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tj 看看海、观观天

博文

我参加的瑞典博士论文答辩过程 精选

已有 26624 次阅读 2013-9-23 12:3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博士, 瑞典, 论文答辩

2013225日,应瑞典哥德堡大学Chen Deliang教授的邀请,我有幸参加了其指导的一个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在答辩委员会中充当opponent(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中文,直译为“对手”似欠准确,暂译作“主考人”吧)。整个答辩过程和国内的答辩明显不同,感觉非常有趣,这里把经历粗略总结一下,和大家分享。

博士论文答辩过程

1. 答辩委员会组成包括:主席、对手或意译作主考人opponent)、“考评委员会”(Examination Committee)。主考人的任务,是针对答辩人的学位论文,围绕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

2.主席宣布答辩开始。若主考人和答辩人不是瑞典人、不讲瑞典语,则整个过程采用英语。

3. 主考人首先做一个简短的报告(10-15分钟),就论文选题的科学背景及其意义做介绍,目的是提升普通听众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后续的论文答辩内容。这有点像开场白,瑞典的博士论文答辩过程全程是面向社会开放的,普通民众若有兴趣也可以旁听,因此主考人的开场白介绍需要帮助不同听众来理解论文选题的意义、提升大家的兴趣。为何有此答辩安排,或许在瑞典求学或生活的朋友知道?

4. 答辩人首先针对学位论文做补充陈述,内容包括勘误、基于学位论文内容的paper送投和发表等情况等。

5. 答辩人针对学位论文做概括介绍,时间20分钟,报告内容包括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等。这部分报告内容针对的听众应该熟悉该研究领域、或者具有良好的科学背景。换言之,这部分报告是针对答辩委员会成员、以及参会的本领域专业人士的。

6.  主考人质疑环节:主考人审查论文内容、就相关关键科学问题向答辩人提问,由答辩人独立回答上述质疑。该环节是高层次的科学讨论,主考人的提问不必顾忌听众中的外行人士能否听得懂讨论。主考人也不必提问基础知识,因为此前答辩人的基础课程考试已经通过。该环节重在主考人和答辩人的互动。提问和回答过程,需要向“考评委员会”提供以下信息:研究内容和主题是否相关?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结果的表述是否合理?参考文献的引用量是否足够、引用的文献是否正确?给出的研究结果是否支持结论?答辩人研究工作对本领域是否有清楚的贡献?该环节一般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尽管在理论上主考人可以根据需要延长质疑时间的。据了解,也的确有答辩持续一天或者一天多的。

7.主考人可以用评述性语言对论文做一个综合的评价,但是严格禁止采用“答辩人可以通过”的言辞,哪怕是暗示性的言辞也不行。因为决定答辩通过与否的权利在“考评委员会”。这一点尤为重要。

8. 公开提问和评论环节:首先由“考评委员会”成员提问,随后是观众提问。在此环节,主席的作用是调动全场讨论的热烈气氛的。“考评委员会”的提问,在时间上无具体限制,可长可短,短的个把小时,长的可以半天乃至更长。

9.主席宣布公开答辩和讨论结束。以上整个过程一般耗时2个小时左右,具体可长可短、无明确的时间限制。

10. “考评委员会”成员集中讨论阶段,主要针对论文内容和答辩过程进行讨论。主考人被邀请参加,并简要评述答辩人的表现。答辩人导师也被邀请参加讨论,并应邀回答有关问题。

11.最后,“考评委员会”独立做出决定:答辩人是否可以获得博士学位。主席、主考人和导师都不能参与该决议过程、没有投票权。决议只分“通过”或者“不通过”两种,不再有“优秀”、“良好”等分级。

作为主考人,在研究背景介绍环节,我利用大概6PPT来介绍科学背景、外加10几幅新闻图片来介绍论文所涉及的科学现象的社会环境影响,总计耗时大概12分钟,符合规定要求的15分钟左右。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感觉效果还不错,起到了提高了听众对论文选题的兴趣的效果。

在主考人质疑环节,我和答辩人面对面坐在主席台上,面对台下的观众和“考评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在赴哥德堡之前,我先在斯德哥尔摩停留了一天,躲在宾馆里再次细细审阅了其论文,围绕其学位论文准备了20个拟提问的问题。答辩过程中,按照预案,我在主席台上逐一和答辩人围绕这20个问题开展讨论。开始两个问题,答辩人有点紧张(在台上面对台下那么多人,这点小紧张所在难免),我刻意控制了一下提问的节奏,他慢慢放松下来,随后的回答就很自信了。整个过程耗时1小时15分钟,比较适中。据说去年的一次答辩,请来的法国主考人硬是质疑了一个下午未结束、第二上午接着来的。

   考评委员会宣布答辩通过后,在旁边的休息厅,同学们为答辩人开了香槟庆祝,这一点欧洲国家似乎都类似,也很温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20-727153.html

上一篇:哥德堡大学地学中心门前的中国国旗
下一篇:IPCC WG1 第五次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公开发布
收藏 IP: 94.140.57.*| 热度|

20 李宇斌 毛宁 刘传武 曹聪 武夷山 刘广明 李庆祥 苏金亚 罗德海 印大中 吴桂生 蒋汉朝 陈苏华 强涛 王亚娟 张士伟 张云扬 biofans haoye yzqt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