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茶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suiyang

博文

新诗讲意

已有 6984 次阅读 2008-8-22 19:48 |个人分类:池蛙集|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本文的题目,来源于文评中的一句话。动手一写才发现题目过大,但牛已吹出,只好大题小作,限谈某些新诗的“解读”。

 

 

新诗讲意

 

陈绥阳

2008-8-22

 

 

    一段诗评应答。

    在《新诗三境》中,燕君评:“我对新诗的喜爱,最早时缘自对一位高原诗人诗歌的心仪。我曾经在柏兄的文字后有一些评点,那些或许能体现我对新诗的一点点心得。”

    由此查得燕君在梦(2)中评:“诗人写作的时候,时而‘离开智性去建造它自己的世界’,时而‘无意识’自由挥发情感,大胆讴歌爱的过程,”并有博主(白木)回复:燕清妹子读得很仔细,写作的时候的确是时而想想离开智性去建造它自己的世界时而无意中无意识让情感自由挥发,直到有些子醉。

    于是,我在《新诗三境》中对燕君评论的回复是:“古诗谈境,新诗讲意;境专于界,意贵在无;所以‘无意识’更注重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的意识活动。白木爱好老庄易理,也就自通‘无意识’。”

    下面,就谈新诗讲意。

 

    新诗讲意,在这里不是新诗讲艺,而是讲“诗意”,“诗想”。

    在《古诗谈境》和《新诗三境》中,是面向作者的,本文试图面向作品。由于现代诗派中,有许多风格迥异,甚至在语言革命、题材革命、精神革命的标榜下,有坚决“向下看”的价值取向,很难在本文的框架下来讨论。因此,本文所谓的新诗,仅以科网出现的或类似其风格的新体诗为对象而简称为新诗。

    这类新诗,由于其作者在科学研究中的成就,对专业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对思想方法有独到的见解,使其作品有时有形而上的特征,甚至在其作品中有多个学科、多种思想杂合的现象,也很难断定这些作品是哪个流派的风格。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何解读新诗?

 

    现代诗歌变得“难懂了”,也就是说,诗人开始表达现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诗歌包括众多文化指涉,其中的话题甚至是较少人知的,对于科学专业的、经典的学习已经降级到少数热心人士。高度现代性的诗歌需要大量的注释。因此,我在评论中戏言:“读君之诗,不比看开幕式。后者,只需要带一幅笑容,坐一小凳(沙发是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即可;前者需一杯清茶,双目凝视,三神聚焦,四肢不动,五六七八遍后才可摇头幌脑。”

    换一个角度看,博主郑君讲:“也许读者不容易明白作者的原意,但不同生活经历的读者会从中获得不同的强烈的感受。”又讲“诗不是拿来懂的,诗是拿来感觉的”。也就是说,读者在作者营构的诗境中,或者说在诗人建造的“没有被确认的世界”里,耕耘自己的心情,架构自己的感受。因而,读“懂”或感悟一件作品,首先要了解诗人。因为,诗人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多数人都生活其中的智慧和感情的内在世界。诗人乔治·奥朋(George Oppen)诗人是没有被确认的世界上的立法者。

 

    另一方面,分清新诗(许多新诗已不讲“歌”了)的基本流派特征及其哲学基础,仍然是解读新诗的基本背景。

    在诗评的心物二元结构中,对主观与客观,即“人”与“境”,或“情”与“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在汉语古典诗词中,以人境合一为基础,即情景交融,从而将“人境”分为三个层次,即外境、心境和灵境,即知、情、悟,或景、心、缘。当代,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下,对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已有相当认识,而更加注重人的本体和人的意识层次。尤其是从意识层剥离出无意识层后,诗人从逻辑、结构、时序的关注转移到非逻辑、非结构、非时序的关注。

    例如,有人说,1895年出现电影后,巴尔扎克死了,即传统以情节为主的叙事方式结束了。而写意识活动,是影视镜头不能达到的地方,尤其是无意识作品也不是逻辑演算所能得知的,于是一些新的作品形式诞生了。这种形式主要表现的是以心系事,以心系人,即心系人事,而表现出现代文化内涵中的非理性主义与危机意识。从而,有如下特点:

