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出世vs入世?肉体承担着两难的选择的原因是这样的——且看“菌心

已有 2140 次阅读 2017-5-21 21:1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出世vs入世?肉体承担着两难的选择的原因是这样的——且看“菌心说”学说之科学解释,以及如何将其统一的问题


张成岗/:rose“菌心说”学说👼柔性辟谷技术,2017.5.21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参考百度搜索如下:"出""入"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世”则指凡尘俗世。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出世入世我认为其实没有好坏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我们应该尊重别人选择的生活,其实也是尊重自己选择的生活。


以上属于前言,用来为本文的内容作为铺垫,以便读者能够了解我们的科研工作的意义,及其对于人生存在之理解的普世价值之所在。


通俗地说,入世相当于生活在现实之中,与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密切相关;而出世则相当于游离在现实生活之外,与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密切相关。通常地,当一个人满意于现实生活的时候,他就更愿意活在现实之中,浏览着人世间的美好,在食色性也的温室中,愉快地度过自己的生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然而,现实生活往往不仅是温暖的,反而更多的是残酷的,需要当事人面临种种压力,例如升学、工作、求职、竞争、婚恋、家庭、子女入托等,包括在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以及即便是作为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也会由于医患矛盾紧张而备受压力。这些种种不愉快的现实生活,就会导致人们产生强烈的“出世”情节,希望能够远离尘世间这些烦恼,寻求内心的清净与安宁,或者在寺庙,或者在田野,动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忘记烦恼,忘记忧伤,去享受那一直憧憬中的神仙般的生活,此即“出世”之所求。

绝大多数情况下,出世vs入世,是每个人经常纠结的情况,小儿往往快乐于入世,而垂暮老人往往期望于出世,一方面与年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生活阅历有关,尤其是在打拼的一生中,遭受了重大磨难的人们,更渴望从入世向出世的转变,这也是世俗之中存在很多寺庙、禅堂、道观等的原因,因为话说回来,“出世”更强调精神追求,而“入世”则强调物质追求。出世和入世,都可以为当事人带来愉悦,但是原理上不一样,因为通常入世所带来的愉悦是外在的来源,以物质为代表,是外在,而出世所带来的愉悦是内在的来源,以精神为代表,是内在的。

由于出世和入世往往与人的思想、精神和心理等复杂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多为社会科学所关注,鲜有自然科学以及医学领域的人们看过来,而且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医学领域还没有能够回答和解决出世和入世这样的事关人类精神世界的能力呢。

然而,随着“菌心说”学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新医学”理论体系貌似正在开始扣问这个问题了,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有趣的线索,接下来给大家进行介绍。

首先得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菌心说”学说?该学说是于2013年12月19日由我(张成岗)提出来的,指的是人体包括肉体+菌群+人脑三部分结构,其中肉体是平台,支撑后两者,肠道菌群负责人们的内心活动即菌心,赋予人体饥饿感和欲望,主导情商,而人脑则负责智商和精神与思想,从而从总体上构成人的“身心脑·三位一体”之架构。如果考虑到人脑是精神层次的依托的话,那么可将其理解为“身心灵·三位一体”之架构。知道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来讨论出世和入世的关系问题。

从“菌心学说”来分析和判断,以肠道菌群为物质基础构成了人类的内心世界,故名“菌心”,是人们的饥饿感、欲望和心理活动的来源,决定了人们必须通过吃饭的方式,从自然界获取能源和物质,用来维持每天身体的消耗,从而“活在当下”,具体表现就是人们的每天一日三餐,就是“入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人的努力奋斗和成功的考量,往往是他对于物质的拥有能力与数量的多寡,表现为工资水平、收入程度、支配资源的能力等,均可宏观地表现在这个人的“物质拥有”和“物质控制”能力的强弱和大小,即“物欲”,在“菌心说”学说看来,这些本来都是“身外之物”,本质上是受到肠道菌群之“菌心”所控制和左右的,即在入世方面,人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物质的奴隶,更通俗地说,是“菌心”的奴隶。换言之,“菌心”迫使人们活在当下、活在现实、活在物质世界,表现为“入世”。

反之,“人脑”则对应到人们的更高级的智力和智慧层次以及思想和精神层面,只是通过从血液里边使用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人脑就能够极其聪明地进行人生的思考等复杂活动了,而且,根据我们的研究来看,人脑的存在价值,一方面用来解读“菌心”向人脑传递的饥饿感之后,驱动人体产生和执行吃饭摄食动作(含此前的烹饪过程等),用来向人体和菌群提供营养和能量,另一方面,人脑是用来为“菌心”踩刹车的,避免“菌心”驱动人体摄食无度而“失控”,反而坏了肉体,既不利于人脑,又不利于菌心。因此,就人体的能量摄入而言,菌心踩油门,人脑踩刹车,两者想配合,人体更健康。这是最为关键的健康的原理和道理。然而,为什么我们要进一步讨论“出世”问题呢?

刚才已经说到,“菌心”促使人体满足“物欲”之需求而“入世”,让人们留恋于物质的世界,那么,相应地,“人脑”则用来让人体摆脱“菌心”的胁迫和压力而“出世”,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们的肉体,是“菌心”和“人脑”两者之间相互“斗法”的结果,“菌心”迫使人们“吃饭、生存、争抢”,而“人脑”则通过理智进行自我管理,以求人生之升华,寻求“出世”之状态。人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在“菌心”主导“入世”和“人脑”主导“出世”的两种状态之间反复切换的过程中,并通过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精气神以及性格和修养而表现出来。

这是基于“菌心说”学说的自然分析,而且根源上在于我们的学说,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新的“身心灵·三位一体”之解剖性理解,合乎科学道理,合情合理合法,尤其是如果受到物质诱惑太大、难以从“菌心”主导的欲望挣脱的情况下,不妨可以时不时地通过“柔性辟谷”技术来巧妙地“满足”“菌心”之“物欲”需求,而把大脑和思想精神状态能够更加升华,这是因为在连续7-14天柔性辟谷期间,每天一日三餐各喝一袋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满足“菌心”之“贪欲”,人脑就可以很容易重新控制人体,远离食物、物质等“入世”状态的诱惑,从而更容易实现即便是生活在现实过程之中,却能够很容易地在思想上和精神上进入到“出世”状态,不仅体重可以生理性下降10-20斤,而且“三高”等症状显著改善,心性得以显著提高,这也是我之所以经常通过柔性辟谷技术来调理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原因,因为这是一条能够科学、合理地协助我们从“入世”向“出世”的自由切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056262.html

上一篇:人体是肠道菌群的“公交车”,人脑是司机,菌群是乘客,三者相合
下一篇:人体是肠道菌群的“通讯基站”,而菌群则是一个个“移动终端”
收藏 IP: 123.114.1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