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hzhao

博文

纪念恩师张中杰研究员 精选

已有 12280 次阅读 2016-9-7 14:55 |个人分类:人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很快又到教师节了。感念师恩,那是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节日。但自从三年前的教师节之后,每到这个节日,心情就非常沉重,因为每到这时候,就愈发怀念自己读博士时所跟随的导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中杰研究员。恩师是在201396日,也就是教师节前几天去世的。恩师走得很突然,噩耗传来都难以置信。每每想起恩师离去,就沉痛不已。明天就是恩师去世三周年的忌日,无论如何都要写些纪念恩师的文字了。

我是1997年初春认识恩师的,那时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还没有和地质所合并,位置在大屯北路甲20号。我们国家重大的科研成就、著名的专家学者常常是和中科院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中科院在我心目中那是很神圣的地方。受到大学同学来信的鼓舞,同时大学的老师向我推荐了张老师,我这才有了报考中科院的博士的想法。张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中午还留我吃了午饭。午饭是在研究所对面的一家饭馆,一起去的还有张老师的博士后导师滕吉文先生的博士张秉铭。吃饭时张老师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学生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稍微为学生考虑一下,学生就能满足。当是想这位老师会为学生着想,后来的经历也说明张老师是非常替学生考虑的。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科研经费还不是很充裕,工资还很低,学生的生活津贴也较少(不过要高于普通高校)。如果有出差的机会,张老师尽力让我和课题组另外一个年轻人去,这样不仅使我们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扩大视野,而且还能改善一下生活。到老师那里访问的客人较多,而且大多从事与地球物理有关的工作,老师通常不仅会将我们介绍给他重要、关系亲密的老师和朋友,而且如果请客人吃饭的话也叫上我们。张老师来自农村,所以非常理解我们这些同样从农村来的学生们。老师常常把我们叫到他家里一起过节、聚餐。张老师对他的学生很和善,所以和他在一起,我们并不感到很拘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师兄弟几个在老师家聚餐,大家兴致很高,喝干了红酒和白酒,快半夜了,又去买啤酒,回研究所的时候,繁星满天。老师是繁忙的,孩子小,科研也要做,为学生考虑那么多,对我们那么照顾,实在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指导研究生,对这点体会得就更加深刻了。

恩师希望我们都能有所建树,用他的话来说,一提到相关领域的工作就得提到你做的工作才行。所以老师很注重对我们的培养,只要对我们成长有利的他就努力去做。张老师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看到人家每周都做学术讨论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于是回国后,他就在课题组内实施。一开始,由于人员少,没有经验,我们年轻人感到很难。不过在老师的坚持和带领下,这项活动还是坚持了下来,到后来就变成常规了。课题组成员轮流做报告,在报告会上轮到的人员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其他人提问。报告完后,张老师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如何讲效果才会好。经过这个活动,不仅促进了我们的工作进展,而且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很重视视野的重要性。尽管经费紧张,2000年,老师还是派我参加了在捷克举办的地震波传播专题国际研讨会。派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那时即使在中科院的研究所也是很少的。

在科研上,张老师很开明。学生的研究可以不限于他指定的题目,只要合理、可行就给予支持,并且积极地给学生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困难。一个师弟做青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在地球所没有大型机也没有相应的软件,为此张老师积极给他联系有条件的单位,使他顺利博士毕业。如今这位师弟也已建成了自己较大的科研团队。

我感到恩师对自己的培养呕心沥血最深切的还有他对我的论文和项目申请书的修改。记得写博士工作的第一篇论文,张老师逐字逐句地修改,删除的、增加的、语句和段落顺序调整的符号,密密麻麻。张老师不仅修改,还讲解为什么这样修改,使我领会文章的写法。通过多篇文章的修改,我对于论文的写法我才慢慢有了路数。项目申请书也是在恩师的教导下上手的。

即使毕业后,恩师也一直关心我的成长,给予了很多关爱、指导和支持。在做博士后期间,有段时间不是很顺,可能是我不善交流沟通的原因吧,别人有些误解。恩师知道后,就去向别人解释,惟恐我受到伤害。这件事是别人后来向我讲的。我知道后特别感动。在事业上,恩师也不断给予支持和指导。我主要做地震波的运动学模拟方法研究,所研究的射线追踪方法没有考虑频率的影响。当有限频率射线理论刚刚在国际上出现时,张老师就把这一前沿动态告诉我,让我关注。当我评上研究员后,张老师感到很高兴,并及时对提醒我,作为研究员今后在科学研究上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恩师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业,同时也注重对我们人品的培养。虽然平时张老师很随和、对我们多加肯定和鼓励,但在如何做人上对我们要求很严。实际上,在这方面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深影响了我们。作为杰出的地球物理学家,恩师不仅学术造诣高深,而且因人格魅力而广受赞誉。他待人热情而且真诚,乐于助人。对于年轻人,平易近人,向他请教问题,他都愿意给予解答、进行讨论。我读博士的时候,就经常有人来访;我毕业后,恩师就更繁忙了,在他办公室,电话一会儿一个,这个客人刚走或还没走那个客人就又来了。恩师很重情义,我想这是他受到广泛爱戴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高山仰止”。恩师虽然离开了,但他在我心中将永远是令人景仰的丰碑,激励鞭策我前行。

恩师千古!

写于201695-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92-1001423.html

上一篇:Linux系统下地学绘图软件GMT的安装
收藏 IP: 124.17.4.*| 热度|

19 梁洪泽 左小超 刘良云 李雪 祁昌实 彭真明 史晓雷 章雨旭 陈桂华 唐自华 任胜利 陈儒军 黄永义 周聪 黄兴兴 樊春 秦泉 李刚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