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从生命科学角度认识“什么是人”将促进“哲学2.0”的快速发展

已有 2300 次阅读 2018-1-26 22:2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生命科学角度认识“什么是人”将促进“哲学2.0”的快速发展

张成岗@菌心学说(微信号:junxinxueshuo),2018.1.26 22:24:47

人类的出现几乎可以说是地球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事件,然而,为什么自然界要有人类、要有生命?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到哪儿去?我们究竟是谁?诸如此类问题,虽然已经被从古至今的先贤和哲人们质问了几千年,却仍然没有找到明确而又清晰的、有说服力的答案,让身为人类的我们每一个人因为反复思考然而却找不到答案而痛苦不已。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反复进行着吃喝拉撒睡的重复动作,也在不断地繁衍着人类的后代并正在努力发展着人类文化与文明,但是究竟“什么是人”的难题却是我们一代人又一代人必须面对和努力回答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明确的回答,那么,人类所遭遇的诸多不良事件例如慢病、犯罪和战争仍然必将持续令我们倍感困惑和迷茫;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和洞察“什么是人”的原理和真相,那么,我们必将不会迷航于人类历史的未来中,从而将会拥有一个清晰、清澈、透明、美丽、健康、幸福与和平的人类社会新时代。

有趣的是,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的工作者,基于我们的大量深入的系列研究,可以说目前基本上获得了非常有趣的、非常合理的答案,甚至正在逐渐快速逼近“什么是人”以及“为什么会有人类”这样的核心问题,对于哲学领域以及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促进“哲学2.0”时代、进一步促进人类认知局限解放新时代的快速到来。

从生物学和医学来说,通常对于人的研究,主要是从解剖学角度研究过来的,基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将人体理解为若干组织器官和系统(例如脑和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等)。然而,由于近年来国际范围内慢病高发,这种基于人体组织结构的分类方式逐渐受到质疑,尤其是人们发现,当患者被诊断出一个器官有病的时候,往往会有“共病”现象的发生和存在,例如肥胖、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慢病,通常都不是单一的病因在起作用。在慢病的治疗方面,叠加用药的方式非常普遍(通常一种药治疗一种病),然而患者的健康结局往往并不一定理想,尤其是当一个人(患者)每天都需要依靠药物(更有甚者依靠插管维持生命)的时候,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必然会显著下降。这种情况说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人体、重新认识医学、重新认识健康。

无独有偶,结合国内外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我们实验室的大量研究,我们目前倾向于认为,“人”实际上是由三个在结构与功能上密切联系的系统构成的一个联合体,分别是:(1)肉体,即人体生理系统;(2)菌群(尤其是肠道菌群),即人体共生微生物系统;(3)人脑,即人的认知系统。这三个系统分别对应于“人的生理性”、“人的心理性”以及“人的社会性”,同时恰好对应了人的三个发育阶段。首先,来自于父母分别提供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就形成了完整的“人类第一操作系统”(为简便计,简称为OS/1,即Operating system 1),开始指令人类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完成发育过程,通常历经十个月时间,形成人体的形状,准备出生。其次,当婴儿出生之后,来自于孕妇产道、母乳以及环境中的微生物就开始源源不断地、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婴儿身体的内外表面(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婴儿开始共生,主要分布在肠道里边,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肠道菌群。这些菌群与这个孩子终生共生而存在,形成“人类第二操作系统”(即OS/2)。第三,在婴儿发育成长过程中,其大脑开始接收各种外界感官刺激,并在与父母、环境互动过程中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学习说话并逐渐掌握人类语言体系,及至两、三岁之后逐渐拥有学习记忆、思维意识能力,从而形成“人类第三操作系统”(即OS/3)。前述OS/1OS/2均以遗传物质DNA为代码进行遗传,即OS/1控制产生人类的后代、OS/2控制产生微生物菌群的后代,而OS/3则以人类语言、文字为代码进行传承,表现为人类文明的连续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上述将人体进行“一分为三”的划分方式,为重新理解人体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结构基础的依据,具体地,我们发现人的肉体在OS/1的控制下,完全能够通过人体生理功能的自洽性维持人体生理状态的稳定性,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驱动人体吃饭摄食的饥饿感却是由OS/2向人体传递过来的,即“饥饿源于菌群”,大脑摄食中枢通过接收和处理来自于肠道菌群即OS/2的饥饿信号之后,发出指令控制人体完成摄食动作。换言之,在没有来自于肠道菌群传递的饥饿感的情况下,人体自身是没有吃饭这个动机和意识的。由于肠道菌群是原核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例,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每隔20分钟繁殖一代。当这些菌群在人体肠道中进行繁殖的时候,就会通过破坏人体胃肠道黏膜去获取碳源和氮源等物质,导致黏膜的轻度炎症反应的出现,人们就会感觉到“饿肚子”的压力而尽快吃饭。当摄食后,食物进入消化道,肠道菌群旋即解除对于胃肠道黏膜的破坏和攻击,转而分解食物,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完成OS/2的复制过程,从而体现出OS/2通过OS/1来摄食而共生的生物学之合理存在方式。

