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zhanc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zhanchi

博文

我国人工草地结构与功能研究起始记-在中科院南方草地站的日子

已有 5828 次阅读 2013-4-14 09:14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功能, 生态系统, 草地, 元素, 结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当时,以森林为对象的研究较多,草地的较少。后者,对北方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有所报道,关于人工草地的研究,大都为应用研究,诸如:人工草地与畜牧业发展的关系,植物群落结构与产草量,牧草栽培及其品种选育,放牧、刈割、施肥、灌溉等利用管理措施,牧草元素含量,施肥和微量元素对植物元素含量的影响等。1992~1995年,中科院综考会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现属重庆市),结合“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以红三叶和鸭茅群落为对象,开始了我国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工作。

红池坝地区虽然地处北亚热带,但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多,湿度大,所以属于山地温带湿润气候。其垂直地带性植被虽为落叶阔叶林,但目前有着大片天然草本植物群落,为发展草食家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由于天然草地通常产量较低,质量较差,特别是在枯草季节,饲草难以满足家畜的需要。所以,建立生育期长的高产优质人工草地,是促进该地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最佳途经。

  “七五”期间(1985~1990年),在课题负责人-中科院综考会廖国藩、刘玉红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万多亩人工草地,筛选出了11种优良牧草,进行了畜禽引种、刈割、放牧、施肥试验,圆满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试验区》的任务。

研究和实践表明,红三叶和鸭茅等优良牧草很适合在我国亚热带中高山地区大量种植。在降水较多、日照时数较少的此类地区,如何保持系统的营养平衡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是能否持续高产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该地区研究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既是生态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1991年,国家决定“八五”期间继续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深入开展工作,专题为《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试区(四川)》,负责人为中科院综考会的黄文秀、刘玉红及四川省农牧厅的张家盛。此间,红池坝试验区被纳入了中国生态系研究统网络,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站”。

“八五”期间,除了继续深入研究“七五”课题之外,新增加了一些新的课题,其中,“人工草地群落结构以及营养元素循环与光能利用”是其中之一,参加人员有:杜占池、钟华平、孙庆国、李继由等。

这项课题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目的是为对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以及提高初级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植物群落接收太阳辐射,同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矿质元素,制造有机物质,以维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能量转化与元素循环的研究,是探讨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

野外实验工作从1992年开始。这一年四月初,我们全体出动,建植了赖以开展研究的基地-实验用的人工草地。9~10月份,进行了第一次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测定,采集了分析样品,布置了凋落物分解试验。

1993年,是关键的一年。按照研究计划,需要在生长季节测定9次。为了确保研究资料的完整,我与李继由、徐六康,于3月初离京前往红池坝。在去红池坝的崎岖山路上,积雪较厚,路滑难行,汽车开到2100m时,遭遇山体崩塌,无法继续前进。我们几个,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未能把阻路山石搬开。幸好县畜牧局的李兆芳到附近找到一户人家,用拖拉机铲除了石头和积雪。此时已感筋疲力尽,准备继续前进,突然被眼前的奇景所吸引,远观“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近看冰凌满枝,千姿百态。顿时,精神倍增,疲惫全消。

冬末春初,红池坝的最低气温常常在零度以下。我们的宿舍是破旧透风的二层木制小楼;既无暖气,也无火炉,室内阴冷,被窝冰凉;翌日清晨,脸盆之水屡屡结冰,湿寒之甚,可见一斑。这里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经常淫雨连绵。就在这一年3月,有一段时间连续下雨12天,我们只能在降雨间歇或雨小之时抓紧进行。此地异常潮湿,年平均相对湿度高达84%,雨季湿度更大。衣服洗过之后,往往一周不干;即使已觉晾干,穿在身上仍感潮湿异常,很不自在。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没有任何娱乐设施;雨天又无法登山散步。除了工作,就是看书,无聊至极。好在住所的二楼,有一个可供活动的走廊。我们有时久久站在此处眺望,静观群山峻岭,峰丛漫舞,云缠雾绕,似梦似幻,如诗如画,犹在仙境。我们有时谈笑、戏耍,有时歌唱、呼叫;阵阵风鸣、雷响,忽紧忽慢的雨声,恰似音乐伴奏,别有一番滋味和乐趣。

