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什么叫“教育家”? 精选

已有 7453 次阅读 2010-8-6 15:11 |个人分类:教育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们动辄称呼XX为“某某家”甚至为“某某大师”,大多数时候大家不以为意,因为习惯成自然,这么叫了既不会让对方得到什么实在的好处,自己更不会损失什么。但如果是某种正式的场合,特别是要对某个人盖棺定论的时候,较真就难以避免了。科学网上曾经因为季羡林先生去世时有人质疑他的“国学大师”身份引来轩然大波。现在因为有人质疑钱老的“教育家”身份再度引发争议。争议未见得是个坏事,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澄清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
       什么叫教育家?历史上出过哪些教育家?这可不能杜撰,我搜索了一下,网络上是这么说的:教育家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杰出人士。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有不同,前者重实践精神,后者重理论研究。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阳明;近代则有陈垣、陶行知、晏阳初、黄质夫、夏丏尊、蔡元培、马君武、许寿裳、严范孙、胡雨人、胡敦覆、梁漱溟、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唐国安、徐特立、屈伯川、汤有祥、柳贻征、杜亚泉、武训、黄乃裳、包煜文、容闳、江学珠、史英、陈清枝、杨茂秀和李雅卿。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体良。近代的著名教育家有蒙特梭利、Rudolf Steiner、杜威、尼尔、铃木镇一等。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教育家的定义有点宽泛,学为人师的人也许不难发现,事实上,每个有建树的教师在某些方面都可以成为某些群体的老师,否则如何当老师?但行为世范就很难说了,概念上有点模糊,不太好界定。就好比曾经有地方评选道德模范,啥叫道德模范?道德是多方面的,谁能真正当得起道德的楷模?有人给教育家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家是指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书育人、教育研究工作中有较高的造诣或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如果这可以作为教育家的公认定义,恐怕科学网上的教育家比比皆是,用这个定义大概无法分清教育家与教育工作者的区别。那么到底什么人才算得上当之无愧的“教育家”呢?西方教育词典有关于教育家的定义:“教育家是指教育领域里面知名的研究者和理论家,是比教师威望高的人。他过去可能是教师,现在不做教师,或者他根本就没有做过教师。”按照这个定义,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校长都可以冠以教育家的头衔,因为现在的大学校长教育理念是最丰富的,不信你看看《中国高等教育》杂志,那上面绝大多数的文章作者都是大学校长,论威望,谁能说校长的威望不比教师的威望高?估计各级各类的教学成果奖获得最多者也是大学校长,早符合温总理教育家办教育的要求了,创办世界一流大学还用得着天天喊口号么?
       教育家的确是个比较含糊的概念,对于习惯了量化的中国人来说,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模糊的定义应该还是可以下的,也就是说,可以给教育家下个描述性的定义。科学网上关于钱老是不是教育家的争议集中在钱老有没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专著,我看这正是量化指标惹的祸,国人习惯了用指标去衡量一切事物,离开了指标一切都变得不可捉摸。请问谁能在孔子、陶行知、蔡元培三位世所公认的教育家之间来个关公战秦琼?不妨列个表格让三位教育家PK一回?我想如果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的话,孔老二在今天众多的教育家中也许排不上号。
       教育与思想是不可分的,没有思想何来教育?所以教育家必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理念,这种思想与理念不是对某个具体事情的改革设想,更不是迎合上层、与上层一致的高谈阔论,而是指导他以及他所影响的群体的教育行为的一种信念,继而对世人产生影响。
       教育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被教育者创造能力的激发与挖掘,因此教育家如果不能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杰出人才就无法证明他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的成功,他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家,最多是个失败的教育家。
       由此可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并且其思想影响了一代甚至数代人、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的人方能称为教育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350520.html

上一篇:天下第一荔
下一篇:路灯
收藏 IP: .*| 热度|

27 阎建民 马昌凤 梁进 葛肖虹 赵明 孙学军 陈安 钟炳 王修慧 杨秀海 刘立 马丽丹 任国鹏 吕喆 苏红 苗元华 耿文叶 张芳 鲍海飞 许培扬 唐常杰 丛远新 刘广明 熊伟 单治超 黄锦芳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