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有人写“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职业关系”(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902836.html),认为此提法不合适。严格地说吧,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不是职业关系。因为,研究生是学生,不是个职业,导师任教虽然是职业,但是与学生之间不是职业关系。那么导师与同行的教师们、与其他行政领导和校外需要往来的其他科技人员可简称为职业关系。但是也不能这样去说或者形容。因为,说成是职业关系,就把同事之间的感情和友情,上下级的情谊基本都给“利益化”了,即我与你不是“合作关系”,而是“职业需要的原因,不得不与你打交道而已”,因而在情感上疏远就是从这个说法和观念开始。而工厂里的工人之间呢?他们都是工人,都算是个职业,但是师傅带徒弟,不能说成是“职业关系”,那就是“师徒关系”,师傅如果还较好,就是对弟子有恩,不能不承认;难道是弟子有恩多于这个师傅有恩于此弟子吗?师傅一定是需要这个弟子来为他做什么?缺他不可,而此弟子给了他“恩惠”吗?不是的。不带这个徒弟,他会轻松些,会有更熟练、让他更省心的工人当他的帮手的。而是这个徒弟必须要被带,不带则其不成事,不能成为合格者。
这个弟子与其他工人的关系呢?基本也算是个“职业的关系”,但是那个工人不能这么挂在嘴上的,不信你与同单位其他工人兄弟们这么说说看,说:我与你们只是个“职业关系”,有工作上的往来即做事,没有的话,少说废话,少来往。那么,那些工人们必然认为此人非常的“势力”,只认钱,不认人。
那么,研究生与导师是个什么关系呢?是师徒关系,是个互相帮助、支持和共同发展、获得共赢的师徒关系。这个师徒关系含了师生的关系,但是比后者还要更带有亲密的成分。这里,导师的贡献显然多于其中任何一个弟子对这个团队的贡献,因为学生们很多东西都不懂,如文化知识、科研的技术能力,研究的计划等等;经费和开展工作的计划或者主要的计划也是导师出的,还要给他实验补助呢等。研究生作为自己要学到东西和完成教育部和学校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和达到那样严格的要求,就必须要尊重老师,虚心学习,耐心做事,而非把自己当成与导师平起平坐,一样高低的“职业的关系”的地位。这是对研究生角色和位置的错误判断和布设。
因为,假如这样,做什么事都会与导师计较的。广东电视台在下午的《广东新闻》的一次报道中讲指出:“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尊重长辈是传统美德,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因此,根本不能提: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职业关系”,这个不能成立,更不可渲染。这对于增强研究生与导师的金钱关系和图利心态是个很强的推进器,很有害。这也把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友情,尊敬长辈的师徒关系基本上给极大的淡化或否认。这是不客观和不符合实际的说法。
假如,研究生因为这些提法树立了与导师就是个“职业关系”的观念的话,凡事应付了事,拿钱办事的做法就很明显了。给少了干一点,不给就不干,或者就恨导师,培养唯利是图的思想就会很普遍了。如果与导师都是这个关系,则本来就是要从导师那学知识和本领,反而做点事就要拿钱,很是计较,那么以后到各单位,与其他同事的这种“职业关系”观念和路子在作怪的话,在单位多做一点事,奉献一点的思想可能更加没有了。
我们不能拿少数或者部分导师不太负责任或者少给研究生的实验补助(有的学校也称为“生活补贴”,但是这个提法是不合适的,哪里规定了导师要给这类补贴的,给的只是学生做了他本来就该做的那些为本团队科研的基本工作的事,以及其要拿学位就该做的实验研究等,因而给他的实验补助,或者叫做助研费),就以偏概全地要把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说成是“职业关系”,这是把含盖很多培养尊重师长、遵纪守法、听从指挥、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等观念的培养都给利益化和金钱化的提法。是不正确的。尊重师长、服从安排和指挥,是不是就不给下属和研究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了呢?不是的,许多人不知怎么的,就是喜欢把事情说成对立的层面;尊重老师和长辈、听从安排和指导,也同样允许研究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啊,而且提得好的,导师还更高兴。
研究生本来就是来求学的,不是导师一定要他进这个团队的,或者说是哪个部门非要强行地招他进去不可的,而他(她)的团队好像缺了其中哪一个就不会转的,好像是导师要招研究生,是研究生帮了导师,而导师没有帮某个研究生,或者所有的研究生,这是极为错误的认识。其实是研究生要主动的进入老师的团队,向他学习,学习理论知识、科研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进行科研的计划和设计等,还有学习其好的学风,在其中还要培养自己助人为乐、关心团队,有责任心的思想和理念,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科学技术理论和研究、分析问题能力强,思想和综合素养好的合格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而拿到学位。能够实现这个目的,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和劳动,需要虚心和恭敬多一些地向导师请教,需要在各项工作中多学习和磨练才能实现的。
而导师,假如国家不需要培养研究生的话,则他一样有工作做,可以带本科生去进行科研,他们的毕业论文国家也需要是经历科研的,不是搞假题目,假数据而应付了事的。而且,同时,假如大家都不带研究生了,那么,教师之间的互助团队就会马上形成,老的带中年的,中年的带年轻的,中年的为多数的力量。这个方面,在很多以前和现在没有研究生招收权的各省的极大多数的科学院和研究所都是这样的,那里的科研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样承接国家、省、市厅级以及横向的很多项目,获得了很多国家级、省部级、厅级等奖励的。在读的研究生给了他们什么恩惠了吗?基本没有。很少的几个兼职挂靠在其他单位招研的科技人员,几年才招那一个(因为学校的指标相对少,导师相对多等原因),基本没多大的作用。而那些占90%多不招研究生的科研人员们的研究成果基本都与那几个招的一样,许多还强于后者。这个我算够了解的,因为我与这些省级和部分市级的科研院所的人员来往够多的。另一方面,在高校里的那些还是副教授的博士们,相当多还没有招研究生的,是不是他们就不能进行科研了呢?不是的,他们科研的进度不比那些招了的慢多少。原理是深奥的,也有趣,以后可以慢慢说。
由于客观、合理认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关系人品培养的问题,还是审慎为好,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是主要的。培养人培养其人品第一,学业次之,但学业需要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能优良则更好。因为,人品好了,学术以后可以慢慢在工作中再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人品差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了,就麻烦了,即便靠各手段谋到了很高的职位也会被人骂,许多还会受到法律惩处的。我们希望自己的研究生都能成为素养好,业务好的人,怎么努力呢?研究生平时好的理念的培养和肯吃苦、勤钻研的表现很重要。拿一大堆利益方面的小事而去概论了大多数的导师是错误的,求私利多了,则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必差,后来就是各自不欢而散。可是导师的影响不会过多的,原因上面已经讲过了,教不了你,就不教了呗。而学生自己可能会有较多的影响,因为,自己是真的综合素养都有了很多的提高?学业提高多少了?大家都要努力、做好互助共赢的教与学的工作,在科研的历练和经历中取得更多的收获和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