在这项研究中,最为费力、费时、费事、费心的是挖根、洗根、分根和挑根。尤其是在初春、秋末,洗根用的山水,冰冷刺骨,使人刻骨铭心。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1993年的生长季节,共洗根360袋,圆满完成了原定计划。工作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经常停电,特别是在白天。有时,为了不影响进程,只得昼夜颠倒,晚上粉碎样品,直到深夜,白天补充睡眠。几年之中,大致如此。

夏日,红池坝是避暑胜地。在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仅17.7℃。当巫溪县城气温高达40℃以上时,红池坝地区却超不过27℃。其间,我们踏遍了红池坝周边的天子城、银厂坪、西流溪、三根树等地的山山水水。在进行测定、采样和访问的同时,饱览了该地绚丽多彩的风光,奇峰、怪石、险崖、幽谷、幻云、迷雾、秀池、丽溪、溶洞、夏冰、碧草、瀚林、飞鸟、羊群,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这真是莫大的享受,有一种集工作与旅游于一身的快感。此景此情,至今萦绕于心,梦寐难忘。

野外测定工作项目包括:(1)生长季节的太阳总辐射和有效辐射,群落内部的光辐射变化,降水量,气温,土壤含水量及其容重;(2)植物群落的盖度、密度和高度;(3)地上部生物量(按茎、叶、花序和立枯分类),共测定8次,依次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实初期、中期、末期和枯萎期;(4)地下部生物量(按根颈或分蘖节、不同深度的根系分类),共测定9次,即比地上部多测定1次返青期;(5)叶面积;(6)生物固氮量;(7)群落凋落物收集及其分解。凋落物每10~15天收集一次;分解过程中每月取样1次;(8)植物群落内部光辐射的分布;(9)各种化学分析样品的采集。

实验室测定项目包括:绿色植物、凋落物、土壤、雨水、群落淋溶水、岩石、肥料(过磷酸钙、复合肥、尿素)等各类样品的化学分析。其中,植物样品的分析内容最多,包括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和灰分,以及28种矿质元素,即植物营养元素12种N、P、K、Ca、Mg、Fe、Mn、Cu、Zn、B、Mo、S,有益元素5种:Na、V、Sr、Ni、Co,其他元素11种:PbAl、Cr、Ba、Nb、Ti、Li、Ce、La、Y、Se。

研究内容包括:(1)包括地上部、地下部和凋落物在内的第一性生产力;(2)群落的生物量、叶面积、营养元素、有机营养物质,以及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富集特征;(3)植物群落营养元素含量、分配、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动态;(4)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包括吸收量、存留量、输出量、自然和人为归还量及归还率;(5)植物群落的时空结构:包含外貌、物种及其各组分的结构,地上部光合器官和非光合器官及地下部的干物质结构,热能和营养物质结构,不同刈割利用对物种和干物质结构的影响。(6)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元素释放动态;(7)各种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其生物吸收系数;(8)不同肥料种类、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刈割利用时期对植物群落元素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9)群落叶面积的时空结构;(10)群落的光辐射、热量和降水量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光辐射在群落中的分布及其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11)探讨了氮、磷、钾、钙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平衡问题。研究结果为提高植物群落光能利用率,确定红三叶人工草地的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最佳割草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具体方案。(见附录1)

这项工作持续了4年,研究了红三叶、鸭茅人工草地无机环境、生产者与分解者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依据计划,准备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草地植物群落-消费者之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但由于种种说不清的原因,“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未能在红池坝地区继续实施,这项研究就此中断。因此,确切地说,上述工作只是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开始。遗憾的是,这项研究在我国至今进展不大,大多数研究停留在牧草元素含量及人为生态因子对其元素含量的影响,就连单项研究,如:光能利用、元素积累、元素循环和元素在分解中的释放等,也为数不多。(见附录2)

 

附录1:(中科院综考会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的有关研究论文目录)

[1]钟华平,1994,川东高海拔地区红三叶、红三叶鸭茅和红三叶-黑麦草人工群落生物量的

比较研究。自然资源学报,9(2)。

[2]钟华平、杜占池,1995,红三叶N、P、K、Ca、Mg元素含量与动态。草地学报,3(2)。

[3]钟华平、杜占池,1995,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红三叶—鸭茅人工测定群落生物量动态研究。草地学报,3(3)。

