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清教授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qyang 看博客、写博客,快乐每一天! 上海交大杨汝清

博文

认识美国——《勇敢的机器人》-5

已有 7585 次阅读 2008-11-17 20:17 |个人分类:原创小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机器人, 科普, 科学小说

勇 敢 的 机 器 人 (科学小说)

 

青水洋

            

               5.认识美国

 

泰勒教授用手顶了一下金丝眼镜,又摸了摸掩没了嘴唇的络腮胡子,转了一圈,坐下来重新读了一下从三里岛来的电子邮件。

当然这种电子邮件很原始,仅能在美国国防部开发DARPA网运行。但这已经足以使人兴奋和陶醉,与一些还不能很快接受电子邮件的教授不同,泰勒教授很快就养成了上班第一件事读邮件的习惯。

今天的电子邮件使他很纳闷,三里岛电站只允许马修与克恩两人进核电站调研。

他狠狠拨通了电话。

“我不明白,吉姆为什么不能进核电站?他又不是第一次来!”

“这我们知道,但是……

“冒险抢救的时候他可以来,现在不行了?”

“这问题不是我们说了算的,也不是你们校长能说了算……

 

金东亮乘电梯到4搂,出了Wean Hall大楼门,面对阳光和白云,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Wean Hall大楼盖在山坡旁,大半个楼埋在坡里不见踪影,露出的2层搂人们还以为这是一个小“平房”。

走了几分钟,拐了个弯,就出了CMU“校门”。

其实学校根本就没有围墙,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校门。用“四通八达”来形容学校的出入道路好像不太准确,用气功里的“六方和合”来形容可能更好一点,因为它是一个立体概念。

称它为“校门”,因为那里树立着一块不显眼的扁平式校牌。校牌下面是一堆半米高的小石子,赫赫有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名,你弯了腰才能看清。

出了“校门”便是一片很大的山坡地。山坡上是四季常青的草地。只要太阳一出来,草地上就躺满了晒太阳的男女人群,远远望去就像一大锅精美的粉蒸肉——上海老徐的形容谁也没有反对。

匹兹堡的秋天与北京一样,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好心情油然而生。金东亮扶正了一下太阳帽,加快了脚步,擦边穿过大草地,往右一转,走上了一个古老的大桥。大桥下面是一条很深的峡谷,峡谷中不时传出老式火车的汽笛声。

金东亮每天中午都回去吃午饭,15分钟的路程对他来说是小事一桩,更何况吃完午饭后还能“小息”一会,否则整个下午就会完蛋!

午饭是自己的拿手——蛋炒饭,既好吃,又实惠。但每当他吃着香喷喷的蛋炒饭时,耳边就会想起那3岁胖儿子在托儿所学唱的儿歌:“蛋炒饭,又好吃又好看,……越吃越混蛋!”

怎么能“越吃越混蛋”呢,这是这儿“贫下中农”吃的东西。

金东亮的住地位于不太热闹的马基街旁,4层的小楼不算旧。他的上下左右邻居都是黑人兄弟,房东并不在这里住。

每当周末,对面的黑人兄弟都会推着“巨鹰”超市的小车满载而归,后面跟着一群“排列有序”的小孩,反正到他离开这里的时候,金东亮也没有搞清楚这“兄弟”家有多少个孩子。

金东亮住的是两室一厅,他与上海的老徐睡在厅里。厅的一角放着刚捡来不久的14吋黑白电视。

吃完蛋炒饭,喝了口可口可乐,赶忙躺在床上小息。这“床”是由两个捡来的席梦思床垫组成,舒服得很!

一会儿金东亮已经发出了酣声,但耳机里匹兹堡电台的午间新闻还在继续。

 

“吉姆,你也不要太在意。这次可能是名额限制,只能让我和克恩去。”马修关上房门轻轻地对金东亮解释。

“这没有什么,不过这个时间拖得也太长了。”

是啊!核电站抢险机器人项目已经批下来一个多月了,进核电站调研的人员名单竟然一直定不下来。

是金东亮提议,把抢险机器人项目的重点放在操作阀门上。首先要让机器人能开关阀门,第二步再考虑维修阀门。

核电站的专家们都很认同,阀门的确是核电站事故的易发点。

开关阀门,对工人来说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但交给机器人来做,那就不那么容易!

首先要了解核电站里有多少种阀门,它们各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打开或关闭;这关系到机器人工作方式问题,是机器人自己直接去执行,还是需要辅助工具。这个定下来后才能确定机器人的负载指标:负载力或负载力矩。

这个问题电站比较配合,上星期就把阀门型号和有关参数寄来了。

但有这信息还不够,还需要知道阀门安装的环境。比如,它前后左右有多大的操作空间,附近有什么障碍物等等。这不仅影响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而且影响整个机器人系统的总体设计。

难怪泰勒教授在电话里发火:“难道我们到电站考察和调研的理由不充分吗?”

 

金东亮把他的设计报告和想法,拷在几张软盘上,又打印了两份,然后闭了眼睛,犹豫了一下,但最后还是狠狠地敲了一下键盘——他这几个月的心血在计算机上消失了。

金东亮实际上自动退出了核电站抢险机器人项目。他对泰勒教授说,他更喜欢研究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喜欢研究理论问题。

泰勒教授摸着修剪得非常整齐的胡子,转了一圈,轻轻地说:“我理解你,也谢谢你能理解我们!”

