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和分子病理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WangXY

博文

中国学术界“偷”的意识到底有多严重?我的mini研究报告 精选

已有 11795 次阅读 2010-11-21 07:10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研, 论文, 版权

 

作者:王孝养

 
      中国学术界剽窃抄袭现象相当严重,根据浙江大学学报主编张月红用查抄袭软件的检查结果显示:31%论文有抄袭行为。这一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的抄袭行为有这么严重吗?本文作者做了个Mini研究,对这个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答案。

研究方法
     选取作者本人近一年在科学网上发表的有关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博文8篇,其点击数在4,000以上(最低4324,最高15523, 平均7579.78)。这些博文包括:《老美真的很在乎影响因子吗?》、《多少数据才够发表一篇像样的论文》、《小心给论文起名,别因题目让自己的论文掉价了》、《论文投稿被拒的常见原因排行榜》、《你的科研水平在哪个档次?》《别瞧不起这样的“笨科研”》、《寻找自己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平衡点》和《读影响因子8.99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审稿过程的文件有感》。将这些博文的中文题目拷贝到Google上搜寻。找出博文被转载的网站,并记录是否在转载中注明了姓名和科学网作者博客的网址,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所选的8篇博文,总共被不同的网友转载了40次。为使结果更具代表性,如果同一网友同时转载两篇以上博文,计为转载一次。结果显示在40次转载中,有9次网友转载时只标了作者的名字, 24次网友标注了博文的网址, 同时标有作者名字和网址的仅7次, 既不标作者的名字, 也不标来源网址的达14次。 后一种情况,应该属于明确的版权侵犯者,将结果转换成百分比见下图所示。

 



讨论 
      
严格来说,在网上转载他人文章时,应该同时标示有作者名字和网址,遗憾的是仅有17.5%的网友做到了这一点。多数网友只标了网址(占60%)。本文将转载文章时既不标作者名,也没有来源网址的归类为版权侵犯者,这一数字高达35%。 
      本文所调查的博文全部是关于写论文和科研相关的话题,我相信读者或转载者应该都是科研人员,可能尤其以年轻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为主。高达35%的版权侵犯者,足以表明,中国科研人员“偷”的意识,在学术界,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中有很强的群众基础。
       博文转载既不能算作发表论文的数,也可能没有任何经济利益。转载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或与网友分享有价值的博文。因此,博文转载应该是很个人的自由行为。这高达35%的侵权者,表明这部分人潜意识里没有版权概念,“偷”了他人的文章,却习以为常。
       学术界这种“偷”的意识扩散到科研中将是抄袭和造假。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我的这个研究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31%论文有抄袭行为的可信性。

       是谁造就了学术界如此广泛的习以为常的“偷”的意识?我认为,我们从小到大的标准答案的考试制度和我们的教育体系对版权意识教育的漠视是难脱干系的。

        当然,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如有兴趣和有精力的网友能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其结论将更有说服力。

结论
     
中国学术界35%的人有“偷”的意识。这将严重阻碍中国的原创性科研的发展,同时也表明科研打假的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1.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7/n7312/full/467153d.html
2.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index1.aspx?userid=402046。

 



中国期刊投稿31%剽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046-385897.html

上一篇:要论文水平还是科研水平?
下一篇: 晒一晒美国NIH的职业道德考题
收藏 IP: .*| 热度|

32 武夷山 薛长国 刘全慧 王桂颖 葛肖虹 刘进平 孙学军 赵凤光 陈安 王辉 信忠保 牛登科 陈国文 毛培宏 丁甜 熊李虎 吕喆 黄晓磊 苗元华 张天翼 李志俊 李学宽 侯成亚 许培扬 吴锦宇 王有基 徐耀 刘广明 杨华磊 张玉秀 王雪强 colorfulll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