更令人意外的是,不仅“饥饿源于菌群”,而且我们的研究还指向“欲望源于菌群”以及“心理源于菌群”,即OS/2中不同的菌群向人体传递不同的食物种类的需求信息,从而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换言之,一个人想吃什么以及不想吃什么的原始信号,是OS/2在提供,然后经过人脑即OS/3的分析和加工之后,决定人体摄入或者不摄入特定的食物种类。如果摄入的食物满足OS/2的需要,那么将会表现出“吃得很开心”的愉悦感;否则就会表现出过敏、偏食、挑食等现象,说明OS/2在“排斥”OS/3的决策,通过OS/1的负应答表现出来。

有趣的是,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事实上OS/2代表了自然界通过原始生命形态而对于物质的处理能力,即肠道菌群(DNA)是用来从土壤等环境中“抽提”、“分解”、“获取”碳源和氮源等物质的,当这种能力在人体肠道里边呈现的时候,就表现为这个人对于物质(当然是以食物为代表)的获取、索取动作和状态了,从而引发出了“物质需求的动机源于肠道菌群”,即OS/2实际上在引导着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我们通过逆向思维以及相应的生物技术已经陆续证明,一旦采用柔性辟谷技术接管或者屏蔽、阻断对这种来自于OS/2向人体即OS/1传递的饥饿感乃至物质需求能力的信号,人们(含肥胖人群)即可连续7-14天消除饥饿感,只喝水不吃饭,正常工作生活,而且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动机将会显著受到控制,反过来却表现出了对于精神需求的动机的显著增加。

由此,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关于OS/3即人脑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从医学角度来说,人脑即OS/3的主要能量是葡萄糖(占到99%以上),即人脑使用单一能源即葡萄糖来进行结构保持和功能发挥,具体表现为思维、意识、精神、意志以及信仰等方面。这一点是与OS/2所具有的物质需求的多样化是完全不同的,即OS/3以单一能源来产生近乎无限的思想,而OS/2虽然拥有处理自然界碳源的能力的多样化(例如有的菌群能够分解塑料、石油等),但是OS/2却不具备产生“思想、精神和意识”的一丁点儿能力。客观来说,OS/2的终生使命是克隆自己的DNA、复制自己的后代,充分表现出“自私的基因(selfish gene)”的性质。换言之,在我们的研究体系中,将人脑即OS/3理解为人类“精神需求”的承载体,主要负责人类思想意识以及文化与文明等相关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而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实际上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展着基于人类语言和文字的OS/3的传承。

于是,基于我们的上述研究,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学说,即“菌心说”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菌脑双心论”和“三库一环论”,具体指的是就一个人体而言,其肉体受到OS/1的控制,只是一个平台,会分别接收来自于OS/2的下位信号和来自于OS/3的上位指令,其中OS/2OS/1传递了“饥饿“和“物质需求”的信号,而OS/3则向OS/1传递了思想和意识的指令并控制了人的“精神需求”。一旦来源于OS/2的“物质需求”的强度(表现为物质与情感)超过了来源于OS/3的“精神需求”(表现为理智)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很容易成为物质的奴隶,而迷失在精神的海洋之中,从而容易诱发慢病、犯罪和战争等负面事件了。

为此,我们的研究指向了这样的新认识:人体是由“身、心、灵·三位一体”组成的一个超级复合体,我们的肉体即OS/1及其控制体只是一个为期100年左右的客观存在,我们的内心实际上是由肠道菌群即OS/2构成的一个饥饿信号发生器以及物质需求信号源,并且我们的情感需求通过“OS/2物质需求”表现出来;而我们的大脑则是人类的思想、精神、意志乃至信仰的源泉,表现为“OS/3之精神需求”。换言之,“菌心(OS/2)”管吃饭,“人脑(OS/3)”管思考。人们的肉体即OS/1,一方面承载着OS/2,通过赋予人体饥饿信号迫使人们吃饭而获得肉体上的生存与存在,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人类的肉体即OS/1承载着OS/3,通过学习记忆、思维认知去不断地发展和传承着人类的文明。在人类文明的数千年发展历史过程中,分别形成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前者以OS/2来引导,后者以OS/3来承载,从而体现了自然界在对于人类的设计过程中贯穿了“物质的存在是为了精神的荣光”这个重要的道理,即“天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自然界通过这些规则,约束和规范着人类的言行,让我们在符合这些“天道”的情况下即“in order”,去获得健康、美丽和幸福,方为人类的终极使命。反之,如果我们没有能够理解这样的人体设计原理,那么,就会导致失序和紊乱即“disorder”,从而表现为慢病、痛苦和战争。

