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不跟人掐架了,尤其不跟女士掐,今天修改答辩稿累了,突然心血来潮,想跟YC掐一架。
在是否可以用英语授课问题上,YC与我等较上了劲,她在吕兄的博文后评论道:
YC:用中文授课一定效果好,也未必。英文是逻辑性很强的,用英文授课,并不是简单的翻译。如果你用翻译的态度,自然是上不好的。
YC:而且,上课并不需要太多的口语,只要把专业讲好就行了。我在美国遇到有的中国老师,英语口语并不好,但用英语给美国学生上课,也非常受欢迎。
YC的观点有两个:1、英语的逻辑性很强,言外之意,汉语的逻辑性不如英语;2、上课不需要太多的口语,只要把专业讲好就行了。
首先,YC关于英语逻辑性比汉语强的判断从何而来?也许YC会说:“我只是说英语的逻辑性很强,没说比汉语强”,那你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你这话应该是针对英语与汉语的比较而说的,谁都不可能产生其它的理解。YC能否举个英语比汉语逻辑性强的例子来?
这让我想起当初的非标准分析,众所周知,非标准分析迄今没有在数学上占领她的一席之地,缘何?人们认为,非标准分析能做的,标准分析同样能做。换言之,前者只是使用了不同的“语言而已”,对数学并无实质性贡献。有一次,一位非标准分析学家利用非标准分析解决了一个长期没解决的Open Problem,这个问题的解决犹如给非标准分析打了一剂肾上腺素,然而Holmos不服气,愣是将他的证明逐字逐句翻译成了标准语言,由此证明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非标准分析的功劳。这个故事是很多年前不知从哪里看来的,现在有点记不清出处了。YC能否举个例子说明用英语可以讲清楚的逻辑用汉语讲不清楚?如果不能,你凭啥说英语的逻辑性比汉语强呢?我倒是觉得,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不存在逻辑上的强弱,只存在翻译得到不到位、准不准确。
YC的另一个观点认为,上课不需要太多的口语,什么意思?YC在这里是如何定义口语的?能否解释一下?别的课程我不敢妄加评说,数学教学是个传授思想的过程,靠呆板的板书或者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是无法再现鲜活的数学思想的。而要让课堂生动、充满魅力,没有相当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一个老师的表达能力比较差,他的专业知识即使再深厚,其课堂难免晦涩难懂,学生看书可能效果会更好些。我就遇到过功底很好,但表达能力欠佳的老师,不管多难的问题,在这位老师的眼里都是小儿科(这话一点不夸张),但课堂上,大家听得云山雾罩,不知他在讲什么,只有课外反复温习过他所讲的内容后才能有所领悟。这是个为人温和、厚道、很受大家爱戴的老师,其知识的广博与精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不能对一种语言驾轻就熟,他也许可以把一个科学问题解释得比较清楚,但要做到课堂的生动,基本不可能。
最后借用某个博主的标准语言:本文就事论事,就是论是,就事论是,就是论事,YC可别发飙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