 

罗东教授家的大厅不算大,20多位大陆来的留学生已经把它挤得满满的。

金东亮扫视一下四周,稍加犹豫后也在签到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国内的工作单位。他不经意的往前翻了几页,满满的都是人名!1978年、1977……这已经是第5本签到簿了。

罗东教授,CMU土木工程系原主任。1948年他夫妻两人怀揣20美元从广东来到美国。在贫病交加、信心将无之际,一位老华侨把他俩接到家里过了一个感恩节,老华侨说:“我们中国人在哪里不能活下去?”

几十年过去了,东夫妇牢牢记住那个感恩节,永远忘不了老华侨的那句话。

每年的感恩节罗东教授家里都挤满了大陆来的留学生,不管公费还是私费来的都一视同仁。

“好了,好了!” 夫人刚把亲自炒的水晶虾仁倒进盘子,女学生们就一阵尖叫。长条桌上已经摆满了刚从纽约中国饭店空运来的中国菜——随着年龄的增加,夫人每次只能象征性的做一道菜了。

教授一面吃一面介绍墙上的那张大照片:那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今年应邀访问母校是的留影,他手里捧着的是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1921茅以升先生在这土木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国际上誉为“茅氏定律”。

中国人,到哪里都要像中国人的样!罗教授的话始终环绕在金东亮的耳边。

 

在泰勒教授实验室研究移动机器人的确是个好机会。各式各样的移动机器人样机随时可供实验,马修又常来主动帮忙,克恩和瑞吉经常来一起讨论问题。金东亮很满意,每天忙碌着,中午吃饭也不回去吃了,微波炉加热的蛋炒饭依然喷喷香。

春季学年开始了。

学生脸上已经没有了圣诞节的喜庆,但去纽约打工回来学生的脸上仍充满了倦意。

“常用的移动机器人载体结构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金东亮正在替泰勒教授上课,一面讲,一面紧张地在使用不大熟悉的投影仪。

“轮式载体有3轮、4轮和6轮等多种形式。它们的转向和驱动又有不同的机构。”有学生开始举手提问。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是‘汽车结构’,用一个电机控制前面两个轮子左右摆动——这就是转向机构;另一个电机控制后面两个轮子前后转动——这就是前后行进的驱动机构。

“为什么在汽车上这么通用的机构在移动机器人上却没有被广泛使用?”一位满头棕发的学生举起手,没等金东亮示意他就开了口。

“这个……”金东亮虽然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提问来得那么快。

“好问题!”金东亮冷静下来,学着泰勒教授那样大声说。

“为什么这种所谓的‘汽车结构’受到大家普遍欢迎,我想你们都有体会。

“转向方便,操作简单。” 金东亮没有开过车,他自己也说不出亲身体会。

“另外成本相对也比较低……”学生还没有来得及举手,金东亮接着说:

“但是它有缺点。它转向半径比较大,更不能原地转弯。而我们的移动机器人经常在特殊的场合工作,环境复杂,道路狭窄……”金东亮滔滔而谈,找到了感觉。下面的学生纷纷放下举起的手,静静地听着。

“另一种是差速驱动,就是利用左右两边轮子转速的不同来实现转向。”金东亮看了一下棕发学生,看他点了一下头,赶忙继续讲:

“这种形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最大特点是能原地转弯,这在复杂环境中很有用!” 他指了一下幕布上的彩色图片说。

“但是它最大的缺点是,转向或原地转弯时需要很大的动力,因为它的轮胎与地面摩擦得很厉害。” 幕布上出现了一辆雄伟的坦克车。

“坦克也是采用的差速驱动结构,它更能适应复杂的地形。但是它转弯时需要的动力太大了,以至于它能把路面破坏!

 “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结构最好,只能说用哪一种机构最合适。” 学生们都在点头。

“关于履带式结构与轮式结构的具体差别我就不多讲了,大家一定很清楚”

一位粉红色脸庞的男孩举起手,金东亮对他点了一下头。

“我认为履带式结构是轮式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质上它也是轮式结构。”

金东亮“哦”了一声,示意他继续讲。

“履带,实际上是在轮子上包的一条‘人造路’,这条循环无穷的‘人造路’与真实的路面相接触,就大大改善了轮子对道路的适应性……,因此我说它的结构本身还是轮子。”

金东亮望着这幼稚的脸,暗暗吃惊,他眼睛一亮,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这位粉红色脸庞的美国男孩久久留在金东亮的脑海里……。他,可能就是30年后的诺贝尔奖得主。

 

6. 初尝胜果

 

江平瞪大了眼睛,刚要拍桌子发火,突然他手慢慢落下。

他拿起信,卸下眼镜重新再细细看了一遍金东亮的来信。

(未完待续)

                 ——原载《科学小说网》

 

前篇:4. 英明决策

后篇:6.初尝胜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73-47183.html

上一篇:英明决策————《勇敢的机器人》-4
下一篇:初尝胜果——《勇敢的机器人》-6
收藏 IP: .*| 热度|

4 刘玉平 刘进平 陈绥阳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