由此可见,由于此前的哲学领域(可称之为“哲学1.0”)在人类的认知体系并没有引入“菌心即OS/2”这个关键因素,从而导致人们在很多方面难以真正正确地理解人体的设计原理,不仅在医学领域由于不知道“饥饿源于菌群”等重要原因而引发了很多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慢病,而且一旦引入“菌心即OS/2”这个新变量之后,结合“肉体即OS/1”以及“认知即OS/3”的联合与联立,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出此前经常所说的若干知识点的物质基础了,即“儒释道”分别对应了“OS/3OS/2OS/1”,“身心灵”分别对应了“OS/1OS/2OS/3”,而“德智体”则分别对应了“OS/2OS/3OS/1”,同时,在哲学领域,“形而上”与“形而下”则分别对应了OS/3以及OS/2,而“形”则对应了“OS/1”。因此,从这些角度综合看过来,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OS/1”提供了肉体平台、“OS/2”引导人的物质需求并表现为“情商”、而“OS/3”则决定了人的精神需求并表现为“智商”。OS/2OS/3的联立并通过OS/1的运行状态则表现为“智慧”。

除此之外,按照“菌心学说”来理解的话,我们可以获得更有意思的新发现,即在我国哲学领域经常所谈的“天人合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新理解,即“天地人”可以分别对应于“OS/3OS/2OS/1”,即人脑(OS/3)用来思考天道的规律,菌群(OS/2)在肠道中使用土地的能源,人的肉体(OS/1)提供了对于两者的支撑,故可谓“人即天地,天地即人”,或者说“人即宇宙,宇宙即人”。换言之,以太阳系为例,太阳通过电磁波向地球提供物理形成的能量(电磁能量),地球植物和藻类等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使用物质捕获这些能量(化学能量),并通过食物的方式向微生物菌群和动物以及人体供应能量,而对于人体(和动物)来说,这种迫使人体摄食的饥饿感则是由肠道菌群向人体胃肠道黏膜传递过来的,同时人脑则使用单一能源即葡萄糖产生无穷无尽的思想,构成了眼前这个纷繁复杂、多变易变善变的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抽象,并通过人类的语言文字进行表征和传承,体现为人类的文化和文明。

如是可见,人脑即OS/3承载了人们对于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理解、映射和抽象,菌心即OS/2则承载了物质的记忆与循环再生重利用,而肉体即OS/1则在为期100年的寿命过程中支撑了OS/3的延续和OS/1的反复循环,因此,我们平时所讨论和所关注的“生和死”的问题,也一定需要分别从OS/1OS/2OS/3的角度分别来讨论,即一个人的肉体即OS/1通常只有100年寿命,肉体死亡之后将被这个人的OS/2优先从肠道分别重新回到土壤参与到下一次的生命组织循环过程中,而地球上所有人的OS/2并不存在明显的生和死的概念,因为OS/2一直在地球上进行着反复循环,即便是今人体内的肠道菌群,也和古人甚至远古时期动物体内的古老菌群并不大的差异,但是最有意思的却是OS/3,却可以通过形成有价值的思想被后人反复纪念而传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肉体的生和死其实并不重要,肉体即OS/1只是一个人“活在现在和当下”的载体和过程而已,可以通过人类繁衍产生后代而不断地重复产生新的OS/1,其菌心即OS/2则是远古生物的几乎无限寿命的传承(可称之为“永生”),而这个人的大脑即OS/3则通过思考和意识“想着未来”,人们的有价值的思想将后人们被不断地收集和记录载入史册,形成人类社会追求美好未来的OS/3的集合体,在其远方,即将汇聚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新时代。

于是,基于上述生物学的新认识尤其是“菌心学说”以及“菌脑双心论”的新研究,我们乐观地认为并预期,有了新的科学内涵的“哲学2.0”将会显著推动人类社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促进人类“思想解放”,并促进“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目标的加速实现,显著减少慢病、犯罪和战争等源于此前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失序结果,促进“身心灵”三位一体大健康新时代的迅速到来,让健康、和平、美丽、幸福之花,全覆盖地绽放在地球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之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097010.html

上一篇:这个世界,究竟是谁的?
下一篇:新生物社会学、社会学2.0(SOS)代码原则定义
收藏 IP: 114.248.1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