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yy 理学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

博文

对世界“一流大学”及其建设的一些看法

已有 3409 次阅读 2017-9-23 11:30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才培养, 世界, 评价, 一流大学, “建设

 前几天我国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名单公布了,很热闹。那些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里和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里的,高兴得很,没进去的,又认为他们学校应该进去的,不高兴,说有偏颇了等等。

 其实,这也是个给钱建设的名堂,那么有的就想多要钱,因此,没进去就是不高兴,也有点道理。但是不必看得太重。

一个大学,是不是世界一流大学,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的。

 1. 其教授、副教授等科技人员里有影响力的人才的数量有多少个,这里不是指占其本校科技人员的比例。或者说,在国际上有较好知名度的专家有多少,多的则好。

 2. 学校的科技成果,如论文的质量,在各学科里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有影响的创新性成果是不是比较多,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是不是对国家和世界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3. 其培养的人才大多数是不是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养也好。

 上述三方面为主要的,其他的还有学生的贡献等。而其他的一些如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以及其数量,获省部级奖数量等等这类指标都不是重要的。

 从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本科大学的数量相比看,能进入到世界几个重要排名机构的排名榜前200的大学,就算是世界一流大学。那么,现在其实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已经多次进入到这些机构排名榜的前200名了,而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年来都进入到60名以前的。中国上述这些大学其实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那么,为何还要继续把它们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给予支持和建设呢? 我想,这是因为,国家希望他们通过建设,能再进一步,能进入到前20名,或者前30名这样的水平最好。

 那么,那些还没有进入到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大学,而是在300多名,甚至更后一些的上述我国列入要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名单里的学校呢?那就要努力了,他们的科技人员们和行政等人员,可不要高兴得过头了,记住现在只是建设,不是就是“双一流”的了,建到何时才能进入到世界大学的前200名,才算是有个交代的。否则,不知道是个啥评价。

 那么,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校也一样,能进入到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前200名,就算是进入到世界的一流学科了,这90多所高校都想进去可不容易的。

 可能有的人会想,要进入到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才算是世界一流大学吧,那就更不容易了,世界上现在在前200名的大学基本都很强,人家不是等着不动,让中国去超过的,那么如果,要现在的被批准建设的那42所大学都进入到世界前100名大学排名的话,那岂不是给这些学校的负责人和所有教职员工背上了极大的压力?因为,仅仅剩下50多所是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高校,这个可能吗?试想想,拿什么叫现在这些在前100的那么多的大学退出去了。因此,中国的那些批准建设的高校,原来没进入世界前200名的,以后建设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能进入到世界前200名就算很有成效了。

 如果是世界一流,是要有一个世界范围的评比法,哪怕以后中国可以自己主导搞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评比机构(一般是非官方的),但是必须是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大学和专家都积极参与和认同才可以的。那么那时候,就算是这样的机构,想评上世界大学的前200名可能也是很不容易的。

 这里可能会有一些看似矛盾的事,即上述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的特点为以上的三项,那么,假如国际上的一些主要大学排名机构的那些评价指标里讲求的是表面的数量怎么办?其实,上述的三项主要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特点是不可能怎么改变的。那么至于要对付那些评价指标,就看如何既做到能够达到上述的三项实力的要求,同时又能兼顾那个评价罢了。其实,而那三项内容做得好的大学,其应付那些评价指标也是相对容易的。而非本末倒置,把应对大学排名评价的指标放在首位;因为,如果那样,以后就算一些高校进入了世界大学排名的前200,甚至前100名,可能其也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只不过是为应对排名而搞进去的一个虚荣的名堂了。因为国内确实有较多人为了迎合国外编辑和审稿人的的喜好,其英文论文确实存在跟风很强的现象,只要外国人高兴给发表就行;因此,就算论文所登的刊物所谓影响因子是多少的,但大部分水平则一般或比较差,跟着外国的理论和观念走,只是更多地验证外国人提出的观点的那些文章而已。但是,这些文章可能会在某些大学排名机构的排名中会发挥作用,而进入到世界大学排名的比较前的位置的。这样的虚的名堂,会让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极慢,甚至后滞,不能有很多创新的成果产出,而真正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为世界的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好的贡献。因此,高校要把为国家和世界的科学技术的理论发展和应用做出很多的、实际的贡献作为己任。甚至,如果那些排名的评价指标是不合理的,则我国可以自己主持办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机构,列出合理的、实际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项事业发展有促进和更好贡献的评价体系,让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也接受和参与,然后,我国的大学也按照这些务实、有实际效益的评价指标去创建名牌大学。

 而且,凡是被批准进入这批“双一流”建设的高校的学生们,最好出去回答人家的提问时,不要说成是“双一流”大学的,那只是个建设,建到何时?能不能建成还不知道呢。只能说是“双建”大学。而且,最好是要积极、努力学习,科技人员也不能过于的有优越感,不很务实地到处去做一些可能是虚的多一些的事情。科学讲的就是务实,讲求实际,不搞官僚的那一套为好。这是我对很多世界前100名和前200名大学的那些教授、副教授能有很好的学风、为人的态度里看出,这样的大学是有好的学者的一些启示。

 另外,凡是进入到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也不能都认为那些学校所有的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都是高水平,这方面我接触过很多,这些学校的科技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只是相对来说,高水平的人才所占其学校的比例会高一些,而且影响力高的人才多一些而已。因此,不能在学术讨论和研究中,错误地因为单位的牌子、名堂而不客观地有一个比较强的优越感,因而在讨论问题时,容易对问题阐述的走偏,造成对学术的负面影响。因为,在科学研究方面,任何单位和学者之间应该是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讨论问题应该是平和的问询、商议和探讨。这个特别值得国内的高校注意的。因为,这一点,国外的大学很注意的,或者已经做得很好了。

 虽然,国家开展了这个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但是,要注意,我国各行业如此蓬勃向前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每年毕业700多万的高校(含专科)的科技类人才,极大部分为不是这130多所高校培养的;而且很多的科技成果也是其他大学研究出来的。因此,国家在投资上要注重同时给其他各类高校的投入,和支持它们如科技人才、基础设施、学科建设等等方面,以及教育基本运行经费等方面的投入,能保证国家有更多更好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这些高校能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输送大批素质好、能力强的科技人才与专业人才而顺利、高效地开展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32-1077380.html

上一篇:我对高校办学方式的一些认识
下一篇:关于植物视觉等方面问题的思考
收藏 IP: 119.32.50.*|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