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傅小兰: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心理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已有 1274 次阅读 2019-5-19 10:0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2%85%E5%B0%8F%E5%85%B0/479326?fr=aladdin


傅小兰,女,汉族,1963年7月生,湖南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心理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1-3] 

  • 中文名

  • 傅小兰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湖南

  • 出生日期

  • 1963年7月

  • 职    业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信    仰

  • 共产主义

目录

  1. 1 人物履历

  2. 2 社会任职

  3. 3 研究领域

  4. 4 部分论著

  5. 5 获奖荣誉

  6. 6 任免信息

人物履历

编辑

1980.09-1984.06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4.09-1987.01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认知心理学,理学硕士学位

1987.03-1990.0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心理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0.09-1993.0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1.06-1992.05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客座研究人员

1993.07-1997.1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4.09-1996.08 美国密西根大学认知科学与机器智能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7.12-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8.04-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8.09-2006.1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心理学研究室,室主任

2001.02-2001.05 微软中国研究院,访问研究员

2004.11-2006.08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

2005.03-今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6.08-2010.07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2010.07-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

2017.03-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4] 

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5-7]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 [8]  。

社会任职

编辑

1997.11 – 2001.10 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00.05 – 今 中国人类工效学会认知工效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1.11 – 2005.11 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2001.11 – 2009.11 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

2001.11 – 今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3.12 – 今 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副主任委员

2004.04 – 2008.11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2005.11 – 2009.11 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008.10 – 2012.10 中国照明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图像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8.11 – 2012.11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009.11 – 今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2011.03 – 今 人因工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2.07 – 今 电子科技大学“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2.11 – 2017.10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2.11 – 2016.11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2013.11 – 今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5.04 – 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心理学组),成员

2015.11 – 今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计算与认知工程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6.10 – 今 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 [4] 

研究领域

编辑

研究人在觉察、选择、获取、理解外界客观信息过程中的基本认知加工过程及其策略,研究信息的不同载体形式(文字、图形等)及其组织方式对人的知识获取(发现)过程和效果的影响,探索如何将海量的、人难以理解的、使用数据语言表述的知识,变换为简洁的、人容易理解的、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或准自然语言)与图形形式表述的知识,帮助人有效地挖掘、获取和理解海量数据中的相关知识,从而发现新的知识。

研究现代信息社会中远程协同问题解决的内部表征与外部表征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远程协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部表征的内容、形式与结构及其作用机制,以加深我们对远程协作的分布式认知机制的理解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向为人的认知过程以及人机交互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主要关注人的基本认知加工操作、知识表征、认知绩效、情感计算等。目前重点研究谎言识别。 [4] 

部分论著

编辑

⒈Publications in 2003

⑴ Chen,G.,& Fu,X. (in press). Effect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sues on judgment of learning.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⑵ Fu,X.,& Liu,C. (2003).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to explore the mind. Natural Dialectic, 25⑴,112-118

⑶ Fu,X.,& Tan,J. (2003). The effect of share price and gender on stock-selecting.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⑴,29-33.

⑷ Fu,X.,& Tan,J. (in press). The effects of whare price and media on small group’s stock-selecting. Ergonomics

⑸ Sun,Y.,& Fu,X. (2003). Research on core knowledge systems and indications to relative fields. Advance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11⑴,12-21

⑹ Wang,M.,& Fu,X. (in press).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ies. Advance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⑺ Xuan,Y.,& Fu,X. (2003). Dimensional transfer effect in same-different judgment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35⑴, 37-43

⒉Publications in 2002

⑴ Fu,X. (2002). Human data understanding.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34 (Supplement),15-16.

⑵ Fu,X. (2002). Issues of the youth’s mental traits. Encyclopedic Knowledge,3 (No. 272),48-49.

⑶ Sun,Y.,& Fu,X. (2002). Category specificity.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34 (Supplement),114.

⑷ Xuan,Y.,& Fu,X. (2002). Theory of direct percep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2nd Workshop on Virtual Reality and Geography. Beijing,October 25-26,2002,Ⅱ: 12-19

⑸ Yang,L.,& Fu,X. (2002). The inhibitory mechanism in processing visual-auditory cross-model Chinese word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34⑴,10-15.

⑹ Zhang,L.,& Fu,X. (2002). Comparison between graph and table. In: G. Dai ed. The Proceedings of APCHI’2002: User Interaction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Beijing,November 1-4,2002. Beijing: Science Press,2002,150-159.

⑺ Zhao,X.,& Fu,X. (2002). Improvement of Bayesian reasoning: Representing information with frequency format rather than probability format. Psychological Science,25⑴,96-97.

⑻ Zhou,G.,& Fu,X. (2002). Distributed Cognition: A New Cognition Perspective. Advance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⑵,147-153.

⑼ Zhou,G.,& Fu,X. (2002). The emotion similarity of schematic face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34 (Supplement),142.

⑽ Zhou,G.,Fu,X.,& Ju,S. (2002). The diagnosticity principle of similarity comparison and culture influence.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42⑷,10-17.

⒊Publications in 2001

⑴ Fu,X. (2001). To explore the mystery of problem-solving: Representation and strategies. Advance of Chinese Psychology. Chinese Psychological Society. Beijing: People Education Press,37-42.

⑵ Fu,X.,Zhou,G.,& Tham,M. (2001). The usability of on-line shop in China. In M. J. Smith,G. Salvendy,D. Harris, and R. J. Koubek (Eds.). Usability Evaluation and Interface Design: Cognitive Engineering,Intelligent Agents and Virtual Reality. Mahwah,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1222-1226.

⑶ Liu Y.,Fu,X.,& Wu,C. (2001). Presentation of visual and audio information for a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The SID 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San Jose,June 3-8,2001.

⑷ Jing,Q.,& Fu,X. (2001). Modern Chinese psychology: Its indigenous roots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36⑹,408-418.

⑸ Jing,Q.,& Fu,X. (2001). To commemorate Professor Simon.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33⑶,288.

⑹ Xuan,Y.,& Fu,X. (2001). The development and disputes of examplar theories,Journal of evelopments in Psychology, 9⑷,295-301.

⑺ Yang,L.,& Fu,X. (2001). Th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cognitive processes of multimode information.Psychological Science,24⑷,465-467.

⑻ Zhou,G.,& Fu,X. (200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in decision-mak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24⑵,219-220.

获奖荣誉

编辑

1998年,98年度潘菽基金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0年,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

2005年,讲授的“认知心理学”课程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2005学年优秀课程

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

2009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BHP Billton“导师科研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提名奖

201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

2011年,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培训优秀授课教师”

2012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女职工工作者

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创造性思维中关键认知神经科学机理研究”(排名第二);《科学通报》2012年度“优秀编委”

2015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4] 

任免信息

编辑

    2015年9月11日,中国科学院经研究决定:傅小兰任心理研究所所长。 [9]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标签:

  •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学科  哲学  人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179915.html

上一篇:[转载]莫雷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下一篇:[转载]傅小兰——心如芳草隐隐香
收藏 IP: 221.220.1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