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编辑出版人,开放存取倡导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yk Visiting Scholar a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PhD at Peking University, Bachelor & Master Degree a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博文

天见百日拍片片,欢迎大家来看看

已有 6077 次阅读 2008-5-8 03:3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照片, 儿子, 育儿

天见百日拍片片,欢迎大家来看看

——纪念小儿百日华诞

 

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一方面因我们没有“计划”好,同时也因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晚婚晚育政策,在我与爱人“初婚”*8年,即我36岁妻子32岁时才孕育“初胎”*生下第一个宝宝,当然也可能是最后一个了。不是不能生,而是不让生了。

 

刚结婚时,年轻力盛,精力充沛,是生儿育女的好时光,可是那时自己还没玩够,加之,没钱没房没车没经验,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甭提照顾孩子了。自然就没有把生育列入“计划”。等到有了房子,经济状况好转,具备养孩子的初步条件时,又准备学习充电。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1999年底,我与爱人领证结婚,当时俩人皆为硕士。2003年,我打算考博士,爱人当即表示她也要考,于是乎俩人互相鼓励团结奋斗,都很顺利一次性成功考取了各自院校。读博期间,其实也可以生孩子,但我们都是在职读书,学习工作很忙;加之我俩都是“死脑筋”,读书做事都太认真,于是不约而同的决定读完书再生小孩。2006年顺利毕业后,我们都已是大龄青年了,再不抓紧计划生育,就担心高龄产妇危矣!

 

为响应国家优生优育号召,计划确定后,我们开始调理身心,“封山育林”。其间并非一帆风顺,原因主要在我方——眼看大功告成之时,因为工作和交际的必须,又被人劝着喝上几杯,无奈又只好从头再来。播种之后一帆风顺,期待已久的宝宝于20081221305出生(农历2007年腊月十五日),按照农历还是“金猪宝宝”,只不过已是猪尾巴了。本来预产期应在28正月初二),应为鼠宝宝。谁知他“宁为猪尾,不为鼠头”,提前两周就出来了!

 

宝宝乳名“天见”,分别源自父母名字最后一个字的下半部分(?和宽)。因为父母都是博士,博士的后代自然就是“博士后”了,因此许多人也称小天见为“博士后”!宝宝出生时身高体重(身高48cm,体重2.8kg)均不占优势,但长势喜人,后来居上。百日之后(身高66cm,体重8.1kg),已经出落成一个小帅哥、棒小伙了!五一满百日时,我们去影楼给宝宝拍了些照片。宝宝脸上的伤疤系他自己抓挠的(详见博文-巧治痒痒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110)。今挑选几张存放在此,特与各位分享与共勉,相互交流初为人父的经验和体会。

 

注释:

1 初婚,一般系指首次婚姻,需要有户口所在地计生部门出具“初婚未育证明”。我理解,初婚类似于日本女人在生孩子前只和一个男人发生过性关系,为表其意(不用开证明),就在所生孩子的名字前加一个“纯”字,如,***纯一郎!我刚办理结婚之时,需要从单位的集体户口迁出作为独立的居民户口,办事人员核实情况后很果断的在我的婚姻状况一栏里盖了一个戳:“初婚”。我当时还一乐,心想有道理,以后还有“再婚”的可能!我们的宝宝是初婚初胎,“天见纯一郎”,绝对的!

2 初胎,是指第一次成功生育,与一次怀孕的婴儿数量无关,即一次怀孕无论有多少胚胎都算做1胎。此外,以前受孕但堕胎没有生育的不算。初婚初胎也需要出具证明。

200858

 

问题思考:

孩子如此之小,拍照闪光灯对其视力伤害是否很大?

2 天见长得象父亲还是母亲?

附:我儿天见的百日纪念照

 

 

 天见1 


 天见2




 天见3



 天见4



 

 天见5



天见6

 


天见7



天见8

 



天见9

 



天见10

 



天见11

 



天见12

 



天见13

 

 


天见14




天见15

 



天见16

 



天见17

 



天见18-天见全家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523-24493.html

上一篇:您可曾引用过第2.5篇文献?
下一篇:在北京第二次感受地震
收藏 IP: .*| 热度|

1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