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精选

已有 6173 次阅读 2011-4-3 21:07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章, office, 编辑部, 妹妹

这篇文章火药味比较浓,编辑部的弟弟妹妹们,你们敢精选吗?

科学网新闻发布人大校长纪宝成在扬州大学的演讲,纪校长认为:“做强做好高等教育必须要坚守培养人才的使命。”大学最本质、最核心的任务是培养人才。

作为校长侃侃而谈这样的话题显得既令人愕然,又令人感叹,是听众不懂教育理念还是演讲者不懂教育理念?纪校长应该清楚,中国任何大学从来都没说自己的根本任务不是培养人才,你走进任何一所高校,包括中国人大,堂堂的标语上一定把人才培养放在显赫的位置,理念上没有含糊过,高等教育的统领者一直都把人才培养当作高校头等重要的使命。如果与遥远的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的话,过去往往谈论如何培养比较多,具体的措施比较多,口号比较少。现在则是谈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与人才培养的理念比较多,具体践行者比较少。纪校长不过是千万个理论探讨者之一,否则,作为一校之长,如何会在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上高谈阔论?也难怪,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中国高校大概也就剩下理论探讨了。不过纪校长讲错了对象,你面对的是并不比你少一分一毫教育理念的大学教师。纪校长如果真的认为中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或现状存在问题,大可以对该讲的人讲,对着一堆对现实比你还无能为力的普通老师高谈阔论是不是有点白费了口水?

你也许会质疑高校整天在科研上大做文章,埋怨不是SCI就是项目,这很正常,用什么来反映你的实力?唯有科研,人才质量这个东西不好说,而且不好量化考评,从广义上讲,重视科研正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啊?两者是一致的,多么冠冕堂皇。敢问纪校长,你领导的人大做得如何?难道你们不是每年都在为SCI、项目挖空心思吗?你的老师们都在集中精力搞人才培养吗?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言行一致,如果不是,最好还是先对你自己的部下与老师们讲讲,再对能改变现实的人讲讲,那样岂不是更有意义?说实话,如果有人在我面前大谈特谈高校理念什么的,我恐怕会在他面前打呼噜。

校长也好,老师也罢,大家心如明镜,都知道自己该做啥,也都知道自己在做啥,更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意味着啥,纪校长千万别以为众人皆醉他独醒。很多事情乃大势所趋,校长与教师都无能为力,就如我们抱怨现实多么的令人无奈,但任何个人都改变不了现实,你甚至想做一个置身事外之人都很难,不是随波逐流,就是被滚滚洪流淹没,只要身在其中,谁都不可能幸免。什么大学去行政化、去产业化、去企业化等等,不过是痴人说梦,更别指望没人来管你,你敢越雷池半部,立马有人修理你,你不做迎合者就靠边站。那些整天嚷嚷着改革、嚷嚷不公平的人内心到底在想啥?老百姓不是傻瓜,心里亮堂得很。

很多人都认为应该为了改革高等教育而呐喊,我们喊了多少年了?的确改了很多,也许你的呐喊恰恰成了改革者的借口,问题是,你对改革的结果满意还是更不满?也许你的呐喊赶跑了一个守旧者,迎来了一个开拓者,焉知开拓者不比守旧者更加面目可憎?文革前十七年,我们进行过那么多的改革吗?那时培养出来的人才好像不比现在赖呀?现在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改得个石破天惊、地动山摇,可我们出了多少杰出人才?可见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改革,而在于每个人都能心如止水般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践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我们能做到吗?物质决定精神,你要生存,就要适应这个环境。海龟们也许真的踌躇满志想以精英的身份回到祖国来为改变现实有所作为,那我可以告诉你们,在这个问题上你们一点不比土鳖高明,土鳖们改变不了的现实你们同样改变不了,要么适应这个环境从而成为土鳖中的一员,要么回游,做个两栖者,反正中国不差钱。

如此说来,我们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也未见得,我们可以有所为,只不过能为的有限,我们能做的是保持一颗善心,尽可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更不做误人子弟的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429404.html

上一篇:打通学生数学学习的任督两脉
下一篇:院长并不好当
收藏 IP: 219.137.54.*| 热度|

31 李学宽 张伟 赵明 丛远新 李宁 刘洋 钟炳 杨秀海 马磊 陈绥阳 谢鑫 朱志敏 曹贺贺 徐耀阳 蒋永华 逄焕东 孙庆丰 郭桅 刘广明 牛丕业 王涛 文绍 张欣 罗汉江 冯克鹏 杨正瓴 吴斌 zzjtcm gaolianghust xqhuang dreamworld

发表评论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