    1、无意识。意识流的层次有两层,一个是意识层,一个是潜意识层,就是无意识层。在意识流写作中,主要是描写潜意识层、无意识层的活动,有时是某种情结的消解过程。

    2、非结构性。这种非结构性表现为无逻辑性,非理性,不是按照逻辑关系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不是按照理性的范式进行架设、建构,也就难体现建筑美。表现出非因果、随机的一种神话结构,把现实世界置于神话世界当中。

    3、动态性。意识流的动态性表现为重视心理时间,以心理时间为描述的主要时序,经常使用的时序方式包括循环、颠倒、闪回和预见时序。

    4、意识迁移。在意识流的形式中,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等心理现象。这种迁移就是意识运动过程的轨迹,这种轨迹可以是循环的、分枝的、混沌的。

    这种特征是不讲韵律而讲诗律(不是律诗)的。

    从新诗流派群落的角度考察,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是两个繁荣时期,在这两个时期,新诗刊物和新诗流派群落如雨后春笋,艺术方面的创新也最多。

    上世纪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不是语音的)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

    1978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了民刊《今天》,后被称为朦胧派或今天派。他们挑战诗歌的传统规范,反思人的本质,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也遭到极大的批评压力。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学生诗潮,其中以诗人海子、骆一禾、戈麦为代表的群体,更进一步发展成新的诗歌写作姿态“神性写作”,其特征是更多地拷问自己的灵魂,把现代性置于次要位置,而追求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表现宇宙真理的存在性,将哲学和宗教统一于最高的诗艺,即宇宙真理,企及永恒的诗意。

    中国新诗在90年代进入了新的发展,促成了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的有力对抗,更使一批诗人走向第三条道路写作,写作方式与风格的多元化也日益呈现出来。

 

    其次,在技术上,如何阅读现代诗作,一种方法是解构。我曾戏言,诗者,撕也,把文章撕成布条,撕成碎片。正如我在昌凤兄评论后的回复中说:“我早就见您将白木的‘般若青青’解构了,进行了分词处理,其实您是在教年轻人如何解诗与作诗:从语句的基元抓起。把基元映射到相应的领域中,语义自然就出来了。掌握了语元的律与用,写诗就有了基础。不知诗词爱好者是否理解这一点。”其实,这是一种语言分析学的方法,也是指称语义学的数学方法。后面,将以如何理解诗人白木君诗作《自相似性结构着的嵌套之二:一半儿葫芦;一半儿娃》的“引子”为例,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

 

    一枝芦笛,两色清音。在现代诗派的审美分野中,下面,就感性张扬的主情与理性静凝的主知,具体地解读科网诗人白木君的两首诗作,作为实例。这种解读仅是读者的感受,不是创作意图的复原,正如“眼睛的铁轨向梦延伸”,而“流下经典量子对应的疤痕”,喻创作与解读既“不能完全重合,又不能轻易离开,所以就像猫爪一样不断的抓,从而留下了痕迹。”

 

    一、《未名湖畔》的解读

 

    这不是一首感怀的情诗,而是追忆北大两位杰出的青年诗人,那是1989年,海子与骆一禾先后逝去。在那个夏日红云扑地的黄昏,玛瑙啄成的小诗,坐在湖边的青草地上,渐渐地被愚蠢的黑夜裹藏,又像波纹一样地消逝。送走一个又一个的黎明,等到那新的希望的黄昏,他们来了,但不再是雅嫩的小诗,而是肩上披着黑纱,成了孤傲地雕塑。我意欲向那永恒的塑像逼近,走进他们从前的诗意,却被狂风吹灭、大船拖走、黑夜吞噬。只是站在他们以前的位置,把滚落的凝聚着梦的泪珠洒上这块草地。我消逝在风中,让那未名的雕塑独自孤傲地立在未名湖畔。

    过了近20年后的今天再改“未名湖畔”,也是追忆“那些火红的岁月,还有未名湖诗歌朗诵会,以及在草地上点着蜡烛三五朋友间一夜诗意的唠叨。”深深怀念大学生诗潮的活动与影响。

