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gz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博文

在人大附中海外校友会筹备会上的致辞

已有 5434 次阅读 2010-6-2 00:41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人大附中海外校友会筹备会上的致辞
 
张冠梓
(2008年11月27日,哈佛大学)

各位学友下午好。
感谢宋丽波老师的盛情邀请,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人大附中海外校友会的筹备会。
首先表示祝贺。祝贺人大附中校友会即将成立。特别是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讨论这个特别的事情,很有意义。
——时间是感恩节。在这个全世界都在饮水思源的节日里,我们带着一种友好的感情走到一起,带着对老师、对学校、对培养自己的国家和社会的感恩相聚在这里,做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地点是在美国、也是世界的科学重镇波士顿,在著名院校哈佛大学。
各位想一想,中国最牛的中学,在世界上最牛的大学,在他们隆重的节日里,讨论海外校友会的成立,这本身就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这也显示了人大附中具有怎样的气度和气势,具有怎样的胸襟和雄心。
不瞒各位,这个校友会,是我和刘彭芝校长、宋丽波老师谈事情的时候,提议成立的。甚至这个时间和地点,也是我和宋老师他们商量提出来的。但是,是谁提出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即将成立了。
成立校友会,为什么?通俗地概括一下,我想到至少可以有“三点儿”意思:
一个是交点朋友,这里面,有的是故旧,更多的则是新朋。由于人大附中的原因,将我们维系在一起。我们可以叙一叙过去的故事,谋划一下将来的发展。甚至可以解密一下过去的那些脸红心跳的事儿,想一想石榴树下那些缠绵悱恻的事儿。我这是戏说,人大附中有没有这个树,那就是别的树。要不就赶紧回去栽,很重要的。
第二个,是做点事情。从政的积累人脉,经商的寻找商机,从学的会见知音,努力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
第三个,是表点心意。对母校的发展,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暂时什么还没有的,可以帮个人场。人大附中很好,很引人注目,但也很不容易。特别是刘校长,有一次我到她办公室里面跟他说事,过了不到半小时,我走了。后来,她给我来了个电话,她说实在对不起,本来可以多说一说的,只是她已经连续工作18个小时了,我走了以后,她是扶着墙下的楼。有这样的校长,我们有足够的感情维系。
各位都是青年才俊,你们穿着人大附中的校服,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肯定有不少的回头率。你们不光是自己父母的心头肉,也是人大附中的掌上明珠。你们的一些名字,我从刘校长,从宋老师这里知道了一些。他们对你们如数家珍,提起你们来,都会按捺不住地自豪。
你们进入人大附中,就是一种最权威的社会认可,意味着人生一个阶段的成功。你们从人大附中走出来,走向人生更高更大的舞台,是得益于人大附中老师的辛勤培养。你们在人大附中的这一进一出,是人大附中给你们铺设的人生的两个大的台阶,是人大附中给你们一辈子的两件大礼,里子和面子都有了。这也注定了你们和这所学校结缘,与这所学校同成长,共荣辱。
今天的校友筹备会,主要是商量为什么办校友会和怎么办的问题。我想,既然大家来了,就是一种态度,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校友会,主角是校友,需要在座的各位,以及各位身后所代表的校友们,拿出感情,投入精力,奉上智慧,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办好,共襄校友会的盛举。我想,无论如何,不应办成一个虎头蛇尾、可有可无、时续时断的组织,不应办成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食还无味的组织。要通过有声有色、扎扎实实的活动,把校友会办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得人声鼎沸、灯火辉煌,办成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再来更不想走的“大家庭”。
本来,我本人没有参加这个会议的想法,毕竟和人大附中没有直接的关系,尽管我儿子刚刚就读人大附中。他们说,你是倡议者和发起人,应该来。我想这不是一个充足的理由。我记得,钱锺书老先生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觉得鸡蛋好吃,不一定非得要知道那只下蛋的鸡。说服我来的理由,更主要的是,我顺便带的两件私活。说是私活,实际上也是工作,对大家也有好处,如有兴趣的可以参与。
一个,我是中国青年联合会哲学社会科学届别组的副主任,有很多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加;二是,我在哈佛大学正在组织实施一项《哈佛看中国——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的访谈活动》,大家有兴趣可以参加。
最后祝福各位感恩节快乐。谢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749-331134.html

上一篇: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九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下一篇:[转载]张冠梓 | 文学不死 ——访当代海外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
收藏 IP: .*| 热度|

3 金小伟 侯成亚 吴锦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