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杂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震洪 原创博文, 真情流露。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w_zhenhong@126.com

博文

滇池、洱海和贵州两湖一库治理心得

已有 5947 次阅读 2011-1-24 11: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滇池, 心得体会, 污染治理, 洱海, 贵州两湖一库

贵阳是全国“避暑之都”,在过去的10年里,贵阳市实施了多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解决了酸雨、城市河道污染和沿岸脏乱差问题,建成了环城林带,森林多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河变美了。但是,目前贵阳市“两湖一库”(贵州最大湖泊群)的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对贵阳市广大人民群众用水安全构成了威胁,并影响到贵阳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两湖一库”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与汇水区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农田高氮磷排灌水、坡耕地土壤侵蚀直接相关。为了研究和治理好“两湖一库”,316-21日,“两湖一库”专家组对云南省滇池和洱海水污染治理进行了考察。考察工作包括三种方式:一是听取滇池、洱海水污染治理相关部门的介绍,学习他们治理水污染的经验和教训;二是现场考察,对治理的各项工程实施和运行情况进行实地了解和观摩;三是收集滇池和洱海治理的各种文字资料。通过考察学习,有几点心得:

一、            滇池、洱海和“两湖一库”治理工程

滇池是云南省的第一大淡水湖泊,水污染的治理开展比较早。从80年代就开始治理,但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治理工程包括草海的截污工程、底泥清淤工程、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工程、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水体杀藻和除藻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染处理工程、农田精准化施肥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湖滨湿地建设工程等。但目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治理效果不十分明显。

洱海污染治理起步较晚,但治理效果较好。目前已开展治理的工程主要有湖滨湿地工程、山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农田平衡施肥推广工程、取替网箱养鱼工程、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工程、水华爆发应急处理工程等。

“两湖一库”目前开展的治理工程主要有工业污水处理工程、取替网箱养鱼工程。

三个湖泊治理的结果:滇池和“两湖一库”水质情况处于同一水平,洱海水质较好。

 

二、       影响滇池、洱海和“两湖一库”水污染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分析

滇池流域年降雨量一般900毫米,整个流域对滇池的水量补给较少,滇池中水体循环要20年才能完成一次。滇池流域的河流较短,河流基本上是围绕湖泊呈放射状,河流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弱。滇池流域上游有几百万人生活,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极大。滇池流域有固定户籍人口300多万,流动人口200多万。大部分是汉族,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环境意识的提高比较困难,特别是流域内农民群众生存发展与污染矛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要解决成本很高的面源污染问题,是比较困难的。滇池是浅水湖泊。

洱海流域年降雨一般1000-1100毫米左右,整个流域补给水量多,湖水循环一次只需1年时间。洱海流域人口少,人口主要居住在下游,城市污水、工业污水污染负荷较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较大。洱海流域主要河流较长,河流对污水的净化能力较强。洱海流域大部分是白族,民风淳朴,有保护环境的民族传统,在环境意识的提高上较容易,而且少数民族管理上容易实现令行禁止,没有汉族同胞处理或对待官方政策和法规那样灵活多变。洱海是深水湖泊。

两湖一库流域年降雨1200毫米左右,整个流域补给水量多,湖水循环一次花的时间很短。流域人口和洱海流域差不多,但人口主要居住在流域上中游。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负荷均比较大,类似滇池。两湖一库流域河流比较长,对污水的净化能力比滇池河流要强。两湖一库流域主要是汉族,人口密度大,和昆明人口的情况类似,但人口总量和洱海流域差不多。流域内农民群众生存发展与污染矛盾的问题比较突出,要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是十分困难的。两湖一库也是深水湖泊。

三、       影响滇池、洱海和“两湖一库”水污染治理策略分析

回顾滇池的治理,从一开始以及现在的整个策略都是错误的。90年代初认为把来自城市的污水导入下游就可解决问题,但投资22亿元的西园隧道排污工程完成后,将污水排入下游,污水不进入滇池,滇池水环境一点都没有好转,反而加剧。因为滇池补给水量减少,自净能力更弱。之后,认为如果将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后排入滇池,滇池清洁水补给量增多,自净能力增强,可解决水污染问题。尽管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率很高之后(2000-现在),对滇池增加了清洁补给水,但水环境仍然没有显著改善。2000年,许多国内外专家会诊滇池,认为滇池主要污染源是面源。因此,实施清华大学主持的重大专项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技术研究。获得的一系列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虽然先进,但实施起来,由于农民群众发展与环境矛盾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些技术无法推广。事实上,即使面源污染措施有效,使农村面源得到有效控制,进入湖泊的径流达标排放,但由于湖泊水体周转慢,此时,湖中底泥将大量释放污染物,水体污染形势一下子也不会好转。最根本的措施是引水工程的修建,使滇池水体周转加速,稀释污染物,同时经过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减少农村人口,使面源污染负荷减小。

洱海的治理主要得益于自然地理的优势:城市在下游,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压力小;湖泊水更新速度高。唯一严重的污染是面源污染。在面源污染的控制上,运行机制和管理比较有效,这与民族组成有一定关系。同时,由于有旅游资源,在经济发展上,门路多,农村推行的各种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也容易被接受。按现在实行的路子走下去,洱海水环境会越来越好。

两湖一库流域治理的优势主要是湖水更新速度快;湖泊为深水湖泊。如果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和底质得到有效治理,湖泊生态系统能有效恢复,水质会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农业面源和底质很难治理。农业面源方面,两湖一库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投资建设各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国家需要给予很多投入才能实现,群众是不会主动投入的。在农田这一块上,减少施肥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群众不愿意减少施肥量,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唯一可解决的办法是探索既能减少施肥,节约群众成本,同时又能提高产出的农业模式。利用生态学原理,探索在农田构建能量和土壤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使农田收获多种优质农产品,以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又能对农田排灌水总氮和总磷实现削减。

对于三个湖泊的治理,有几个建议:

1 农业生产标准化。通过试验研究和示范,在两湖汇水区建立不同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符合控制面源污染物的要求。技术标准建立后,逐步在汇水区执行。通过严格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的执行,使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执行生产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损坏农民的利益。在政策上要对实施严格技术标准地区和农户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者执行中农民的损失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得到弥补。

2 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既能削减面源污染,同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的农业生产方式。最主要的优点是农产品价格高,农民开展有机农产品生产能得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不施用化肥,只施用有机肥或其他生物肥料。这就使面源污染得到显著控制。是一种能协调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之间矛盾的最佳生产方式。国际上的经验表明,在水源保护区,假若人口稠密,需要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有机农业是十分有效地办法。

3 推广养分平衡记录单施肥技术。养分平衡记录单施肥技术在欧洲是最有效地施肥技术。实施简便,效果明显,运行成本低。在协调好上下游矛盾和干群矛盾,农民环保意识得到提高的情况下,可以发挥明显的效果。这一技术可以在传统施肥技术基础上实施。

4)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是协调上下游矛盾和干群矛盾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这一机制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层面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具有根本性的特征。许多环境保护问题事实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或者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的问题。解决了生产关系的问题,技术问题、管理和治理问题将很容易解决。但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也必须有经济实力做后盾,但最主要的是要使不同阶层之间实现公平与正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02-4073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IP: 116.53.214.*| 热度|

3 李学宽 唐常杰 hxdai2008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