[4]杜占池、李继由、钟华平,1996,不同利用期对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草地学报,4(4)。

[5]钟华平、孙庆国、杜占池,1996,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黑麦草人工草地刈割演替研究。自然资源,5期。

[6]钟华平、杜占池,1997,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气候因子的定量关系。中国草地,6期。

[7]杜占池、钟华平,1998,红三叶人工草地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植物生态学报,22(2):149~156。

[8]杜占池、钟华平,1998,川东红池坝地区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2(4)。

[9]杜占池、钟华平,2001,施肥对红三叶群落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四川草原,第4期。

[10]杜占池、钟华平,2002,施肥对红三叶草地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中国草地,24(1):

28~31

[11]杜占池、钟华平,2002,红三叶和鸭茅种群的营养价值动态特征。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增刊。

[12]杜占池、钟华平,2002,红三叶人工草地群落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与动态特征。草业科学,19(6)。

[13]杜占池、杜菁昀,2003,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第1期。

[14]杜占池、钟华平,2003,红三叶种群叶片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草业科学。

[15]钟华平、杜占池、樊江文,2003,红三叶人工草地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积累量的分配与动态特征。草业学报,12(5)。

[16]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4,红三叶种群生物积累速率动态的研究。中国草地25(1)。

[17]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4,红三叶种群光合器官的动态特征。草业学报,13

(1)。

[18]樊江文、杜占池、钟华平,2004,红三叶和鸭茅种群生物量和叶面积的时空结构特征。草地学报,12(3)

[19]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5,红三叶和鸭茅叶片在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变化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1)。

[20]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5,红三叶和鸭茅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草业

学报,14(6)。

[21]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李继由,2006,不同利用期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积累量的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14(1)。

 [22]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7,红三叶和鸭茅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及其相关性研究。

草业科学,24(3)。

[23]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8,红三叶和鸭茅化学元素生物吸收能力的研究。

草业学报,17(2)

[24]DuZ C, Fan J W, and Zhong H P..2008.Biologicalabsorbing capacity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some temperate tame grasses.Multifunctional 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Volume 1. (Edited by OrganizingCommittee of 2008 IGC/ IRC Conference ).

[25]杜占池、钟华平,2012,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1-三叶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外貌结构特征。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26]杜占池、钟华平,2012,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2-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初级产物的积累量结构。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27]杜占池、钟华平,2012,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3-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同化器官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28]杜占池、钟华平,2012,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4-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中气候因子及其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29]杜占池,钟华平,2013,红三叶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特征.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30]杜占池,钟华平,2013,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能力的比较研究。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附录2:(我国有关单位在期刊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目录)

(1)光能利用

[1]罗富成,胡自治.红豆草人工草地地上部分植物量和光能转化率的研究.草业学报.1993(3).

[2]陈功,张自和,胡自治.高寒地区一年生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及光能转化效率.草业学报,2003(1).

[3]欧阳克蕙,王堃.南方丘陵地区人工草地和旱作农田能量物质利用率.草地学报,2007,(1).

(2)元素循环

[4]傅林谦,白静仁,余亚军.亚热带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土壤—牧草—家畜中微量元素循环规律.草地学报,1995(03).

[5]胡自治,文奋武,卢泰安.滩羊土-草-畜系统中的微量元素及其意义.草业学报,1999,(2).

[6]蒋建生,蒋文兰,任继周.南方人工草地放牧系统元素循环与培肥技术研究.四川草原,2002(02).

(3)元素积累量

[7]陈刚,孙国荣,彭永臻,等.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人工草地氮素积累对松嫩盐碱草地植被演替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5).

[8]王百群,姜峻,都全胜,曹庆玉.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牧草营养元素累积及土壤有机碳与养分特征.水土保持研究,2010(06).

[9]张国良,樊明寿,陈刚,等.Si在燕麦籽粒中的富集及其与其它8种元素的关系.生态学报,2009,(12).

