已有 997 次阅读 2019-10-23 20: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颇为诡异、然而却又科学合理的人体设计,促使我们不得不改造我们的认知


张成岗👼🏻菌心说👑双脑论💎三体观,2019.10.23


之所以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我们这七年来从事的一项生命科学研究,比较令人意外,无意中触及到了生命起源与动物进化。我们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人类的饥饿感很有可能是由肠道菌群从肠道、经迷走神经和神经内分泌通路,向人脑传递的,即“饥饿源于菌群”,而并非以往所认为的大脑摄食中枢控制人体饥饿感。我们进一步发现,通过向肠道菌群提供去所需要的、人体不吸收的食物和营养,人体自身的饥饿感即可减少或消除,即人体胃肠道黏膜和肠道菌群“脱钩”,人体进入到自我代谢的特殊生理状态。这种调控时限可达7-14天,即实现了骆驼在沙漠中的特殊生存模式向人体的仿生,对于肥胖人群来说,可实现生理性消耗多余脂肪的目标。此方面我们已发表了30篇相关论文。


我们感到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自然界在设计人体的时候,会将这种控制人体摄食的饥饿感“丢给”肠道菌群、而不是人类自身?后来有一些想通了,很可能动物和人体本身具备自身健康管理功能,但是需要摄食行为,可是动物和人体本身并没有饥饿感,而地球上最早起源的生命体是微生物则是原始的异养生物,于是很有可能动物和人体的胃肠道,通过出生后从自然界获取细菌之后,“装载”了编码饥饿感来源的肠道菌群。


如果自然界是这样设计动物和人体的话,那么,人们的饥饿感、低血糖和摄食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就很有可能是肠道菌群这个体系,并有可能对长期悬而未决的“吃五谷,得百病”的慢病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即很有可能是肠道菌群失控和紊乱,引发了人体众多慢病,提示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的重点,可能应该是肠道菌群这个幽灵变量!


于是,我们可能不得不重新认知我们体内的肠道菌群,这些被自然界在36亿年前创造出来的“生命精灵”,天晓得祂在我们的肠道中都在做什么、又做了什么?难道真的是:细菌吃人、人吃饭,用来保护人体防止被细菌吃掉吗?有一丝丝细思极恐的感觉👻👻👻👻👻👻👻👻👻👻👻


IMG_20191023_200617.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03164.html

上一篇:新论文新鲜出炉,已经开始讨论“哲学2.0”的问题了:基于人菌共生和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新发现为哲学提供新思考
下一篇:生而为理解,明白才存在
收藏 IP: 117.13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