    白木君是诗人海子(查海生,安徽怀宁人)的同乡,早年在北大就读时就习作现代诗,并有诗作发表。在科网的诗中,也表现出对海子的怀念,如《一首旧作.挽海子(19893月写于北京)》;而在有的诗中又表现出受海子诗的影响,如《以夜为梦以梦为马》。

 

    二、《自相似性结构着的嵌套之二:一半儿葫芦;一半儿娃》“引子”的解读

 

    《自相似性结构着的嵌套之二:一半儿葫芦;一半儿娃》的“引子”:

        既济未济,

        正定临济;

        天圆地方,

        一觉义玄。

        左有四主宾,

        右有四照用。

        火土金水木,

        人境俱不夺。

        光滑有流形,

        度量还正定,

        切空余切空,

        联络本相融。

        木子代数群,

        暂布奇异阵,

        顺逆解自然,

        道心自可达:

        一半儿葫芦;

        一半儿娃

 

    前八句,由“济”字而起。所谓“济”,是指渡河,通“度”;已渡为“既济”,未渡为“未济”,分别构成八八六十四卦的第六十三卦和第六十四卦。“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预示小事是亨通的,遇大事则必须坚守正道,才会有利,否则将陷入混乱。“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预示未完成,然而却酝酿变化,虽然充满希望,又像小狐渡河,在几近成功的时刻,但尾巴还在河里。因此,临济之时,必先“正定”。“正定”在数理中是确定、稳定。然而,禅宗“临济宗”的发祥地临济寺在河北省正定县城东南濒临滹沱河渡口的临济村,古时称“正定县”为“真定”,而“定”的定义源于“相為,內不為定”,是指“还得本心,保任本心”。

    因而,“正定临济”是一语双的,既指济又未济应保任本心,又指临济宗发祥地名并由此引出“一觉义玄”。 义玄,俗姓邢,今山东东明人,唐代高僧,是临济宗的创始人。唐大中八年(854),义玄法师住持临济寺,弘扬临济宗禅法,提出四料筒、四宾主、四照用的认识原则和教学方法,也是临济宗禅的四个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其中,四料简是指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人境俱不夺。这里,“人”指主观存在,指客观存在,意为遣除,指运用禅机消除人、境等对象的实有性。这八句是指易经与临济宗对世界的认识论,相当于形而上的葫芦虚境,故称“一半儿葫芦”。

 

    下八句,由“流形”一词始。“流形”一词始见于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杂然者,品物布列繁多之状;流形者,种种物则,各成系列。由此转义“流形”为世间复杂之形体。复杂的形体,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形体不能在一个欧几里得空间中描述,另一类是不能在整数维空间中度量。对于前者,就用“流形”一词作为其数学概念(诗语入数学概念者,可见其它拙文)。因此,流形是指极其复杂的几何形体,其上每一点存在一个小邻域与一个n维的欧几里得空间同胚,如果该同胚映射是无穷次可微的,则称该流形为光滑流形。该八句是指一些数学工具,也是物理中量子力学(经典与非经典)的基本工具。其中,“顺逆解”可理解为数学用语,也是命学旧籍,如《滴天髓》的用语,这里不再进一步解读。因而,后八句是现实空间中的“娃”,娃是人入世的现实,故“一半儿娃”。

 

    “引子”是用“一半儿葫芦”与“一半儿娃”相对,从而全诗希望表达:“易经八卦很多人只是从哲学角度来理解或受到启发,个人认为她也能对数学和科学有用。我自己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数学概念与之对应上,从直觉上来说,应该与李群和李代数等有密切联系,也得到了一些对应的公式,但没有进行到在她指导下作出科研的程度。”

 

    当然,这是一种诗作实践,自然在相关评论中也有仁智之见,偶仅以为通过实践是可以日臻完善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049-35791.html

上一篇:古诗谈境
下一篇:奥运、金牌与诗人
收藏 IP: .*| 热度|

4 刘玉平 郑融 马昌凤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