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轻描淡写话发表:博客微博“并机直播”纯粹是为在场诸君

已有 3223 次阅读 2014-11-28 01:00 |个人分类:期刊工作|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 下马坊站,南京农业大学。穿过主楼图书馆至5楼会议室。二斌准备充分,相当于作了主旨发言。行政认可的评价牵引着学者的发表方向。科研与写作的兴趣恰恰需要一个非功利阶段历练。期刊需要定位目标作者群,作者需要目标期刊群,拓宽交集很必要,作者提升科研、写作能力,积极寻求成果展示平台是可以理解的。
  2. 科研的话题、写作的话题、发表的话题,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人生涯理论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与科研的过程,不断地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也是时不时地寻求发表渠道、实现供需见面的交流过程。国家与世界大事,习奥坐下来谈;写作与发表琐事,大家坐下来聊。有话好好说,遇事多商量,交流是有益的。
  3. 学校是兄弟院校,群体是学术共同体。大多初次相遇,客套都属于多余。不是怕无话可说,最担心时间不够。大家被各种考核所压,各有任务,能够坐下来交流心得,难能可贵。对于投稿,我个人的基本建议是放低身段,经历一段无功利发表阶段,纯粹享受发表的乐趣,比如,发表在报纸上,尽管未必属于科研成果。
  4. 再比如,发表在低端期刊上,发表在自费出版性质的增刊上,这个阶段的意义,相当于体育比赛的热身赛。像大家看到中国足球一到重要比赛就落败,根源还是历练不够,非功利性质的训练、热身过程不充分。科研兴趣,写作兴趣,发表兴趣,要想方设法调动起来。兴趣至关重要。
  5. 其次,投稿不能盲目,要知己知彼。如果一个作者感觉自己的水平相当于期刊作者的“中数”,或达到平均水平,应该可以投出去了。不能用最高水平的作者吓唬自己,也不能用最低水平的作者误导自己。刊物置身于社会之中,难免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尽管说法都是冠冕堂皇。
  6. 第三,投稿要恪守期刊规范,要入乡随俗。理论上,出版规范是国家标准,只有一个规范。但中国学术界有一股民族主义思潮,直接影响规范的变更。比如光盘版规范,事实上被不少期刊摒弃了。犹如西装换回了中式服装。比如,学报学会力推的一刊两制,本质上都是挑战光盘版国家标准。
  7. 特别是期刊的领导人,或因为理解的原因,或因为主权在我的心态问题,学术期刊实际执行的标准迥异。正是这些原因的客观存在,那作者只能入乡随俗。良好的规范有利于通过资格审核,不至于第一轮就惨遭淘汰。诸如摘要、英文等等环节,要做足功课,虎头蛇尾,丢三落四,恰恰折射了作者信心不足。
  8. 第四,要胆大心细“脸皮厚”。脸皮厚是优秀记者挖掘别人不能挖掘到新闻的杀手锏。比如对于重要行业领导人的专访,狗仔队捕捉独家娱乐新闻,都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导师及重量级人物的推荐,作者追踪电话,立足当地登门拜访、询问,都能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内心要强大,能经受挫折,“脸皮”要厚。
  9. 第五,归根结底,要向科研要质量。虽然学术期刊定位不同,但喜欢名校、名家、名作,几乎是相同的。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进入名校,本身是长期学习训练的产物,是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名校学者本身就是学术认证。名家是社会公认的,有不少也是呕心沥血取得得成就。年轻人唯有追求自己作品是名作。
  10. 至于如何提升科研质量,就一言难尽了。事实上,考入名校,读研、读博的过程,就是科研历练的过程。广泛阅读的过程,就是见多识广、开阔视野的过程。课题申请的过程,就是提出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加入科研团队,承担科研任务。比如申请科研项目,主持科研课题。比如,参加科研沙龙,相互启发,头脑风暴,也是保持一种氛围。如果得过且过,温水煮青蛙,慢慢消弭斗志,就如磨刀之石,不见其缺日有所损。阅读名著,阅读文献,厘清思路,寻找学术空白点。
  11. 某种意义上,没有名著的理论支撑,文章很难写得深入,写得系统,读通了名著,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如果把若干部名著读懂读透,就犹如复活了若干古人、名人,在这样的理论储备下,解决现实问题便游刃有余。最后,别忘了主持人画龙点睛的精彩总结:课题做起来,沙龙办起来,文章写起来,稿件投起来,一切都要行动起来、互动起来,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一起拓展属于我们的意义空间。共勉之!
  12. 谢谢二斌君精心准备的报告,谢谢卢虎君精到的即席发言,谢谢大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846844.html

上一篇:正大光明正义凛然正气浩然:著名法学家杨玉圣教授胜诉在北京
下一篇:花城的花儿这样“修剪”就好看了
收藏 IP: 117.89.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