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出版社编辑问了我两个问题:
“1.从完善数学专业教材建设角度,我应开发哪些数学教材(研究生、一本、二本、三本层次?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还是非数学专业?数学分析、复变函数等经典内容方面的,还是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统计分析及软件等新技术方面的?)
2.拟开发的数学教材应体现什么特色?”
中国的数学教材不可谓不多,从本科、硕士到理科、工科、医科、文科等各种类型的教材应有尽有,但如果要问:“真正的精品有多少?”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而且已经超出了编辑想知道的范畴。事实上,我国在若干年内评选了大量的规划、精品教材,这些教材的质量如何?可能需要历史来检验。记得曾经有人撰文就某部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作了抨击,指出被评选为国家优秀教材、多次入选规划、使用量极大的教材中错误达200多处,有些可能还是原则性的错误。可见教材建设任重道远,不过这里不准备就这个敏感问题发表太多的看法。
如果从教材的类型看,我以为,目前我们最缺的教材可能是工科专业的各类数学教材,特别是真正适合非数学类研究生的好教材不多。我曾经拜读过几种工科研究生教材,虽然教材取了个“应用”的名字,但教材内容实在难以体现“应用”二字,这可能与教材编写者的背景有关系。从某种角度说,写一部面向工科的数学教材比写一部面向数学专业的教材难度大得多。教材如果仅仅是数学理论(不管直观还是抽象、简单还是复杂)的呈现,显然辜负了“应用”二字,工科专业门类繁多,作为一部具有比较广泛适应性的工科数学教材该如何取材?这是编写者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其次,编写者的知识背景、数学修养决定了教材的水平与层次,为什么西方教材常常能流芳千古成为经典名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通常都是某个领域的大家。而在中国,大家常常是不屑编教材的,即使教材的作者挂上了大人物的名字,也多是手下人实际操刀。客观地说,任何个人都很难编写出一部能面向工、农、医等所有专业的数学教材,所以比较合适的方案也许是面向不同的专业编写不同的教材,而且最好是数学教师与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编写,至少编写者应该对相关专业有一定了解。研究生数学教材与本科生数学教材有着本质不同,虽说研究生似乎也走向了大众化教育,但毕竟专业性比本科生更强,其数学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
本科生的数学教材也并非无可挑剔,抛开教材水平不说,无论是数学专业还是非数学专业教材都存在指导思想上的严重偏差。曾几何时,本科教育评估时,一个很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有没有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或高水平教材,我们不难看到,90%以上的规划教材、精品教材都花落了985高校,目前这种现状有一定改观,但变化恐怕不大。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属于一般性高校,这些高校从办学理念到人才培养目标与985高校都完全不相同,然而,一个评估指标指挥了众多的一般高校将教材瞄准了985高校编写的规划教材,《高等数学》就是典型的代表。同济的《高等数学》对于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好的参考书,除了这本教材有相当的难度(Stewart的《微积分》与之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题似乎与之有着很大的相关度。然而,对于地方高校的本科生而言,90%以上是要直接走向社会的,他们大多数也许并不需要如此高深的数学理论,所以本科生的数学教材也大有可以完善之处。普通高校的学生占了中国大学生的绝大多数,如何面向这些学生编写出合适的高水平教材?这是值得探索的问题。虽然目前有一些相关教材,但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这些教材差强人意。我觉得Stewart的《微积分》很值得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参考,这部教材的应用性色彩比较强,数学理论的阐述也通俗易懂,这是国内追求高、难、深的编者们值得参考与反思的。
可以改进的教材也许不仅止于《高等数学》,高年级的工程数学、数学专业的《数学分析》等教材也大有可以作为的舞台。一部好教材可以造福万千学子,远比几篇不痛不痒的SCI所能发挥的作用大得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