(4)元素在分解中的释放

[10]辛国荣,杨中艺.“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Ⅶ 黑麦草残留物的田间分解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草业学报,2004(3)

(5)元素含量及其动态

[11]陈俊学.不同生长期对牧草的矿质元素和其它养分含量的影响.热带作物译丛,1984,(6).

[12]周维经,周维书.无芒雀麦的化学分析Ⅰ.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中国草原1985,(4).

[13]马先雨,黄英,周省善.苜蓿的大量元素营养.中国草原与牧草,1986(1).

[14]陈宝书,温随良,温尚文,等.红豆草各生育期营养元素的动态规律.中国草原,1988,(3).

[15]孙卫国,王志本,宝音.人工羊草草地群落演替中锌、铁、锰动态的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

[16]傅林谦,白静仁,余亚军.亚热带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土壤-牧草中微量元素季节动态及分布规律.草地学报,1995,(4).

[17]傅林谦,白静仁,余亚军.亚热带黑麦草/三叶草草地牧草与群落中几种元素季节动态及分布.草地学报,1996(1).

[18]李晶,孙国荣,阎秀峰.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草地学报,2001,(3).

[19]李晶,阎秀峰,孙国荣.星星草地上部四种微量元素的季节动态.草地学报,2002,(4).

[20]于卓.小麦族10种禾草叶片可消化性及矿物质含量的差异.草地学报2002,(1).

[21]向东山,郑小江,张应坤,等. 恩施州主要冬季牧草及饲料矿质元素含量比较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22]赵海珍,李文华,马爱进.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原与鸭茅栽培草地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比较. 草业科学,2008(5).

[23]李凤玲,郭长华,兰尊海.聚合草根矿质元素的测定与评价. 饲料研究,2008(11).

[24]周汉林,王东劲,李琼,等.海南省不同地区几种热带牧草微量元素含量.家畜生态学报,2008,(2).

[25]王彦龙.黑土滩人工草地植物量及营养成分季节动态研究.青海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26]高玲,罗瑛,刘壮,等.热带绿肥酸模的矿质元素含量及评价.中国农学通报,2009,(5).

[27]常新耀,林紫玉,谢红兵,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新乡野生苜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光谱实验室,2009,(4).

[28]周郭军,杜士杰,孙艳红,等.燕麦微量元素的测定.河北农业科学,2009,(4).

[29]方勇,徐苏凌,邢承华.南方紫花苜蓿植株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0,(1).

[30]孙小松,夏先林,顾明,等.几种多年生牧草冬春季节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贵州农业科学,2011,(6).

[31]孙小松,夏先林,顾明,等.几种多年生牧草冬春季节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贵州农业科学,2011,(6).

[32]陆云华,汤洪波,邹怀波,等.周伟华.台湾甜象草、红象草和皇竹草营养成分和无机元素的分析.浙江农业科学,2011,(2).

[33]赵艳清.同放牧制度对人工草地牧草营养和绵羊营养消化的影响.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学位士论文,2011年.

[36]赵彦光,洪琼花,谢萍,等.云贵高原石漠化地区人工草场营养价值评价研究.草业学报,42012,(1).

[35]司鹏,乔宪生,黄显淦.18种果园常用豆科绿肥作物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2,(4).

[36]赵彦光,谢萍,陈官平,等.云南永善石漠化地区人工草场营养价值评价研究。2012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2012年.

(6)人为生态因子对元素含量的影响

[37]车敦仁,郎百宁,王大明,等.施氮水平对无芒雀麦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Ⅰ).中国草业科学,1987,(3).

[38]杜道灯.砷、钼和硒的双联作用对苜蓿产量和元素含量的影响农业环境与发展.1990,(4).

[39]张洪荣周志宇.微量元素对紫花苜蓿的效应.草业科学,1990,(2).

[40]石应福,常淑平.碱茅营养元素吸收量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分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0,(3).

[41]王云山,康黎芳,李立新.草坪草对有害气体的抗性及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作用.山西农业科学,1992,(1).1

[42]贾恒义,程浦海,穆兴民,等.紫花苜蓿、沙打旺对施入营养元素效应的初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1994,(3).

[43]娜依•热衣木江,李卫军,安沙舟,等.Na_2SO_4胁迫下两种抗盐性不同的禾草体内矿物质元素的分布规律.草食家畜,1996,(S1).

