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杂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震洪 原创博文, 真情流露。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w_zhenhong@126.com

博文

美丽宝岛(4)成功

已有 5491 次阅读 2012-8-17 14:58 |个人分类:作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成功, 生态, 海岸, 宝岛, 水保

美丽宝岛(4)成功

 

    从花莲出发要到达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台中市的成功镇。但是,离开花莲国立东华大学,代表团还考察了花莲瑞惠鹤舞水土保持户外教室、“水往高处流”奇观。

 水土保持户外教室说是教室,其实不是大学中的那种教室,而是台湾农业委员会设置的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基地,全台湾大概有十几个。户外教室包括了各种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研究设施、地质灾害防护方法等,主要是宣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是如何实现的。惠鹤舞水土保持户外教室是其中的一个,地处海岸山脉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谷中。在户外教室,我们看到了各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物,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搭配控制水土流失,还有珍稀植物,台湾水土保持局的曾霖炳老人为我们一一做了介绍。值得看的是一种生物工程挡土墙,它既有一般挡土墙的坚硬,也能够在上边生长植物。还有植物根系生长过程控制土壤侵蚀的玻璃观测池,对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防控系统。看了这个教室,我觉得台湾的水土保持工作者可用一个成语描述:用心良苦。

在花莲-台东公路旁,我们看到一处“水往上流”的神奇景观。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但有一条农田灌溉沟渠,用肉眼观望,可以看到潺潺水流顺着水沟,由低处蜿蜒往高处流去!当地为这了一个碑。这一奇观看似违背物理定律,其实是因为流水沟道旁的公路倾斜度大,造成了水往上流的视觉上的错觉。

下午3点左右的时候,我们达到了成功镇。首先游览三仙台,然后骑山地车从沿海公路到成功镇的宾馆。三仙台是一座由珊瑚礁海岸和三座火山岩山峰构成的小岛,离岸边只有三四百米。据说,在渡海时,八仙中的铁拐李、吕洞宾和何仙姑曾在岛上休憩故得名。山峰呈三角状,黑褐色。连接三仙台岛的是一座八拱桥,我们可以在波浪起伏的桥上欣赏看不到尽头的珊瑚礁海岸,远眺水天一色的太平洋。在桥下,太平洋深处层层叠叠的波浪从两边涌过来,相互挤压在一起,使水面一会上升一会下降,并和“麒麟怪状”的珊瑚礁碰撞,发出有规律涛声。

在珊瑚礁海岸的中上部,长着一些长满刺,但在灼热的阳光照射下有点软,被我们认为是菠萝的植物,但导游说,这是台湾特有的林头(谐音)。离海水比较近的地方,分布着不少的红树植物,但是由于海岸边缺乏淤泥,长势不是很好。从涨潮留下的痕迹看,太平洋过来的潮水高的时候可使林头和红树植物的树干根系淹没在水中,因此它们成了拦挡海潮的天然屏障,因为在海边植被的背后,就是居民点。我们从居民点经过的时候,看到两个阿美族姑娘在一个台子上唱歌给路过的游人听,歌声非常的动听甜美,唱的曲目也非常多,几个同游还在小费箱里放了不少台币,从他们的言语中可读出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

从三仙台骑车到宾馆的公路总是蜿蜒在海岸山脉前的临海台地上。左边可以看到海,右边是高高的海岸山脉,往前看,天高云淡,左耳边,涛声依旧。海风温柔地吹过来,轻轻地拂在身上,使刚才行走中的燥热一下子凉爽下来。同游们一时来了兴致,开始加速,似乎在比赛谁先达到。不一会大家就达到了成功镇的街上。小镇不大,但街道比较清爽漂亮。据了解,成功镇原来是阿美族聚落“蔴荖漏”,后来日据时代改成“新港”,光复之后,为纪念郑成功开发台湾,改成现名。

从我们住的宾馆窗户可以看到成功镇很大一片区域,有学校、居民区、港口,在往前看就是太平洋。在镇上行人不多,非常宁静,但在太平洋深处,常常看到银色的光点在闪动,其他同游说,那可能是在公海上往来的船只。

有感于成功的美景,在此赋诗一首:

 

七绝*游成功有感

 

琼海依山鸟任飞,玉仙共渡美相随。
暖风踏浪登高处,林莠温柔第几回?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水土保持教室

水土保持教室教员

水土保持教室参观

水土保持教室的树木

水土保持教室对面的农村

水土保持教室的树蕨

水土保持教室的林地和河谷

三仙台

成功镇沿海植被

成功镇海岸植被

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沿海

珊瑚礁沿海

珊瑚礁沿海

珊瑚礁海岸

沿海植被

水往上流

水往上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02-603189.html

上一篇:美丽宝岛(3)花莲
下一篇:Corrigenda of the article: dynamics of ecorestoration
收藏 IP: 202.101.72.*| 热度|

2 黎夏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