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从输得很好看到输得很难看——我看朝鲜队的两场世界杯比赛

已有 3597 次阅读 2010-6-23 14:16 |个人分类:边看边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朝鲜, 世界杯

人口不多,面积不大,生活也不富裕,处在相对封闭的圈子里。尽管如此,朝鲜国家足球队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实力,居然参加了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这实在不容易,可能,在他们眼中,这是社会主义和主体思想的伟大胜利。如果单独看朝鲜队对巴西队一役,他们踢得可圈可点,甚至可歌可泣。但如果将两场比赛连观,他们失败当在情理之中。可是,不恰当的宣传,错误的自我定位,值得质疑的排兵布阵策略,害惨了他们。

 

首场对阵举世公认的五星级巴西。他们自己言说要拿世界冠军,强调力量来自对伟大领袖的热爱。这样的舆论,可能是信心满满的真情流露,也可能就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心理战。反正不太熬夜看球的我,竟然好奇地被煽动起来看个究竟,也为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留下一抹难以忘怀的记忆。比赛是有内容和吸引力的,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事实上,他们打得确实不错,重兵密集防守,跑动积极,相互协防布下了铁桶阵,非常接近541阵形,甚至利用巴西人的麻痹大意,大有平局的机会。反观巴西则打得更轻松、流畅。场面上,两队有不同的表现,一个如临大敌,一个平和自然。在靠意志、体力在苦苦支撑的同时,在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悄悄地埋下了下一场对阵葡萄牙失败的种子。

 

朝鲜了解巴西,洞若观火,巴西不了解朝鲜,雾里看花。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取得足球胜利的元素是多样的:体能、奔跑、技术、战术、心理品质、裁判、甚至运气,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足球传统、个人禀赋,一个都不能少。朝鲜1:2负于巴西,表现中规中矩,受到了广泛好评。这其实还是输,只不过输得好看一点而已。但是,朝鲜却由此得到了错误的信号:在巴西的这杆秤的度量下,他们是一支世界强队。对阵葡萄牙,他们的心态、打法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甚至还付出了体能透支的代价。

 

放弃了防守的强项,与葡萄牙人打起了颇具观赏价值的对攻,愈输愈攻得急。以致于在终场前十分钟又连失三城。0:7,这是他们事先绝对不会想到的结果,他们输得心服口服。上一场被称颂的顽强精神、虽败犹荣,在对葡萄牙这一场全都烟消云散,他们不但输了,而且输得很惨,他们被打的千疮百孔,被打得焦头烂额,被打得皮开肉绽,毫无还手之力。他们的主帅上一场还歌颂有领袖的遥控指挥,这话等最后赢了再说也不迟,否则,涉嫌推卸责任不说,甚至有可能和货币改革那个人一样有性命之虞,朝鲜的事情谁能够说得清。朝鲜不仅让人感到神秘,甚至让人感到恐怖。——像我这样一直对朝鲜友善的人都有这样的直觉。

 

我不相信这是实力的差距,但我肯定这是自我定位的错误、策略的失误。没有理由妄自菲薄,但更没有理由妄自尊大。被媒体作为爱国主义广泛报道的郑大世泪流满面的画面,我只能理解成为郑的个人情感流露。流泪的爱国,不流泪的就不爱国?从心理调节角度来看,流泪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早泄行为,是激烈战斗之大忌。

 

如果他们想在世界杯赛场走得更远一点,他们需要谦虚一点,低调一点,以弱示人,或许他们还会多些机会。譬如,来个田忌赛马,用替补队员首发,采用同样战术对阵巴西,争取少输球。将赛前的重点放在葡萄牙人身上,以主力阵容决一死战。以逸待劳、哀兵作战,或许机会更大些。——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了。但是,这符合朝鲜人的性格吗?一旦他们不改变自己的策略、定位,那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前一场输得好看——虽败犹荣,后一场输得难看——惨不忍睹,但本质上都是输。我们希望朝鲜人改变自己的定位与策略,因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对于接下来的一场比赛,我并不认为他们还能够证明什么,与其说取决于朝鲜自己的表现,不如说取决于对手的发挥状态更为恰当。坦率地说,朝鲜能够参加世界杯,他们已经功成名就了。成功的足球是各种成功要素的有机组合,朝鲜有其看得见的优势,同样有其难以克服的劣势,足球运动需要对固步自封说不,要对坐井观天说不,要对刚愎自用说不,在大浪淘沙中,披沙拣金。

 

体育是一面镜子,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朝鲜参加世界杯,实际上就是融入国际社会大家庭。希望朝鲜能够从开放的世界中认清自己的真正实力,也希望他们仔细倾听有益的声音。无论怎么说,在东亚,在整个亚洲,朝鲜已经做得不错了。也许,他们需要打一打心理战。事实上,能够到南非,他们已经就是胜利者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中国呢,中国足球管理的高官正以闭门思过的方式、沦为阶下囚的方式运筹帷幄、韬光养晦呢。没有中国队参与的世界杯让我们少了点幻想,多了点实际。少一点患得患失,多一点对足球艺术的欣赏,某种意义上是件好事情。没有倾向,不带成见,零度介入,知“足”常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338066.html

上一篇:文章“奇”,事情更“奇”——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存疑
下一篇:学术论文发表为什么这么难?——兼答H大学J教授
收藏 IP: 221.226.47.*| 热度|

4 陈安 李世晋 丁甜 吕喆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