[44]曹亦芬,封兴民,许应琮,等.五种不同刈割期牧草草粉的氨基酸与微量元素含量研究,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1).

[45]吴燕玉,王新,梁仁禄,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Ⅱ 对作物、苜蓿、树木吸收元素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997,(5).

[46]冯固,杨茂秋,白灯莎.胁迫下VA菌根真菌对无芒雀麦体内矿质元素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草业学报,1998,(3).

[47]周志宇,付华,张洪荣.不同供铁水平下垂穗披碱草铁吸收特性及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草业学报,1999,(2).

[48]白可喻,王培,韩建国,等.放牧强度对新麦草人工草地氮素在牧草与土壤中的分配和动态的影响.草地学报,1999,(1).

[49]周志宇,张洪荣,付华,等.施用污泥对无芒雀麦和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响.草地学报,2001,(3).

[50]付华,周志宇,张洪荣,等.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育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草地学报,2002,(3).

[51]傅华,王玉梅,周志宇,等.施用污泥对黑麦草草坪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草业学报,2003,(2).

[52]侯振安,李品芳,朱继正,等.土壤脱湿过程中NaCl胁迫对羊草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草业学报,2003,(2).

[53]刘贵河,韩建国,王堃.硼、钼、锌与大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草地学报,2004,(4).

[54]刘贵河,屈振华,王堃,等.微量元素肥料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

[55]陈秀华,赵斌.接种AM真菌对Cu污染土壤中紫云英吸收NPK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3).

[56]汪建飞,邢素芝,杨久峰.施用N,P,K肥对杂交苏丹草吸收Cu、Zn、Mn的影响.草业科学,2005,(6).

[57]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几种复混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6,(12).

[58]张丽娟,张永亮,赵海新,等.施肥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氮、磷、钾含量的效应.草原与草坪,2007,(1).

[59]黄宝美,姚程炜,黄英满,等.污泥上培植的黑麦草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科学学报,2007,(1).

[60]彭致功,杨培岭,任树梅,等.再生水灌溉对草坪草植株体内氮磷钾及氯元素分配规律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6).

[61]介晓磊,马闯,刘世亮,等.喷施硫酸钴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62]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喷施复混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营养效果初报.安徽农业科学,2007,(6).

[63]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喷施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草业学报,2008,(1).

[64]胡华锋,马闯,介晓磊,等.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矿质元素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2008,(5).

[65]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锰、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6).

[66]张俊忠,王齐,朱建兰.黑斑病对红豆草营养成分的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

[67]刘世亮,张炳运,介晓磊,等.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中国草地学报,2008,(2).

[68]顾崟飞.锶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9]刘世亮,马闯,化党领,等.硫酸锰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草地学报,2009,(5).

[70]杨秋云,介晓磊,化党领,等.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9,(5).

[71]化党领,杨秋云,刘世亮,等.锰与硼喷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5).

[72]赵华,龚萍,马玲,等.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长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10).

[73]张炳运,介晓磊,刘芳,等.微量元素配施对土壤及紫花苜蓿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土壤通报,2009,(1).

[74]刘高军,韩建国,魏臻武,等.施氮对1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中硝态氮动态及氮素分配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0,(5).

[75]胡华锋,杨建平,介晓磊,等.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

[76]胡华锋,介晓磊,郭孝,等.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与有机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1).

[77]杨跃霞,刘大林,韩建国,等.外源ABA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矿质元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草业科学,2010,(5).

[78]程凤枝,刘一明,朱燕华,等.Pb对多年生黑麦草中金属元素及其他元素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0,(15).

[79]吴雪俊,肖家欣,杨安娜,等.三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百喜草生长、矿质元素含量及抗旱性的影响(英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80]胡培全,刘大林.土壤镉对高粱属牧草微量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2,(2).

[81]张娜,曹社会,宋晓芳,等.5种牧草中铅、铬、锌、铜、铁、锰重金属污染的分析.家畜生态学报,2012,(4).

 

(参加本项研究工作的还有:钟华平、孙庆国、李继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64-679972.html

上一篇: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2,3,4,7)附图
下一篇:无缘西藏
收藏 IP: 123.113.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